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莲花盛开》是复旦大学中文系2012级创意写作艺术硕士班学生的作品汇集。《22岁,莲花盛开》收录了该专业学生毕业作品开题、初稿到成型的各阶段中,遇到的障碍、接受导师的具体指导意见、所经历的反复修改以及作品完成后的创作心得感悟。
《22岁,莲花盛开》:
虚惊一场。医生没能查出青忆病情加剧的原因,只说可能是记忆上传过程本身对脑部造成刺激,使之加速病变。阿诺不禁为自己先前的担心感到好笑,凭他的能力和手法,怎可能会露出马脚。
哄完又哭又闹不肯放手的青忆,阿诺好不容易回到自己家,他订购的量子存储器已经到了,从他下单网购到送货运达不过仅仅半天。御云会监控记忆,难保不会删改记忆?如果连自己供职的御云都不能信任,又有哪家提供记忆存储服务的公司可以信任呢?虽然不情愿,阿诺也不得不采取原始的办法,在本地备份记忆,效率虽低,却是目前看来安全的办法。只是,量子存储器有限的容量远远不足以存下阿诺的所有记忆。
自从记事以来,阿诺就一直依赖记忆云存储记忆。无限制的存储容量,方便的分类存储和标签检索功能,再加上云网的超高带宽保证了上传下载速度,记忆云就好像阿诺的第二个大脑,无处不在的、无形的大脑。阿诺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的行动,全都取决于这些“记忆”。如果他的体验性记忆数据全部丢失,他会不会也像何语不认识徐青忆一样忘记吟风?
阿诺想到自己的数据在他人掌控下就不舒服,即便这他人是自己服务了多年的雇主。他买下10块市面上可见的容量大的量子存储器,这些空间却只能装下他17%的记忆;想出办法之前,他只能随身携带这10块存储器,借由移动终端架构一个小型私密局域网,使得这些记忆同在云端一样可实时调取。
艰难的选择。从哪里开始呢?陈诺自5岁以来的所有记忆文件按时序排列在智能眼镜视域中,自左向右滑动,他命令其按标签重排。数百个标签目录,多的下面跟了上千条记录,少的仅寥寥数条。阿诺闭上眼睛想了想,作出决定,先下载所有带有“吟风”和“御云”标签的记忆。仅仅这些就占了容量的大半。得再订购一些量子存储器,或者,真正学会遗忘。
如此大容量的数据下载得花上点时间,其他记忆的选择决定可以等明天下一批存储器到货再说,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2
清雾。第二伊甸特殊任务区的那个匿名任务依旧处于未解决状态。也许是任务本身太不起眼,也许因为发布人故作神秘,使得对其感兴趣的人数寥寥,更别提认领人数了。
阿诺在文字通信界面上输入那串数字,进入加密文字通信频道。你好。他输入稀松平常的招呼。智能眼镜的视域没有任何粉饰,纯白背景上唯有黑色文字。加密文字通信频道只允许文字存在,不兼容任何多余算法,就连文字输入都只能使用传统的QWERTY键盘,语音识别输入不被接受,阿诺不得不用蓝牙连接一个实体键盘,手动打字。因为简单,所以纯粹;正因为纯粹,所以才安全。
阿诺等了很久,视域中没有出现任何新的文字,就在他快放弃时,白色背景上浮现出了一行黑字:哟,哥们你怎么称呼?
呵,阿诺不禁扬起嘴角,对方并不是他想象中严肃正经的样子嘛。叫我阿诺吧。他如是答道。
阿诺。你能看见雾吗,阿诺?
看来对方准备直接切入正题,阿诺喜欢这态度。你指哪种雾?
因为雾的存在,我们总是看不清雾后面的东西。但是我们真的能看见雾本身吗?
阿诺想了想,打出丽个字的回答。不能
那么我们又如何确定雾真的存在呢?如何确定雾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雾呢?
这是个哲学爱好者吗?阿诺不想兜圈子,单刀直入发问。怎么清雾?
没有雾就没有云。阿诺脑中某根神经突然一紧,他觉得在哪儿听到过类似的话。
上传?对方突然跳转了话题。
问话简短,阿诺还是一眼就明白对方在问什么。嗯,实时上传记忆。
你确定你真的记得你的记忆吗?你确定你记得的是你的记忆?
莫名其妙的问话,阿诺正思索着如何回答,对方却自顾自继续。
组成所谓“人生”的,正是一段段记忆的集合;而所谓“人格”,不也是由过往的记忆所塑造的吗?刚出生的人类孩子,是没有人格可言的;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们有了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有了独特的经历,才渐渐形成人格。当然这种认知和经历也是建立在记忆之上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体验性记忆,或者是从书本上、课堂上、他人的言语中获得的知识性记忆。记忆是“因”,人格是“果”,你能想象没有记忆却拥有人格的人吗?
阿诺一下想到了何语。那些在成年后失忆的人呢?他们失去了记忆,却依旧保留者久格吧。
对方的回复速度出乎他意料地快。你也使用了“保留”这个词,失忆者的人格是在失忆之前形成的。就好像制模一样,记忆是模具,决定了人格的形状和骨架,而当人格固定之后,即使原本的模具记忆被去除甚至融化,人格依旧不会改变。
似乎很有道理,阿诺无从反驳。所以呢?
所以你上传到云端的那些记忆,你认为是自己记忆的那些记忆,你确定它们真的是你的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