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36年11月上海的七君子事件,是影响中国现代史走向的重要历史事件。以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人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国内尚未形成团结抗战局面时,不计个人得失,毁家纾难,致力于全国团结一致御侮。他们为此而遭到统治者的拘捕、关押,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声援、营救活动持续不断,直接引发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局面的及时形成。
发生在1936年11月上海的七君子事件,是影响中国现代史走向的重要历史事件。以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人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国内尚未形成团结抗战局面时,不计个人得失,毁家纾难,致力于全国团结一致御侮。他们为此而遭到统治者的拘捕、关押,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声援、营救活动持续不断,直接引发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局面的及时形成。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史料和珍贵的口述录音资料,通过纪实文学与论述相结合的手法,感性地还原历史,理性地揭示事件发生的必然和当事人的成长心路。
潘大明,1961年9月出生,学者、作家、大型文化活动策划人,著有《七君子之死》、《韬奋的人格发展轨迹》、《大写的中国人》、《中国神话故事》等,发表大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文化电视专题片,部分获全国、省市奖。曾任上海电视台新闻责任编辑、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责任编辑;现为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等。
硝烟·战和·抗争
——1936年以及那个深夜……
1936年的中日两国
七人与救国会的成立
来自南京的压制
瓦窑堡的特使
到南京去请愿
国人难忘九一八
救国会与鲁迅葬礼
七人被捕的导火线
那个冬夜的故事
第二次被捕
不是凯歌却依然要高唱
七君子事件与1936年中国社会
发端·自强·健儿
——寻找他们的人生轨迹
爱国主义的萌生
爱国者的人格
外来文化和新爱国主义
求实精神与七人爱国特征
五四大潮中的健儿
五四运动对于七人的意义
警钟�6�1国难�6�1抗战
——从济南惨案到七七事变
警钟再次敲响
九一八�6�1九一八……
囚禁看守所
禁止探视
女牢中的史良大律师
拒绝反省
开庭审判
爱国入狱运动
在七七事变炮声中迈出牢房
相聚�6�1离别�6�1远行
——期待一个崭新的中国
从武汉到重庆
孤身在皖北
在陪都重庆
转辗在红色根据地
威逼�6�1利诱�6�1出走
聚散的君子们
建立在苏北的丰碑
邹韬奋之死
为民主而战
李公朴后的时刻
从上海到香港
相聚在五星红旗下
倾情�6�1求实�6�1诤言
——生命的白帆消逝
倾注在共和国事业中的热情
五人与民主党派
不灭的求实精神
教授的遭遇
一个部长的命运
对右派的回击
举杯声中与世长辞
乌云中流逝的生命
章乃器,大写的人生
“沙僧”之死
史良后的历程
结 语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