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库存管理》以生产性企业为对象,以企业实际运营为基础,对企业的库存计划、库存控制及库存运作进行全面介绍。在了解生产性企业的库存分类、库存特点的基础上,对生产性企业的物料及产品进行分类库存控制,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相关控制策略和库存运行规律。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库存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库存管理基础,库存运作管理,库存战略管理,库存分类管理,ERP、Excel与库存管理,库存绩效的评估。
针对教育部最新批准设置的采购管理专业,由多位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著名专家教授汇总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知识体系覆盖采购与供应链总流程。 接轨国际主流采购研究,采用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及世界贸易中心(WTC)学术成果,规范采购专业术语与工具。 总结国内外优秀企业采购管理经验及实际运作方法,立足于现代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发展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现实需要,注重实践操作指导,提升采购效率与效果。 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行业及部门的培训教材。
随着互联网、ERP、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的竞争模式发牛了根本变化,供应链』二各个环节的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相互渗透,达到优势互补的日的,从而能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乩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对于一个制造型的企业而言,如何设置和维持一个合理的库存水平,以平衡存货不足带来的短缺风险和损失以及因库存过多而增加的仓储成本和资金成本,成为一个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库存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运作成本。
本书以牛产性氽业为对象,以企业实际运营为基础,对企业的库存计划、库存控制及库存运作进行全面介绍。在了解生产性企业的库存分类、库存特点的基础上,对生产性企业的物料及产品进行分类库存控制,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相关控制策略和库存运行规律。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下几个部分。
第1章:库存管理基础。包括库存的概念、库存管理概念及相关内容、库存计价与记录。
第2章:库存运作管理。包括介绍库存量的影响因素,确定订货点、订货批量以及订货周期和最大库存量的方法,降低库存量水平的途径和案例分析。
第3章:库存战略管理。包括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现行的管理模式,并介绍了几种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方式及需求分析等相关内容。
第4章:库存分类管理。包括几种常见的库存管理方法,物资编码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及相关案例分析。
第5章:ERP、Excel与库存管理。包括ERP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Excel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第6章:库存绩效的评估。包括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求、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日标、构建步骤以及标杆管理、绩效管理体系的架构等内容。本书体现以下几个特色。
1.从物流系统化的角度对库存管理进行编写
物流管理包括运输、仓储、库存等职能,本书站在物流系统化的角度,从库存运作、管理、绩效等方面进行编写。
2.以企业物流实际运作为基础进行编写
从实际企业运作出发,通过对多个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凝练、总结,编写适合企业运行的库存管理理论及实际案例,为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和运作提供了重要的操作方法。
第1章 库存管理基础
1.1 库存的基本概念
1.1.1 什么是库存
1.1.2 库存的作用与弊端
1.2 库存管理概述
1.2.1 库存管理的概念
1.2.2 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
1.2.3 库存管理的层次
1.2.4 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和任务
1.3 库存计价与记录
1.3.1 库存计价的基本方法
1.3.2 库存记录
1.3.3 库存记录的要点
思考题
第2章 库存运作管理
2.1 库存量的影响因素
2.1.1 影响库存水平的因素
2.1.2 合理库存量的确定
2.1.3 库存服务水平的确定
2.1.4 安全库存量的计算
2.1.5 算例分析
2.2 订货点的确定
2.2.1 依据经验公式确定的订货点
2.2.2 统计需求规律,确定订货点
2.3 订货批量的确定
2.3.1 基本的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
2.3.2 价格折扣对经济订货批量的影响
2.4 订货周期和最大库存量的确定
2.4.1 订货周期的确定
2.4.2 最大库存量的确定
2.5 降低库存量水平的途径
2.5.1 企业自身降低库存量水平的途径
2.5.2 培育有利于企业降低库存水平的外部环境
2.6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3章 库存战略管理
3.1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战略
3.1.1 供应链环境F的库存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3.1.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模式
3.2 采购提前期管理
3.2.1 企业生产模式对采购提前期的影响
3.2.2 用于缩短提前期及降低提前期不确定性的技术
3.3 生产方式
3.3.1 精益生产
3.3.2 JIT生产
3.3.3 延迟制造
3.4 需求分析
3.4.1 需求分类
3.4.2 需求预测方法
3.4.3 定量预测方法
3.4.4 预测结果分析
思考题
第4章 库存分类管理
4.1 几种常见的库存管理办法
4.1.1 ABC分析法的定义
4.1.2 ABC分析法的原理
4.1.3 ABC分析法在库存管理中应用的步骤
4.1.4 ABC与FMR的结合应用
4.1.5 ABC分类法的小结
4.1.6 CVA关键因素分析法
4.1.7 典型案例
4.2 物资编码
4.2.1 库存物资编码的意义
4.2.2 物资编码的原则和种类
4.2.3 编码的选择
4.2.4 国家标准的代码结构和编码的方法
4.2.5 典型案例
4.3 案例分析
4.3.1 ABC分析法案例分析
4.3.2 物资编码案例
思考题
第5章 ERP、Excel与库存管理
5.1 ERP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5.1.1 概述
5.1.2 ERP系统与库存管理
5.1.3 ERP的典型案例
5.2 Excel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5.2.1 概述
5.2.2 Excel与库存管理
5.2.3 Excel与物料管理
5.2.4 应用Excel的典型案例
思考题
第6章 库存绩效的评估
6.1 库存绩效评估概述
6.1.1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求
6.1.2 库存管理绩效评估的意义
6.1.3 库存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6.1.4 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
6.1.5 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6.1.6 绩效管理体系的架构
6.2 库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6.2.1 财务状况评价指标
6.2.2 客户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6.2.3 仓库活动评价指标
6.2.4 商品储存效率指标
6.3 库存绩效标杆管理
6.3.1 标杆管理在改善商务流程中的重要性
6.3.2 标杆管理概述
6.3.3 常见标杆管理方法
6.3.4 标杆管理流程
6.4 库存绩效管理的实例
参考文献
1.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协调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贸易伙伴问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包括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的活动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然而,供应链各成员氽业以及企业内部各个部们都是各自独立的单元,都有自己的库存管理目标和相应的库存管理策略。有些F1标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更有可能是冲突的,以致单独一个企业或部门的杰出库存绩效可能对整个供应链库存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一个制造商可能把它的原材料库存(或完工产品库存)转嫁给供应商(采购商)以最小化其库存成本,进而增加供应链总库存成本。因而,如何对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库存管理日标进行必要的整合,以满足供应链运作的同步性要求是供应链库存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供应链库存管理信息的共享
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必须准确而实时地传递,为此需要对供应链的信息系统模型做相应的改变,对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然而,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相容性很差,无法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和影响库存量的精确度,短期生产计划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因此,如何有效传递供应链库存管理信息是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亟待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