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化学工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工艺设计计算。全书共十一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从揭示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入手,相继讲述与流体流动和传热有关的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和蒸发;下册主要讲述各种传质单元操作,包括吸收、蒸馏、传质设备、萃取、干燥和其他传质分离技术。本书对各种单元操作的讨论均按如下思路进行:过程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过程与设备的计算(设计型和操作型)。本书加强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理论基础,努力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工程观念及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过程工程原理的共性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论作为贯穿化工单元操作的两条主线,注意从典型实例的剖析中提炼若干重要的工程观点,以期提高读者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及相近和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过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过程设备,进行过程工艺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及单元过程的操作分析。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化工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为指导,吸取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并结合编者在多年课程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除绪论与附录外,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及蒸发等单元操作; 下册包括吸收、蒸馏、萃取、干燥、结晶及其他分离过程等单元操作。
本书由任永胜统稿。参加上册各章编写的有: 绪论(于辉、任永胜); 流体流动(王淑杰); 流体输送机械(王淑杰);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王淑杰、陈丽丽); 传热(田永华); 蒸发(田永华); 附录(陈丽丽、田永华、任永胜)。参与下册各章编写的有: 吸收(王淑杰)、蒸馏(于辉)、传质设备(陈丽丽、田永华)、萃取(田永华、陈丽丽)、干燥(陈丽丽、田永华)、其他分离方法(于辉)。校稿工作由任永胜、王淑杰、陈丽丽、田永华、于辉等老师承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化工系主任李平及范辉、张晓光、董梅、蔡超、方芬、詹海鹃、麻晓霞、王晓中、冯雪兰等同事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编号: NXYLXK2017A04)的资助,同时获得了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国家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7年12月
6.1概述
6.1.1吸收过程及其应用
6.1.2吸收过程的分类
6.1.3吸收剂的选择
6.1.4吸收过程的技术经济评价
6.1.5吸收过程中气液相的接触方式
6.2吸收过程的气液相平衡
6.2.1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6.2.2平衡溶解度
6.2.3亨利定律
6.2.4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6.3扩散和单相传质
6.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6.3.2扩散系数
6.3.3对流传质
6.3.4对流传质理论
6.4相际传质
6.4.1吸收相际传质速率
6.4.2传质速率方程的各种表达形式
6.4.3相际传质速率分析
6.5低浓度气体吸收
6.5.1低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
6.5.2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
6.5.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6.5.4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
6.5.5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
6.5.6吸收塔的操作和调节
6.6解吸
6.6.1气提解吸法
6.6.2其他解吸方法
6.7高浓度气体吸收
6.7.1高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
6.7.2高浓度气体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
6.7.3等温(绝热)高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
6.8多组分气体吸收
6.8.1多组分吸收的特点
6.8.2多组分吸收的计算
6.9化学吸收
6.9.1化学吸收的特点
6.9.2化学反应的数学描述
6.9.3化学吸收传质高度的计算方法
6.10吸收系数
6.10.1吸收系数的实验测定
6.10.2吸收系数的特征关联式
6.10.3吸收系数的经验公式
习题
第7章蒸馏
7.1概述
7.2蒸馏过程的气液相平衡
7.2.1二元理想物系的气液平衡
7.2.2二元非理想物系的气液平衡
7.3单级蒸馏过程和精馏原理
7.3.1平衡蒸馏
7.3.2简单蒸馏
7.3.3精馏过程原理和流程
7.4两组分连续精馏的分析和计算
7.4.1计算的基本假定
7.4.2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7.4.3进料热状况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7.4.4理论板层数的计算
7.4.5回流比的影响及选择
7.4.6简捷法求理论板层数
7.4.7几种特殊类型两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7.4.8塔高和塔径的计算
7.4.9连续精馏装置的热量衡算
7.4.10精馏过程的操作型计算
7.4.11精馏操作过程操作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7.5间歇精馏和特殊精馏
7.5.1间歇精馏
7.5.2特殊精馏过程
7.6多组分精馏过程
7.6.1多组分精馏分离序列的选择
7.6.2全塔物料衡算
7.6.3简捷法求理论塔板数
习题
第8章气液传质设备
8.1概述
8.2板式塔
8.2.1板式塔的结构
8.2.2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2.3塔板类型
8.2.4板式塔工艺设计
8.3填料塔
8.3.1填料及填料性能
8.3.2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3.3填料塔的内件
习题
第9章萃取
9.1概述
9.1.1萃取过程原理
9.1.2萃取剂的选择
9.2液液相平衡
9.2.1三角形坐标图及杠杆规则
9.2.2平衡曲线
9.3单级萃取
9.4多级萃取
9.4.1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计算
9.4.2多级逆流萃取的计算
9.5完全不互溶物系萃取过程的计算
9.5.1单级萃取
9.5.2多级错流萃取
9.5.3多级逆流萃取
9.6其他萃取方式简介
9.6.1微分接触逆流萃取的计算
9.6.2回流萃取
9.7液液萃取设备
9.7.1逐级接触式萃取设备
9.7.2微分接触式萃取设备
习题
第10章干燥
10.1湿空气的性质及湿焓图
10.1.1湿空气的性质
10.1.2湿空气的湿焓图
10.2固体物料中的水分
10.3干燥过程速率
10.3.1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
10.3.2干燥过程分析
10.4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10.4.1湿物料中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0.4.2干燥系统的物料衡算
10.4.3干燥系统的热量衡算
10.5干燥时间的计算
10.5.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
10.5.2变动干燥时间的计算
10.6干燥设备
习题
第11章其他传质与分离过程
11.1结晶
11.1.1结晶的基本原理
11.1.2工业结晶方法与设备
11.2膜分离
11.2.1概述
11.2.2膜分离与分离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