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第3版)》从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法规着手,介绍信息资源过程管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管理与评价、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问题,重点阐述了信息系统资源、信息产业的组织管理,特别涉及了政府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讲解了经济信息资源管理案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类及相关专业,特别是财经商贸院校的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者和广大信息资源用户的参考书。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第3版)》特点: 教学目标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方法灵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先进,满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教学模式完善,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解决方案
时间很快,第二版已经出版了整整5年。从2005年第一版开始,本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发行量不断增加。为感谢读者的厚爱,我们决定修改出第三版。
这次改版的原则:基本结构不动,补充新的内容,修改过时的数据,删除多余的信息,局部结构调整。原书的其他作者(丁亚兰、张爱菊、阮新新、宋克振、肖慎勇、周巍、周朴雄、尹兰)这次未参加第三版的修改。由主编独立完成全书的修改工作。
第三版修改的内容:第4章增加了4.5节网络信息资源安全和保护,包括4.5.1节网络信息资源安全和4.5.2节网络信息资源保护。第5章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手段的5.4.1节因特网变成为互联网及新技术,同时第5章增加了5.5节信息资源输出技术,涉及5.5.1节打印机、5.5.2节数字复印件、5.5.3节数码印刷技术和5.5.4节新型显示技术。第8章信息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是本次修改的重点,其中大量历史数据都做了更新,部分观点也有了变化。第9章政府信息资源管理9.2节的结构做了微调,9.2.1节政府信息化与行政管理改革和9.2.3节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对换了,同时增加了9.2.4节政府信息公开与管理。第10章市场信息资源管理的10.1.4节网络市场信息资源增加了一些内容。第12章经济信息资源管理案例增加了12.4节企业竞争情报和12.5节企业市场。
再次请读者对本书第三版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教学课件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下载。如果读者还有什么特殊需要(包括课件、部分章节和图形表格的电子资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题、教学体会等),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量满足您的愿望。
编者
2012年5月15日
弹指间第一版已经推出整整两年,时间使我们认识到再版的迫切性。其理由有三: 一是信息技术发展飞速,很多内容必须更新; 二是读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上万读者的青睐使我们倍感肩上的压力巨大; 三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它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素材、CAI课件、数字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老实说,目前我们在许多方面距离客观要求还甚远。
为感谢读者的厚爱,这次改版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章节内容的修改,主要是与时间有关的部分; 二是增加了大量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其形式包括: 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所有的练习题都给出了参考答案,供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使用; 三是提供了可在Word软件中随意修改内容的CAI课件和PowerPoint课件各一套,以方便老师的教学,这两套课件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上下载,也可以与主编联系索取。
最后感谢多位合作者(丁亚兰、张爱菊、阮新新、宋克振、肖慎勇、周巍、周朴雄、尹兰)的再次努力,特别是周朴雄博士,他调往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学院后依然克服困难参与了本次改版。另外,彭虎锋也参加了部分章节的修改和课件制作。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改版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非常欢迎读者对本书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另外,为不断适应读者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将在第二版出版后,根据需要及时更新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内容。如果读者还有什么特殊需要(包括课件、试卷、背景资料、有关信息和教学体会等),请不要介意,可直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量满足您的愿望。
编者
2007年5月15日
2004年秋,清华大学出版社经过长时间策划,希望出版一套面向财经商贸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教材,这种想法与编者不谋而合。作为财经商贸类院校的教师,我们深感目前市面上的教材与教育目标及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财经商贸类院校的本科生毕业后将可能到财经商贸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如果能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中,有意识地让他们接触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那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将是非常有益的。
在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的沟通中,编者介绍了这本书在构思方面的三大特色,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包括情报学、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二是突出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特色; 三是经济内容方面的特色。这种构思源于目前从事这个方面研究的人员结构特点决定的。据编者了解,目前,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人员大致分为三个派系,一是以前从事情报学研究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武汉大学的马费成教授; 二是以前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学者,代表人物如北京理工大学的甘仞初; 三是以前和现在从事某个专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学者。编者的想法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认同。
根据以上想法,这本书的内容共分三篇。第1篇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述,第2篇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第3篇为经济信息资源管理。
第1篇包括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述、第2章信息资源过程管理、第3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第4章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与评价。
第2篇包括第5章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第6章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第7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第3篇包括第8章信息产业的组织管理、第9章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10章市场信息资源管理、第11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第12章经济信息资源管理案例。
本书在编写中,由张凯编写出全书的大纲,周朴雄对大纲的修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书大纲多次修改,它是全体编写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系的张凯任主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的宋克振和周朴雄任副主编。各章的分工如下: 张凯编写第4章、第6章和第10章; 丁亚兰编写第1章和第2章; 张爱菊编写第3章; 阮新新编写第5章; 宋克振编写第7章; 肖慎勇编写第8章; 周巍编写第9章; 周朴雄编写第11章; 尹兰编写第12章。最后,张凯对全书进行了审核、修改和定稿。宋克振、刘爱芳完成了全书的审校工作。部分本校2001级本科生参加了本书的试读,并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刘腾红教授也对本书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在此,对所有参加本书工作的人员和关心本书的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著作、论文和研究报告。由于篇幅有限,本书各章节仅仅列举了主要文献。我们向所有被参考和引用论著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由于这本书是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教材的一种探索,望读者对本书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5年3月31日
第1篇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述
第1章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1 信息概述
1.1.1 信息的定义
1.1.2 信息的特性
1.1.3 信息的类型
1.1.4 信息的功能
1.2 信息资源
1.2.1 信息资源的概念
1.2.2 信息资源的特征
1.2.3 信息资源的类型
1.3 信息资源管理
1.3.1 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1.3.2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对象
1.3.3 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内容
1.4 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
1.4.1 国外信息资源管理
1.4.2 国内信息资源管理
1.5 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
1.5.1 信息科学
1.5.2 管理科学
1.5.3 传播科学
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信息资源过程管理
2.1 信息采集
2.1.1 采集的任务
2.1.2 采集的原则
2.1.3 采集的对象
2.1.4 采集的过程
2.2 信息组织加工
2.2.1 信息的筛选
2.2.2 信息的分类
2.2.3 信息的评价
2.3 信息存储与检索
2.3.1 信息存储
2.3.2 信息检索
2.4 信息服务
2.4.1 信息服务原则
2.4.2 信息服务类型
2.4.3 信息服务对象
2.4.4 信息服务评价
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信息资源管理法规
3.1 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国内外信息政策法规的发展历史
3.1.3 政策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3.2 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结构
3.2.1 信息政策法规体系的设计
3.2.2 信息政策体系结构
3.2.3 信息法规体系结构
3.3 知识产权
3.3.1 知识产权概述
3.3.2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现状
3.3.3 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
3.3.4 现代知识产权的特征
练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与评价
4.1 信息资源配置
4.1.1 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4.1.2 信息资源配置效益
4.1.3 信息资源配置
4.1.4 信息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
……
第2篇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
第3篇 经济信息资源管理
2.商标权
商标是商品和商业服务的标记,它一般用文字、图形、符号或者用文字和图形的组合来表示,并且将其置于商品表面、商品的包装或者服务的场所中。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我国商标实行自愿注册原则,未注册商标可以使用但不受法律保护。为了加强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少数商品商标的管理,我国对这些商品商标实行强制注册。商标法第六条规定:“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根据商标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目前,人用药品和烟草制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对必须注册的商标,未注册就生产销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禁止其商品销售和广告宣传,封存或者收缴其商标标识,并可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10%以下的罚款。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内,对其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只有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才享有商标权并依法予以保护。商标权的取得,我国实行统一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宽展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每次继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
商标法是调整在确认、保护商标权和商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1982年8月23日通过,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和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二次对商标法进行了修订。
商标权的主体即商标权人,是指可以申请商标注册并享有商标权的人。在我国,商标注册申请者必须是依法登记并能独立承担经济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符合规定的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商标权的客体是指注册商标,注册商标必须具备法定的条件,即商标必须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而成,或者由上述要素组合形成。商标在设计时必须具备显著标志,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商标使用的不是法律禁用的文字、图形。
商标所有者的权利范围主要包括独占使用权、转让权、许可权、商标投资权。商标所有者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商标权人的义务主要指:确保使用商标的商品的质量并缴纳规定的各项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