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罗·格罗西编著的中文版《拳头》收录意大利版《拳头》的三个短篇《拳头》、《马》、《猴子》和格罗西2007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马蒂尼》。前三篇分别讲述了几个男孩如何面对现实、努力在成人世界里生存的成长故事;《马蒂尼》讲述的是一个当红作家如何从辉煌转而消失于公众视野的故事,刻画了存在与表相、内心的煎熬与外在的举止之间的深刻差别。
《短经典·第四辑:拳头》是意大利新生代作家彼得罗·格罗西200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曾入围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学奖维亚雷焦奖和斯特雷加奖,并获得意大利坎皮埃罗欧洲文学奖,其英文版入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
《短经典·第四辑:拳头》语言简洁,叙述平和、娓娓道来,但充满张力,偶然间挥出一拳,令人震颤和回味。读者或许从中可以看到美国作家海明威、塞林格或菲茨杰拉德的影子。
彼得罗·格罗西,意大利新生代重要作家。
1978年生于佛罗伦萨,在结束一年多游历世界的壮游后,他于1999年至2001年回到佛罗伦萨完成大学哲学系学位,并在都灵参加了由意大利著名作家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创办的霍尔顿学校写作课程。2001年,他在纽约居住一年,学习电影导演和比较宗教学,同时为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工作。回到意大利后,他做过各种工作,包括审稿人、酒吧招待、翻译和广告公司文案,偶尔也与电影公司合作。
2006年,格罗西出版短篇小说集《拳头》,入围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学奖维亚雷焦奖和斯特雷加奖,并获得意大利坎皮埃罗欧洲文学奖,其英文版入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
目前,彼得罗·格罗西在托斯卡纳和米兰生活、工作。
在台上,我们互相盯着对方的眼睛,拳击这桩事,让我非常迷恋。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那么喜欢拳击,也许是因为那种信心十足的感觉,或者是意识到自己在做应该做的事情。或者两者兼有,也许是因为那种无与伦比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个地方,我还可以算得上一个人物、一个传奇,可以势均力敌地跟别人战斗。
在那里面有某种逻辑,在那里面没有人能逃得了,你逃不了,别人也逃不了。你知道你的对手是谁,你的对手只有一个,而且和你重量相当,假如他把你打倒在地,这说明他比你强,或者说他比你有经验,在这两种情况下,你输了的话,你只能吸取教训。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最终你会去那里,在里面所有人都相互殴打,这让你有安伞感。
还有,事实是,我打得不错。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我爸爸经常看的穆罕默德·阿里和舒格·雷·伦纳德的拳击录像起了作用。但是,当你第一次踏进那种场地,你看到那些加固的拳击擂台——在比赛中台子没被撞倒真是奇迹,我会想象自己像拳王阿里一样跳跃,然后闪电一样打出刺拳。
我不知道,或许,你觉得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后你就会成为那种人。事实上,我后来学会了这样打拳:围着对手跳跃,就像蚊子一样,用那种又快又准又干脆的拳头折磨着他,每一拳都像一记鞭子。我们诚实一点说:我的体格并不适合做拳击手,我的身体看起来不怎么强壮。我很瘦,脖子又长又细,手腕也很纤细,腿干瘦,而且关节突出,就像一根棍子上随意绑了几根树枝。或者说,我缩着肩膀,抬起拳头,我向前、向后跳起来的时候,就像要飞起来一样。有时候,我脑子里回响着贝多芬的乐曲,可能是一段钢琴演奏,我觉得自己完全沉浸在那个死聋子的音符里,他的音乐伴随着直拳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