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以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本着以强化基础知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实用为原则,并与工业应用领域紧密结合,本书总结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参照当前有关技术标准编写而成的。
《全国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内容包括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及控制,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晶闸管及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各章后都有小结和习题,以便学生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全国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具有以下特点: 1、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2、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教材理论教学部分已够用为原则,删除了如动态电路、正弦量相量表示中极坐标表示法等与中学教育脱节的内容。电工设备上重点以工业领域最常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为主,略去了诸如直流电机、控制电机等应用相对较少的部分,以便于非机电类学生的学习。 3、教材内容以工程实践常用和推广应用的技术所需理论为主,通过实例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各章在紧扣基本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应用实例,介绍了一些实用电路。 4、考虑到各校实验条件的差异,《全国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没有编入实验部分。各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验条件,按照人才培养大纲的要求,自行安排本课程的实验教学。
序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从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培养了1300多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积极开展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推荐、机械设计与制造类专业规范(草案)和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等工作,积极参与了教育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先后承担了“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复杂部件造型、多轴联动编程与加工”、“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等赛项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推进了双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同时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2010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数控分委会起草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指导书(草案)》,并面向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调研。根据各院校反馈的意见,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联合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部分重点高职院校、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和部分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一批层次较高的高职院校教师组成编委会,组织编写全国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本套教材是各参与院校“十一五”期间国家级示范院校的建设经验以及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的总结,也是各院校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成果。因此,在本套教材的编写中,着力构建具有机械类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力求满足知识、技能和教学三方面的需求;在结构上和内容上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把握行业岗位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来说,力图达到以下几点。
(1)反映教改成果,接轨职业岗位要求。紧跟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步伐,反映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改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教材发展趋势,注意满足企业岗位任职知识、技能要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创新模式,理念先进。创新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编写模式,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编写以纵向深入和横向宽广为原则,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对课程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进行优化。
(3)突出技能,引导就业。注重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原则,构建以现代数控技术、模具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
当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项目化教材的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处于探索之中。随着这套教材投入教学使用和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它将不断得到改进、完善和提高,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谨为之序。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第一节 电路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和电路的基本状态
第三节 欧姆定律
第四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五节 电路的等效
第六节 叠加原理
第七节 戴维宁定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第一节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第三节 单一参数元件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节 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五节 功率因数的提高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 三相交流电路
第一节 三相电源及连接
第二节 三相负载的连接
第三节 三相电路的功率
第四节 安全用电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 变压器
第一节 磁路的基本知识和交流铁芯线圈
第二节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变压器的使用
第四节 特殊变压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 异步电动机
第一节 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转动原理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与制动
第四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与技术数据
第五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第六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六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第四节 时间控制和顺序控制电路
第五节 行程控制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七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 半导体基本知识
第二节 PN结
第三节 二极管
第四节 晶体管
第五节 场效应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八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第二节 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第三节 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四节 射极输出器
第五节 多级放大电路
第六节 功率放大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九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一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二节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三节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四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章 晶闸管及直流稳压电源
第一节 晶闸管
第二节 直流电源电路
第三节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一章 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 数制与编码
第二节 逻辑代数及应用
第三节 晶体管的开关作用
第四节 基本逻辑门电路
第五节 TTL门电路
第六节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第七节 常用集成组合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二章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
第一节 触发器及其应用
第二节 集成计数器
第三节 寄存器
第四节 脉冲单元电路
第五节 D/A、A/D转换器简介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