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优质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测量技术》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以为专业服务和“够用”为原则,根据专业课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测量技术、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方向、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平地果园施工放样、园林绿地施工放样八个项目。各项目又细分为一或两个任务,任务编写包括学习目标、任务分解、基础知识、学程设计、巩固训练、知识拓展、自我测试。
《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优质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测量技术》编写切实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部分内容配有墨线图和插图,更加易懂。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和中职园林工程技术、园艺生产技术、观光农业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测绘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下,不断地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蜕变出新,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国家教育部的重视下,高等职业教育从示范专业建设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从精品课程遴选到双师队伍构建,从质量工程的开展到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推出,经历了从局部改革到全面建设的历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阶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以课程为核心的改革与建设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当务之急。目前,教材作为课程建设的载体、教师教学的资料和学生的学习依据,存在着与当前人才培养需要的诸多不适应。一是传统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二是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与现代岗位技能的变化之间的矛盾;三是传统教材的学科体系与职业能力成长过程之间的矛盾。因此,加强课程改革、加快教材建设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年的改革探索和三年的示范性建设,在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就,特别是示范院校建设中的32门优质核心课程的物化成果之一——教材,现均已结稿付梓,即将与同行和同学们见面交流。
本系列教材力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和生产项目为载体,立足行业岗位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遵循高职学生成长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和行业生产规律进行开发建设。教材建设过程中广泛吸纳了行业、企业专家的智慧,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构建情境化学习任务单元,在内容选取上注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教材具有典型的工学结合特征。
本套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系列化教材的正式出版,是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持续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结果,更是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本套教材是我们多年来按农时季节工艺流程工作程序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次理性升华,也是借鉴国外职教经验的一次探索尝试,这里面凝聚了各位编审人员的大量心血与智慧。希望该系列教材的出版能为推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更多的方法及路径,能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当然,系列教材涉及的专业较多,编者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不一,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得到专家的斧正和同行的指点,以便我们改进。
该系列教材的正式出版得到了姜大源、徐涵等职教专家的悉心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蒋锦标2010年12月
2.测量工作的实施步骤
(1)技术计划的制定
测量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制定较周密的技术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测量工作高质量、高速.度、经济、合理、顺利地进行。技术计划的主要内容一般包含以下方面:任务概述、测区情况、已有资料及其分析、技术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计划、仪器配备、检查验收计划、安全措施等。、
在制定技术计划之前,还应预先搜集并研究测区内及其附近已有的成果资料,并对影响测量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初步考虑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地形控制测量布设方案的拟订,应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现场勘查的结果,进行必要的精度估算。有时,还要提出若干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对于地形控制网的图形、施测、点的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确定最后方案。在技术计划中,还要对测区的人文风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进行简要说明,并对采取的措施加以说明。技术计划拟定以后,要进行工作量统计,并制定实施计划。
(2)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指用较高的精度测定各控制点的相对位置、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内容有:选择控制点、作控制点标志、野外量测、室内计算等。
根据技术计划,在控制测量之前,选取控制点时要勘察地形,两控制点之间应相互通视,便于量测。另外,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施测周围的地物、地貌。选好控制点后,要做好点位标志。做点位标志时应把点位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在控制测量中,每站观测完毕,要检查观测成果,符合精度要求以后,再行迁站观测。
(3)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是根据各控制点的位置测定碎部点的位置,即测量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也可增补一些测站点。
碎部测量的主要内容有:碎部点(地物、地貌特征点)的选择、碎部测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碎部测量中测绘地物时要正确掌握综合取舍原则。把握好所测地图的性质和使用目的,重点、准确地表示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地物,如突出的、有方位意义的地物,对经济建设的设计、施工、勘察和规划等有重要价值的地物,以及用图单位要求必须重点表示的地物等。
碎部测量中测绘地貌要尽量做到边测边绘等高线,等高线应互相协调一致,正确处理等高线与其他符号的关系。等高线不能通过地物和注记,并要求在适当位置留一空隙注记其高程。
(4)检查和验收测绘成果
在野外工作中,虽时时处处都要遵照操作规范,并对成果经常进行检查,但仍可能存在错漏,所以在野外工作结束后,还应做认真全面的自我检查,以确保成图成果质量。
①室内检查。主要是对测量的原始材料、计算成果和图面的检查。即检查控制点的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计算有无错误,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原图上的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读,符号注记是否正确,等高线勾绘有无错误,图形拼接有无问题等。如发现问题,需到实地进行检查核对。
②室外检查。主要是以室内检查发现问题为重点,在需要的测站上安置仪器,对明显地物、地貌进行复测,并进行必要的修改。要携带原图板到现场进行实地对照,主要检查主要地物有无遗漏或变样、地貌是否真实、注记是否正确等。如发现错误过多时,则必须进行修测或重测,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因此室外检查分巡视检查和仪器设站检查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