地球是目前发现第一个具有生命个体的行星,它承载着无数生命的繁衍生息。然而在无限的字南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就地球本身而言,它也是一个生命明过程,必然要经历诞生和毁灭。同样,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在地球这个大舞台上轮番演绎着自己的生命历程,人类也是如此。
最新鲜的百科知识 最酷炫的探秘信息 前所未有的想象力激发方式
爱迪生曾说过:“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这正是一本让人备感惊奇、超酷超炫的科学书,立足于21世纪的最新科技发展成果,紧跟时代步伐,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文字、丰富的想象力,全面阐述科学知识、揭秘复杂的科学现象、洞悉自然科学规律,让你领略到看似枯燥的科学其实很精彩、很有趣。
地球的变迁
地球起源说
早期地球的演变
地球环境的变迁
生命的起源
地球变迁的证据
地质地貌的变迁
地壳演化简史
海陆格局的形成
自然地貌的变迁
河流的演变
气候的变迁
气候变迁的历史
气候变迁的原因
气候变迁的证据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动物的变迁
综述
无脊椎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鱼类的起源与进化
两栖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爬行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哺乳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植物的变迁
植物进化的阶段
藻类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1989年,1998—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1995~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较弱。
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1~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4年的时间。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一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1998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我国附近海洋变冷)已在1个月内转变为1次拉尼娜现象(我国附近海水变暖)。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50%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6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月10日已到北纬30°,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2007年上半年我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我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专家认为,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人春以后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谈到沙尘暴出现的原因,专家认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规模取决于环境、气候两大因素,从环境上讲,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风不起浪”,从气候上讲,北方地区如果气温回升较快,偏高幅度达2~3℃,造成土壤解冻时间提前,干土层大量出现。这时,雨季尚未来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风天气,土借风势,沙尘暴随即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