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未来职业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高校教学中日益获得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一书适应职业发展教育的需要,通过对职业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描述,指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指导大学生进行个人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指导大学生了解职业与岗位的需求和发展,构建自己的职业取向;指导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实施、管理以及实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可作为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教材,可以为即将步入职业生涯的大学生们提供成为“宝器”的综合指导。
你好,未来的职场新星!首先请允许我们这样称呼你。当你打开这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时,代表着你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而当你看到这篇前言时,相信你已经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持有认真的态度;当你认真阅读这篇前言时,相信你已经开始了关于“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问题的探索。在那个红色的年代,保尔·柯察金曾经对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做出了这样的认知:“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时至今日,我们虽然已经不再像革命先烈那样需要为人类的解放斗争而奉献毕生精力,但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还是应当充满着革命的激情。在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步入了大学的校园,象牙塔里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自由,青春的你,正踌躇满志,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尽情地挥洒着激情的汗水,你或许在学业上兢兢业业,成绩名列前茅,可是,亲爱的同学,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看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路坎坷崎岖,你是否也有些彷徨与迷茫,是否也有些焦虑与担忧呢?
古人有云:“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放在今天看来,学问之成就的外在表现,首当其冲就是职业的选择与定位,在大学中完成了学业,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要完成学校到社会的环境跨越以及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换就是一个切磋琢磨的过程,这个切磋琢磨的过程,其实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我们以男性为例,假定一个男人的寿命是75岁,在他23岁时大学毕业,继而进入社会,步入职场,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至法定退休年龄60岁时退休,总共要工作37年。职业的选择从一定层面上决定着未来将近40年的人生发展方向,其严肃性不言而喻。
职业发展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未来职业发展影响深远。国内外高校都非常重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把它作为高等教育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高校教学中日益获得重视。教育部明确要求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高厅[2007]7号通知)。现阶段,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已从单纯的就业指导(主要由辅导员负责)转变为纳入教学计划(主要由专任教师课堂授课),通过理论教学、自我测评、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就业指导等方式,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活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学阶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专业人才,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任务,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就业形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具体的学科来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一书的编写就是为即将步入职业生涯的大学生们提供成为“宝器”的综合指导。
走出旷野,本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书,适应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通过对职业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描述,指导大学生认识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指导大学生进行个人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指导大学生了解职业与岗位的需求和发展,构建自己的职业取向;指导大学生培养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职评业道德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基础。希望通过本书能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如何在大学期间规划学习、规划生活、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并有能力积极地付诸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即将进入社会的挑战。
老马识途,本书的编者都是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就业工作的一线教师,深刻了解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校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缺失。本教材由宋爱华担任主编,雷冬海、刘畅担任副主编。编写本书的具体分工是:周晓欢、雷冬海撰写了章,贾蔚撰写了第二章、第九章,雷冬海撰写了第三章,黄璜撰写了第四章,刘畅撰写了第五章,刘淑艳撰写了第六章,周晓欢、刘畅撰写了第七章,宋爱华撰写了第八章,王君丽撰写了第十章。雷冬海进行了统稿工作,宋爱华后审定。
在本书编写中,特别感谢一线从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的老师,他们在本书的收集资料、征求建议、组织出版等多方面都付出了辛勤的劳作。还要衷心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感谢他们在本书的策划、编写、出版整个过程中为我们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另外,我们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包括我许多同事、朋友的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7月
宋爱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教授,从事多年招生就业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并潜心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于2011年在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两部校本教材,并担任《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主编,教材依据本学校办学特色,搜集大量真实案例,进行精心编排,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