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不可不知的美洲史 定 价:¥32.8 中 教 价:¥24.27 (7.40折) 库 存 数: 0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美洲(美国和拉美为主)的历史,用一个个故事将美洲重大历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展示给读者。同时,本书的附录中又带有一些附加值较高的内容如美洲诸国的经济,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适读人群 :美洲史爱好者
美洲拥有着强大的大自然的魅力,从亚马孙到落基山透着原始的魅力。 魅力背后有着印第安人的骄傲与哀叹,有着他们的汗水与泪水。 美洲有一个强大的美国,他的光芒掩盖了其他国家,但未来将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美洲有一个倔强的古巴,他的旗帜飘扬在拉美的上空; 美洲有一个未来的巴西,桑巴舞的狂野、足球的喧嚣,更有未来经济的强大; …… 美洲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却是“新大陆”。在短短的五百年时间里,它上演了三段剧目:印第安人的骄傲与血泪;美国的崛起;拉美在摇摆中成长。历史告诉我们,北美比南美在人类生存上更恶劣,但北美目前却更发达。人类的生存能力越在逆境中越能强大,如今拉美的魅力被美国掩盖,只要我们读读历史就会发现:拉美的未来之路注定更宽广。
今日的美洲大陆,无疑相当受人关注,因为那里有一个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还有一个发达国家——加拿大。然而美洲的其他国家呢?巴西除了贝利、罗纳尔多,还有什么?阿根廷除了“上帝之手”马拉多纳、帅哥梅西,还有什么?这些国家各自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如何形成今日的民族?同在一块大陆,为何美国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拉美地区却都是欠发达国家?在当代,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困扰,对未来,又心怀怎样的希望?
美洲是一块年轻的大陆,相较于人类在欧亚非大陆数百万年的历史,人类踏足美洲的历史,一共不过数万年而已。因此,美洲的人类文明,在生产工具尤其是军事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欧洲、亚洲和非洲。这种落后,在数万年中被难以逾越的太平洋、大西洋所放大,然而一旦航海技术打破了隔阂,随之而来的,便是欧洲人横扫千军式的征服、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和毫不留情的奴役。在西班牙人的铁制刀剑和铠甲面前,称霸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如沸汤浇雪,望风披靡。 于是,辽阔富饶的美洲,成为欧洲强国竞相瓜分豆剖的膏腴之地。葡萄牙占巴西,西班牙占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西部和北美南部,英国占北美东部,法国占北美北部、中部,它们各自在美洲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王国。欧洲白种人蜂拥而来,或为寻求发财的美梦,或为逃避本国政府的管制。美洲本土的印第安人或被杀灭殆尽,或沦为奴役对象,或被迫远走他乡。大批黑人则在镣铐枷锁下远离故土,踏上终身为奴、子孙为奴的苦难之路。美洲也成为三大人种的熔炉。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西班牙、葡萄牙占据的拉美地区,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因此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仅满足于低层次的开矿、办种植园,将殖民地出产的金银、咖啡、蔗糖源源不断运到欧洲,换取大笔钱财,殖民地形成了简单粗暴的单一化经济。英国、法国占据的北美地区气候寒冷,物产较少,却迫使两国殖民者自耕其田,自食其力,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的半个世纪,美洲各地掀起了独立的狂潮。其中,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阻力最为强大,因为他们要反抗的是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但也正因为如此,一旦经历苦战,轰走了英国人,这些殖民者也就建立了一个百炼成钢的新兴国度——美利坚合众国。能掀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又比其他美洲国家早了半个世纪独立,使美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使得它在19世纪独霸美洲,在20世纪雄立世界,在21世纪更是“一超多强”的超级霸权国家。 相反,拉美各国反抗的,是一个已经日薄西山的西班牙王国。即使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他们也面临数不清的内部矛盾:保皇派与共和派的,联邦派与集权派的,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白人与印第安人的,穷人与富人的,拉美国家之间的,拉美国家与欧洲强国之间的,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纷争,结果,拉美地区纷争不断,战火不息。不管各方胜败如何,最终吃亏的只能是拉美国家,只能是下层的人民。土地分配严重不均、大种植园主一手遮天、经济单一化模式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当美国越战越强,迈入世界列强队伍时,拉美各国却被战乱和内斗一次次地消耗着国家元气。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也没有让它们脱离苦海。 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各国实力,却让美国得以独步寰球。而拉美各国也进一步成为美国的后院。冷战时期,不少拉美领导人曾经有过偏左的改革尝试,巴西的瓦加斯、古拉特,阿根廷的庇隆夫妇,智利的阿连德,都曾付出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内有保守利益集团的撕咬,外有美国的干涉,他们最终都被武装政变所击败。在美国的支持下,拉美各国纷纷建立起军政府,民主进程倒退。唯有在古巴,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取得了成功,并且挫败美国武装的“还乡团”入侵,成就了在美国后院“扎针”的奇迹。 20世纪末,“华约”崩溃、苏联解体,美国在“冷战”中大获全胜,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而拉丁美洲虽然推翻了军政府统治,却吃尽了新自由主义之苦,贫富差距加大,金融危机频发,在全球化浪潮中辗转反侧。为了自救,不少拉美国家左翼政党重新上台,采取了一些抑制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加强国有化的措施。拉美国家还建立了一体化组织,实行抱团取暖战略,共同对抗欧美强国的经济入侵。今日的拉美,依然是风云诡谲、变幻莫测。但至少在动荡之中,闪现着拉美人民摆脱困境、争取光辉未来的希望。 本书试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上述这数百年间发生的故事。也希望帮助读者对美洲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共8章,第一章讲述美洲土著古文明,第二章讲述了欧洲人对美洲的入侵和征服,第三章讲述的是美洲的殖民地时代,第四章叙述美洲主要国家的独立,第五章介绍19世纪美洲国家独立后的动荡和发展,第六章阐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洲,第七章讲述“冷战”时期的美洲,第八章讲述“冷战”后的当代美洲。同一章内各小节内容,或为承接关系,或为并行关系。需要强调的是,美洲尽管其历史相比欧亚非等大洲更短,但其幅员辽阔,数百年间历史人物、事件繁多,本书限于篇幅,也仅能挂一漏万地略加阐述。诸位读者可在阅读本书后,再根据每个人兴趣,寻找更多相关读物进行深度拓展。 限于作者水平,本书中难免存在谬误之处,敬请诸位读者谅解,并不胜感激。 杨益 2016年7月于北京 查看全部↓
杨益。70后,重庆人。工科教育背景,自幼喜欢码字。曾从事过高校教师、漫画文字编辑、网站编辑、IT产品设计等工作。现兼任北京广播电台频道嘉宾和北京晚报专栏撰稿人。本世纪在互联网发表《贼三国》等文史作品数百万字。已出版《张居正全传》《那些三国的女人们》《成功销售要读三国》《不可不知的朝韩史》《诸葛亮全传》《张骞出使西域》《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通信原理》《宋国的故事》等。
第1章? 孤岛上的田园——西方人来到之前(史前到公元15世纪) n
1.1? 征途!万年的迁徙 n 1.2? 神秘!玛雅文明 n 1.3? 血祭!阿兹特克 n 1.4? 富足!印加帝国 n 1.5? 荒原!北美大陆 n 第2章? 铁与火的入侵——欧洲人征服时代(公元15世纪到16世纪) n 2.1? 运气!哥伦布的错误 n 2.2? 进击!探索与殖民 n 2.3? 血战!墨西哥城 n 2.4? 罪孽!摧毁印加 n 2.5? 宏伟!西班牙帝国? n 2.6? 震撼!巨无霸“岛屿” n 2.7? 裹足!北美的探索? n 第3章? 财富与硝烟——殖民地统治与争夺(公元16世纪到18世纪) n 3.1? 辽阔!新法兰西? n 3.2? 希望!五月花号? n 3.3? 祸福!土豆与黄金? n 3.4? 罪恶!奴役与虐杀? n 3.5? 争夺!殖民地战争? n 3.6? 暗流!谁的美洲? n 3.7? 异心!英属北美? n 第4章? 飘扬的旗帜——美洲独立时代?(公元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前期) n 4.1? 枪响!独立宣言 n 4.2? 初生!扩张与斗争 n 4.3? 顽强!加拿大抗美 n 4.4? 海地!黑人的国度 n 4.5? 呼声!墨西哥独立 n 4.6? 解放!南美双雄? n 4.7? 自由!佩德罗之剑? n 第5章? 新时代的动荡——独立后时期(公元19世纪) n 5.1? 艰巨!百废待兴? n 5.2? 渔利!乌拉圭战争? n 5.3? 侵吞!美墨战争? n 5.4? 崩溃!罪恶奴隶制? n 5.5? 联合!加拿大自治? n 5.6? 杀戮!巴拉圭战争 n 5.7? 悲剧!墨西哥皇帝? n 5.8? 别了!佩德罗二世? n 第6章? 美利坚崛起——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公元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上半叶) n 6.1? “缅因”号!列强入场券 n 6.2? 欧战——美洲的机遇? n 6.3? 国联!他人的嫁衣? n 6.4? 混乱!墨西哥革命 n 6.5? 妙手!罗斯福新政? n 6.6? 荣耀!反法西斯胜利? n 第7章? 争霸与挣扎——冷战时代(公元20世纪中后期) n 7.1? 争霸!恐怖的均衡? n 7.2? 潮流!加勒比建国 n 7.3? 革命!古巴的英雄 n 7.4? 霸气!后院的镇压? n 7.5? 反复!巴西的哀乐 n 7.6?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n 7.7? 魁北克!枫叶旗之忧? n 第8章? 新世纪曙光——当代美洲(公元20世纪末21世纪初) n 8.1? 霸权!一家独大 n 8.2? 折腾!经济的创伤? n 8.3? 墨西哥!新世纪农民起义? n 8.4? 查韦斯!反美斗士? n 8.5? 金砖!南美的旗手 n 8.6? 前进!不倦的海潮? n 附录 n 后记
正当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埋头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跨越时,东方出现了绰约帆影,原来欧洲人来了。这一来,天崩地裂,乾坤倒转,整个美洲的命运彻底被改变。
美洲的发现完全源自一个错误。 15世纪时,欧洲各国的商业已经非常发达。大家争着走出国门做生意。尤其是从东方(中国、印度)贩卖来的诸如香料、瓷器、茶叶、丝织品等商品,都是欧洲市场上的抢手货。几经转手卖到欧洲,起码是5倍、10倍的毛利润。不但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很大程度上仰仗这种贸易。所以几百年来,从东亚经中亚、西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非 常热闹,商队往来不绝。商人们千辛万苦,哪怕累得形销骨立,也要挣扎着从这趟生意上捞钱。 不幸的是,后来在这条路上崛起了一个庞然大物,那就是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历代皇帝雄心壮志,与基督教的欧洲列强有不共戴天之仇。双方常年征战,杀得尸山血海。到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不但地跨欧亚非三洲,而且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把传承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给灭了。对欧洲各国来说,东罗马灭亡事小,严重的是,丝绸之路的东西贸易,完全被奥斯曼帝国给垄断了。这可怎么办?欧洲人不屈不挠:你奥斯曼人能截断陆上交通,没关系,咱们想办法走海路!于是乎,各大强国纷纷打造船只,组建舰队,进行远洋探索,欧洲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而引领大航海时代潮流的,则 2.1运气!哥伦布的错误 铁与火的入侵——欧洲人征服时代(公元15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西南角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说起来,西、葡这两国当时在欧洲都称不上一流强国。伊比利亚半岛从8世纪初就被亚洲和非洲来的人占领,当地人与之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战争,史称“收复失地运动”。经过反复拉锯,到1492年才彻底消灭了外来户。在这两个饱经沧桑的国家中,葡萄牙建国较早(1179年),但因它只是个弹丸之地,本土面积只有9万多平方公里,当时人口不过百万。 而西班牙虽然面积较大,人口较多,但它建国时间却很晚,到15世纪晚期才建国。卡斯蒂亚王国的公主伊莎贝拉和阿拉贡王国的王子费迪南喜结良缘后,分别在1474年和1479年继承了各自国家的君主宝座,之后,两国便逐渐合并为西班牙王国。 然而另一方面,正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长期与外来人交战,他们对天主教的信仰也更为虔诚。数百年的战争,伊比利亚半岛人养成了彪悍好斗、勇于进取的精神。再加上,他们两国被海洋半包围,也有着进行航海探索的天然的有利要素。 3种因素加在一起,西、葡两国涌现出了大批狂热的航海家。这些航海家未必都是本地人,也有不少外国人,他们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贵族的率领和支持下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朝着茫茫未知世界勇往直前。一路上,不少人死在风暴、饥饿、坏血病和土著人的反抗下,但剩下的人仍勇敢地继续前行,终于驱散了“地图阴影”,将整个地球呈现在世人眼前。 当然,西、葡两国搞大航海,最直接的目的还是赚钱。他们想去东方,到中国去寻找香料、瓷器、纺织物,还有《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遍地黄金。葡萄牙人因为先建国,所以出发得也比较早。他们选择的路线比较绕远迂回:从半岛出发,沿着非洲大陆的海岸线一路航行,先向南到达好望角,然后折向北、向东,穿越印度洋,最终到达印度和中国。15世纪末,达伽马成功到达印度。葡萄牙海军也在非洲沿岸修筑要塞、建立补给点、抢占港口,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 而西班牙呢,因为自己的国内事情多,航海起步比葡萄牙人晚了一步。等他们建国成功,开始腾出手来准备航海时,非洲这条路已经被葡萄牙人抢占了。西班牙人要再凑过去,就得跟邻居开掐。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这时,一个胆大包天的人找上门来。他就是著名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年)。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自幼热爱航海。他成年后,正赶上欧洲各国为“丝绸之路”被奥斯曼帝国拦截而痛苦万分。而哥伦布自己呢,他看了《马可·波罗游记》,也梦想着航海到中国去,建功立业,顺便发一笔洋财。可是,陆路有奥斯曼帝国拦路抢劫,海路有葡萄牙捷足先登,还能怎么去呢?哥伦布灵机一动:对了,据专家们最新研究,地球不是圆的吗?东边路被截断了,咱们何不向西边航行,一定能到达中国。这样不但发了财,顺便还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一举两得呀。于是哥伦布就到处游说欧洲各国君主,希望他们赞助自己向西航行。他先后到过英国、法国和葡萄牙等,但君主们要么觉得这个想法不靠谱,太冒险,要么嫌哥伦布要价太高,都不肯帮助他。最后哥伦布到了西班牙,开始说服女王伊莎贝拉,经过长达6年孜孜不倦地说服,女王终于相信了哥伦布,同意出钱赞助这次远征。除了王室投资外,哥伦布得到了以下资源:他被任命为海军上将;占领的新领土,由他担任总督; 从新领土弄到的金银财宝和其他值钱的玩意,哥伦布可以提成10%; 哥伦布自己可以对船队投资1/8并参与分红。 1492年8月3日,西班牙海军上将哥伦布率领由3艘船和百余名水手组成的“庞大舰队”,浩浩荡荡地开始了“从西边到达中国”的环球大远征。哥伦布想得很简单:地球是圆的嘛,只要一直往西,总能到达亚洲!至于要走多久呢?哥伦布对地球的周长完全没有概念,他觉得,一两个月也就差不多到了吧? 于是船队一路往西,走了两个月,连陆地的影子都没见到。这下水手们不干了。这样下去别死在海上啊。再说,你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你亲自量过?万一这帮专家是胡扯,世界其实还是平的,那大家伙儿岂不是要糊里糊涂地掉进世界边缘的深渊吗?毕竟保命要紧,他们起来哗变,要求上将立刻返航。哥伦布好说歹说,安抚他们:再走5天!5天见不到陆地,大家一起返航!结果也是哥伦布运气好。到最后一天,也就是10月12日,他们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哥伦布和水手们都惊喜万分:到亚洲了!到亚洲了! 这帮欧洲人怀揣着黄金梦,赶紧登上岛屿,看见海岸边有一群深黄色皮肤的人,正在探头探脑地打量这远方来的庞然大物。哥伦布指着那些人道:“快来看啊,这么多印度人!”于是乎,整个美洲土著人就这样被哥伦布上将安上了“印度人”的名字。所以在西方语言中“印度人”和“印第安人”是同一个词,咱中国为了便于区分,做了不同的翻译而已。加勒比海的这一大片岛屿,也被叫作“西印度群岛”。哥伦布认为他自己登上的这个岛是日本群岛中的一个,其实是今天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 发现了岛屿,哥伦布舰队士气大振。他们补充了淡水,继续前进,又陆续发现好几个小岛,在10月28日到达今天的古巴。古巴是个大岛,面积有10万平方公里。哥伦布看见这一大片陆地,大喜:“这不,到亚洲大陆了!”怀揣着发现黄金国的激动,哥伦布上将麾下“大军”横扫西印度群岛,12月又到达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和多米尼加),并留下一部分船员,建立了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点。次年1月,船队返航,3月“凯旋”。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趟远航,前后历时半年多,对于全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片广阔的大陆被欧洲人发现,由此带来了数百年的殖民运动,它不但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更建立了几十个新的国家,其中还有一个是今日的世界头号强国。可以说哥伦布的这次寻找黄金之旅,意义重大。当然,对于美洲本土印第安人来说,这种改变是要命的。而且,从文明史看也是人类的一次耻辱。 哥伦布呢,他可不认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他坚持认为,自己发现的是日本和印度。因此,哥伦布在1493年、1498年和1502年,又3次航行到达美洲(他心中的亚洲)。第一次航行前后只花了大半年,后3次每次都是出海两三年。 第二次,他是来殖民的,带了1000多人,并且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定居点。可惜因为粮食不够,大部分人中途就折返了。 第三次,他是按照约定来当伊斯帕尼奥拉岛总督的。为了搜寻黄金,这次他又带着船来到加勒比海一带,顺道还发现了南美大陆。可惜总督没当两年,就因为当得实在太差,被西班牙国王抓了回去。 第四次,则是因为有人指责他发现的不是亚洲,惹得哥伦布兴起,带着船只亲自来勘探,发誓一定要找到遍地黄金的印度,可惜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哥伦布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者,在他身上浓缩了那个时代欧洲人的特点:胆大包天、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实践。同时,还有唯利是图和贪婪冷血。他的第一次航行,就对热情接待他的美洲土著人大动干戈,不但抢劫金银,还强奸未成年的印第安少女,并把岛民掳为奴隶。所有敢于反抗的印第安人,都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屠杀。在此后几次航海中,哥伦布上将更是大杀四方,双手沾满鲜血。尤其他担任总督的时候,玩命地对印第安人横征暴敛。他不会搞基础建设,也不会收买人心,就知道一味暴力威胁,天天逼着印第安人缴纳金银,交不出就砍手,可是当地岛民真没那么多金银啊,哥伦布总督就不停地砍手,不停地杀人。这么杀鸡取卵,连西班牙国王都看不下去了,这才派人把哥伦布抓回欧洲,免得他把好不容易建立的殖民地给糟践了。 当然,哥伦布的罪状主要是有勇无谋、统治无方,他为西班牙开疆拓土的功绩,国王是不会抹杀的,因此哥伦布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小日子过得还不错,还曾奉命第四次航行。1506年,哥伦布去世。现在美洲有好几个叫哥伦比亚的地方。 哥伦布到死都坚持自己到达的是亚洲,但总不能一辈子忽悠住别人。 就在哥伦布死之前,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也数次航行到美洲,并且发现了北美大陆。亚美利哥多次宣称,哥伦布是个骗子,他到达的根本不是亚洲,而是一片“新大陆”。1507年,也就是哥伦布病死的次年,德国人马丁·瓦尔德塞米勒的《世界地理概论》出版,书中正式纳入了亚美利哥说的这片“新大陆”,并且用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为“亚美利加洲”,也就是美洲。可怜的哥伦布,明明是自己发现的大洲,命名权却被别人取得了。 哥伦布的发现在欧洲似扔出一颗炸弹。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了争夺地盘,顿时展开了文攻武卫。最后请教皇出面调停,在地图上划了一条“教皇子午线”,就此达成了瓜分地球的协议。 查看全部↓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