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瑞士》结合作者的亲身感受,记叙了巴尔扎克、歌德、大仲马等十二位中国读者相当熟悉的人物,他们在瑞士生活、旅游的故事。这些故事以前很少在国内介绍,因此本书对中国读者深入了解这些名人将提供有益帮助,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注意发掘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并努力从中总结出发人深省的启示。同时,瑞士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它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也在故事的叙述中得到了大量展现。
瑞士出过像卢梭那样的世界级名人,但数量不算很多,不过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历史上有数不清的重要人物踏上这块土地,或者长期居住,或者短期旅行。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很多故事。瑞士就像一个舞台,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名人的激情演出。黄正平编著的这本《情迷瑞士》叙述的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对于深入了解这些名人,同时更好地认识瑞士甚至欧洲,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黄正平,1952年12月10日生于上海,插过队,当过工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上海大学担任编辑和教师。1990年代赴瑞士留学,2000年获日内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在瑞士日内瓦Fert(福尔特)公司任职。
序
如梦之梦
凯撒的到来
追寻司汤达
瑞士公民爱因斯坦
茜茜公主和她的暗杀者
风雨如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日内瓦
卓别林的天堂
表的传奇
灵感之乡
歌德三下瑞士
拜伦的日内瓦文学之夜
想象中的现实——大仲马瑞士之行
说不尽的卢塞恩
难言之“情”
甜蜜的阴谋——巴尔扎克的一段情事
天才的诱惑者和发疯的追随者
雨果与朱丽叶
私奔去远方
肖邦与乔治·桑:阴影下的情缘
拉萨尔的决斗
“是”“非”之地
加尔文:失手的伟人
伏尔泰和卢梭:一个关于怨与恨的故事
萨特百年:引人心动的文化现象
异质还是同质:两个汉学家之间的争论
后记
回过头来再说瑞士人的南迁。部 落首领奥尔及托列克斯在一次内乱中丧 生,但全族为实现他梦想的决心没有动 摇。他们用了两年多时间给迁移做了各 方面的物质准备。公元前58年,他们将 可供全族人三个月用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装成八九千辆车,然后将带不走的东西 包括房屋全部毁掉,据凯撒的统计,该族所有的十二 个市镇,四百多个村庄被付之 一炬。断绝了返回的希望后,他们踏上了前途未卜的 征程。这支男女老少的队伍共 三十六万余人,其中九万多人是军人。
这支几十万人、几千辆车的队伍,在两千多年前 中欧地区崎岖的山路上蜿 蜒而行,连绵数里,其壮观程度不难想象。这是世界 上少有的壮举,恐怕只有 三百多年以后中国“永嘉之乱”造成的大规模“衣冠 南渡”可以与之相比。
但是瑞士人这样拖儿带女、携带全部家当的远程 搬家有着致命的弱点:众多非 军事人员和车辆的随行,必将导致尾大不掉、行动缓 慢,如遇攻击,军队也无法组 织有效的战斗。这令人想起《三国演义》里长坂坡的 故事:刘备携樊城百姓逃难, 老牛破车般缓缓而行,被曹操军队追杀,若无张飞猛 喝几声,一时唬住曹军,刘备 这支队伍恐怕就要保不住了。
果然,瑞士人还没真正走出国门,便遇到了“曹 操”——凯撒。
凯撒是在公元前58年3月知道瑞士人南迁之事的 ,当时他还在罗马,正准备去 高卢行省上任。得到消息后,他立即披挂上马,仅带 几个随从就上了路。此去他要 到一个位于一千千米以外的湖边小村,在那里组织防 御,拦住破釜沉舟的瑞士人。
这个村庄就是日内瓦。
“日内瓦”这个词,就目前能查到的历史文件来 看,第一次就是出现在凯撒的 《高卢战记》里。在所有有关日内瓦历史的书里,几 乎没有不提到这一点的。对日 内瓦人来说,凯撒的到来和凯撒的记载都是值得纪念 的大事。
当时的日内瓦属于罗马共和国的高卢行省版图内 ,处于与赫尔维西亚族部落统 治地盘相邻的边境上,而瑞士人南迁正要通过那里。
在这紧要关头,日内瓦成了阻 挡瑞士人南下的桥头堡。可以这样说,没有它的拦阻 ,就没有了今天的瑞士;它堵 住了一个希望,却留住了一个美好的国家,一个它日 后也加入到其中的国家。
凯撒用了八天的时间赶到日内瓦,其速度之快在 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难以置信, 这正反映了凯撒生怕错过战机的火急火燎的心情。
一到日内瓦,凯撒立即布置防御。第一件事是把 罗纳河上唯一的橡木大桥拆 除,把罗纳河变成了挡住瑞士人南下的天然屏障。第 二件事是招募兵员,当时在日 内瓦地区只有一个罗马军团,五千多人,远远不够。
凯撒在最短的时间里征募到 五千多新兵,加起来达到一万一千人。
这时,瑞士人的长蛇阵人马已经到达目内瓦附近 。他们派出最有威望的人 做使节,前来罗马军营与凯撒谈判,希望能让他们和 平通过,并保证不对当地 造成任何骚扰和损害。自知防御力量还不足的凯撒, 使出缓兵计,对使者说: 这事可以考虑,但要得到罗马最高当局的许可。或许 对自己的和平愿望抱有很 大的信心,瑞士人居然信以为真,停了下来,耐心等 待凯撒的答复。这一等, 等了十五天。凯撒利用这段时间,在 河边筑起一道二十多千米长、十来米 高的墙,使其防御能力大大加强。关 于这座墙,由于建造时间超乎寻常 地短,日后在日内瓦又找不到明显的 痕迹,很多历史学家非常怀疑它的存 在,认为这是凯撒为了显示自己的能 力而信口开河。但作为凯撒迷的拿破 仑三世派人专门对此作了勘探,他在 他的《凯撒的高卢战争》一书中认为 凯撒起码是在几个主要的薄弱环节建造 了这堵墙。
这年4月13日,瑞士使者按照约好的 时间前来听回音。已做好准备的凯撒这 时变了脸,他告诉使者,按照罗马人的习 惯和前例,他不能允许给任何人一条穿过 行省的通道;同时表示,如果他们企图蛮 干的话,他将动用一切武力加以阻止。使 者听了脸色惨白。瑞士人没想到是这个结 果,气愤之余,向罗纳河对岸发动了一些 小规模的进攻,但都被打退。
瑞士人见罗马军团防卫体系严密,自己拖儿带女 的难以取胜,所以不敢恋战; 无奈之下打算绕过日内瓦,向西奔(今里昂方向), 然后再向南朝目的地走。他们 也派使者与当地部落首领商谈,对方见是借路,于己 无害,便提了几个条件后,答 应放行。于是瑞士军民长队开始转道而行。
凯撒得知这项军情后,自然不会就此罢手,他的 目的是要借此机会,把整个高 卢地区搅动起来,使之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这时他 已经从其他地方新调来五个军 团,可以和瑞士人决一雌雄了。
他带着人马紧随瑞士人的队伍,不断骚扰,抓住 机会便歼灭一股敌军。瑞士人 奋起还击,也打了几个小胜仗,但终因人员庞杂,顾 头不顾尾,被虎狼般的罗马军 团打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
这样打打停停,战斗持续了二十来天。最后在靠 近里昂的地方,凯撒发动总攻 击,杀得尸横遍野。瑞士人被彻底击垮,知道无法再 远行,终于缴械投降。出行时 的三十六万人,至此只剩下十一万,一个民族几乎到 了毁灭的边缘。
凯撒对瑞士人的战斗只是整个高卢战争的第一阶 段,他接着利用高卢各部落之 间的矛盾,分化瓦解,借力打力,又率军渡过莱茵河 征战日耳曼,两次渡海侵入不 列颠,把疆土扩大到大西洋沿岸。这次战争使凯撒训 练了一支能征善战、忠于他的军队,为他不久后的夺权和独裁打下了基础。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