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讨论的问题,除了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叙事和修辞之外,亦论及一般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及其功能的历史演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经验与想象、作者及其意图、时间与空间、语言与修辞。作者在细读中外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叙事的传统资源,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和辨析。同时,本书还希望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18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观念的诸多方面,进行初步的反思 。
诗意品读 理性赏鉴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格非邀您共赴一场华美的文学盛宴。
诗意打通阅读与写作、理论与文本、作者与读者,经典格非式的叙述贯穿全书,从迷离的花非花开始,一路摇曳生姿,如此的文学盛宴岂能错过?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除了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叙事和修辞之外,亦涉及一般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及其功能的历史演变。在我看来,20世纪的文学研究,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受其影响的中国,固然发现和发明了一系列的规范、模式、概念和方法,但也堆积了不少成见、偏失甚至是谬误。我以为,在文学面临大规模衰退的今天,重新来清理这些历史的堆积物和分泌物,正当其时,因为这关系到文学可能的新生和出路。本书的写作,主要以小说这一文体为考察对象,对文学写作、批评和理论的诸多方面进行初步的辨析。
关于写作本书更深一点的动机,读者可参看导言一节,此处不再赘述。剩下的或许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愿望,那就是与读者分享小说与文学之美。
文学虽为失败者的事业,然物有独至,小道可观。因积授课、创作所思和暇日阅读所感,以无益遣有涯,而成此书。野人献芹,求教于博识通雅之士而已,岂有焦桐中郎之望?
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望春风》等,中短篇小说《隐身衣》、《蒙娜丽莎的微笑》《褐色鸟群》、《雨季的感觉》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雪隐鹭鸶》、《小说叙事研究》等。
作品曾获得多种文学奖项,其中主要有: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自序
导言 现代文学的终结
第一章 经验与想象
花菲花
遭遇和经历
记忆
同质化
规训与遮蔽
陌生化及其后果
记录与超越
内在超越
第二章 作者及其意图
什么是作者
霍桑的隐喻
意图及修正
作者与传统
典故与互文
作者与准文本
评点者的角色
知音
作者的声音
作者之死
重塑经验作者
第三章 时间与空间
时间与彼岸
幽明
麦秀黍离
物象中的时间
时空穿越
概述与场景
停顿
中国传统叙事中的停顿
省略
叙事的重复与错综
《史记》的叙事错综
第四章 语言与修辞
语法与修辞
聚焦
距离与人称
人物话语
方言与普通话
语言的准确性
抒情与议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