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筹备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而编辑的史学文论集。此前已出版九辑,社会反响良好。内容偏重学术研究的思想性、经世性与公共性,关注历史学对价值、秩序与发展的正向导引,关注历史学对知识群体与精英阶层的影响力;偏重中国史、外国史,或古代史、当代史等不同专业中彼此互为兴趣的话题。原创、转载、集成并举。
《中国历史评论 第十辑》:
21世纪,非洲的大学教育一直被作为是非洲国家的人才储备库而广受称赞,它为非洲国家领导阶层提供了训练有素、见多识广、求学好问、明辨是非的人才。‘据资料显示,非洲的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了必要的人际关系、批判性思维和专门的技能,能参与到国家和国际的决策以及问题的解决中去。由于人们期望大学教育能继续在基于全球化经济的新知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性接受大学教育不仅是一项基本权利,而且不可或缺,这是因为非洲一半以上的人力资源是由女性构成的,应当给予她们接受大学教育的平等机会。应当注意的是,非洲的教育体系是金字塔式的,从基础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不断缩减。更为重要的是,撒哈拉以南地区教育的性别差距加重了高等教育男女不平等的缺陷。近几十年来,国家组织和国际组织都对女性接受大学教育的状况表示了担忧。本研究从历史的维度上去探讨进一步推进共话非洲教育进步之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