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规划教材:食品商品学实务》共分为3个模块(篇),包括商品学基础知识模块、食品商品学知识与实务模块、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模块。教材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基本特征、商品的属性、商品的构成、商品分类与商品编码等商品学基础知识;系统地讲述了果品和蔬菜、粮食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禽蛋制品、酒、罐头食品、茶叶、饮料、调味品、保健食品等的分类、理化及营养特性、加工艺、质量特点与评价、贮藏方法等内容;重点介绍了食品标准、食品产品认证与食品标识,食品生产、流通许可与食品市场准人等食品生产经营所需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
《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规划教材:食品商品学实务》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食品类、商业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工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用书,还可作为相关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参考用书,并可作为消费者的生活消费指南。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编写完成的。
食品商品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技术与经济交叉的科学,是研究以食品商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食品使用价值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商品化的食品,该学科围绕食品商品——人——环境系统,从技术、经济、环境、资源、市场和消费需求等多方面系统、综合与动态地研究食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及食品商品的质量和品种,从商品学的角度研究食品原料的产地、包装、贮运,产品的加工、包装、贮藏,及销售过程中的运输、销售方法、安全保障、包装规格、质量变化等。其任务是阐明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在流通中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保持食品在流通中的价值,保证食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食品商品学不仅涉及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科学技术层面,还涉及民族习惯和文化、市场规则、法律、国际国内贸易等诸多其他学科。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已步入高速成长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食品贸易与技术交流的不断加强,迫切需要既掌握一定的食品生产技术,又懂得食品经营管理知识与贸易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世界贸易竞争给食品商品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同时也对食品商品学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国内有关食品商品学及其实务的学习媒体比较少,尤其缺乏具有高职特点、适合食品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食品商品学教材。基于此点,我们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1)将商品学基础知识与食品商品特性知识相结合,内容构建上突破传统教材的体系,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在体系结构与内容上实现创新。
(2)本教材共分为3个模块(篇),包括商品学基础知识模块、食品商品学知识与实务模块、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模块。教材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基本特征、商品的属性、商品的构成、商品分类与商品编码等商品学基础知识;系统地讲述了果品和蔬菜、粮食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禽蛋制品、酒、罐头食品、茶叶、饮料、调味品、保健食品等的分类、理化及营养特性、加工工艺、质量特点与评价、贮藏方法等内容;重点介绍了食品标准、食品产品认证与食品标识,食品生产、流通许可与食品市场准入等食品生产经营所需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
(3)本教材结构合理、内容充实、信息丰富、资料新颖、覆盖面广。各模块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
第一篇 商品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商品概述
一、商品的概念
二、商品的基本特征
三、商品的属性
四、商品的构成
第二节 食品商品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一、食品商品学的内涵
二、食品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三、食品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设计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商品编码
第一节 商品的分类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二、商品分类的作用
三、商品分类的原则
四、商品分类标志
五、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分类方法
第二节 商品目录
一、商品目录的概念
二、商品目录的种类
第三节 商品编码
一、商品编码的概念与原则
二、商品编码的分类
三、商品编码的方法
四、商品条码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设计
第二篇 食品商品学知识与实务
第三章 食品的分类、品质特性及品质保持
第一节 食品及其分类
一、食品的概念
二、食品的分类
第二节 食品的品质特性
一、食品的营养特性
二、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质量特性
第三节 食品的品质保持
一、食品品质的变化与影响因素
二、食品的安全贮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设计
第四章 果品和蔬菜
第一节 果蔬的主要化学成分与营养
一、水分
二、碳水化合物
三、有机酸
四、单宁
五、芳香物质
六、色素
七、维生素
八、矿物质
第二节 果蔬的分类
一、蔬菜的分类
二、果品的分类
第三节 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
一、果蔬的采收
二、果蔬的分级
三、果蔬的预冷
四、果蔬的包装
五、果蔬的其他采后技术
六、果蔬的运输
第四节 果蔬的贮藏方法与技术
一、贮藏原理
二、贮藏方法与技术
……
第三篇 食品安全管理知识
第一节商品的分类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商品是由数以万计的具体商品集合而成的总体。商品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有25万种以上。商品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商品分类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或特征,将商品集合体科学、系统地逐次划分为不同的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类目、品种,乃至规格、品级、花色等细目的过程。
商品的许多特征可以选择用来作为商品的分类标志。绝大多数商品种类具有的基本特征,如商品的物理属性、产业(行业)源、原材料或基本材料加工处理的程度、加工工艺、功能、用途等可以作为普遍适用的分类标志,用来划分商品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等较高层次类目。
对商品进行分类,既要考虑分类对象的属性、特征,也要考虑管理上的需要和要求,有时还要兼顾传统和历史的习惯,如传统商业习惯中的日用百货、日用五金制品、日用杂品等类目的划分。
商品大类、中类、小类等较高层次类目的划分,一般是根据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经济活动类型的逐步细化来进行的。商品的大类一般根据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行业来划分,既要同生产行业对口,又要与流通组织相适应。例如,可将商品分为食品、纺织品、百货、五金、文化用品等大类。商品的中类、小类一般是按中、小行业或“专业”来划分的。商品品(细)类或品目是具有若干共同性质和特征的商品的总称,它们各自包括若干商品,如针棉织品、五金电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商品品种是按商品的性能、成分等对商品进行划分,是指具体商品的名称,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商品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尽区分,包括商品的规格、花色、质量等级、产地、品牌等,它更能具体地反映出商品的特征。
商品分类的类目及其应用实例见表2-1。
二、商品分类的作用
商品分类对发展生产、促进流通、满足消费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商品的科学分类为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现代化管理离不开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在商品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依靠的是商品代码,商品代码是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编码形成的,离开商品分类,商品代码就无从谈起。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商品的科学分类、编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超级市场,对商品进行自动计价和盘结,就是依靠科学的商品分类、编码以及商品分类编码管理系统来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