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科学译库:策略博弈(第3版)》在上一版基础上做了较大修订,丰富了内容,完善了案例,是一部优秀的通俗博弈论著作,尤其要提到的是书中新加了关于信息经济学中机制设计理论的一章。近年来,博弈一词频频见诸重大新闻报刊,足以显示出博弈理论的广泛用处。大到各国之间政治技巧、军事策略以及外交手段的选择运用,小到生活中与人对弈时如何做到统筹规划、步步为营,处处闪耀着博弈的光芒。当今社会中体育赛事之间的较量,诸如足球比赛中点球踢法的决策、网球比赛中击打球路线的策略选择,无不渗透着策略博弈的思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弱小的企业如何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强大的企业如何制定策略去保持行业的领导地位……从书中均能受到启发。
书中作者采用的写作思路和疗法,使得每个例子都如此鲜明生动,从而产生了一种极为精细和特别清晰的写作效果……这种非同寻常的力量组合使其成为一部理想的、内容自给的教材。《经济科学译库:策略博弈(第3版)》是美国非常流行的基础博弈论教材,并被美国多所高校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教科书。此外,有志于博弈论研究的研究生和学者也可以从《经济科学译库:策略博弈(第3版)》中汲取到重要的营养!
关于第一版和第二版,最多的评论是这本书应该有更多的练习和答案以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受益于我们团队的戴维,赖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在他的学生迈克·乌尔班奇克的帮助下,戴维·赖利对每个章节的课后练习都进行了修订。这些修订包括:在前面的几章增加了约一倍的题目,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章节的概念;后面的章节也增加了一些题目,这些题目重在讨论而非分析。每一章的练习都包括两个部分——已解决的习题和未解决的习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部分是平行的,即对于每一道已解决的习题,会相应地有一道未解决的习题。这两道习题之间能够呈现某种对比,并给学生更多的练习。
第三版的另一个改进地方,是第7、8章关于混合博弈的部分。在前面两个版本,我们把混合博弈这个部分划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这是人为的划分,大多数人倾向于把这个部分划分为简单主题和复杂主题。他们建议这样划分的理由是,通过简单博弈,我们能够回答并解释在2X2混合博弈中的均衡结果。复杂主题包括超过两个纯策略博弈的混合。我们进行这样的划分更加有用,因此改变了陈述。我们将在第7章从经验和实证两个方面来论述2X2博弈,更复杂的主题将在第8章呈现。如果第8章被省略将不会失去教材的连续性。但是,第8章中的重要主题,对于那些掌握了更多数学知识的人来说是有用的。
……
阿维纳什·迪兜西特,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196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济学教授。他研究领域广泛,在微观经济理论、博弈论、国际贸易、产业组织、增长和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建树。
迪克西特教授的代表作《策略思维》、《经济政策的制定》、《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法律缺失与经济学》均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部分 导论与一般性原理
第1章 基本思想和范例
1.1 何为策略博弈?
1.2 策略博弈的一些例子和故事
1.3 学习《策略博弈》的策略
第2章 如何思考策略博弈?
2.1 决策与博弈
2.2 博弈分类
2.3 一些术语和背景假设
2.4 博弈论的用处
2.5 后续章节的结构
2.6 总结
第二部分 概念与技巧
第3章 序贯行动博弈
3.1 博弈树
3.2 用博弈树求解博弈
3.3 增添更多的参与人
3.4 行动顺序的优势
3.5 添加更多的行动
3.6 逆推实验
3.7 幸存者游戏策略
3.8 总结
第4章 纯策略同时行动博弈(Ⅰ):离散策略情形
4.1 离散型策略同时行动博弈的描述
4.2 纳什均衡
4.3 占优策略选择
4.4 最优反应分析
4.5 零和博弈的最小最大值方法
4.6 三人参与的博弈
4.7 纯策略博弈的多重均衡
4.8 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情形
4.9 总结
第5章 纯策略同时行动博弈(Ⅱ):连续型策略、(Ⅲ):讨论和证据
5.1 纯策略是连续型变量的情形
5.2 纳什均衡的经验证据
5.3 对纳什均衡概念的批评性讨论
5.4 可理性化
5.5 总结
附录 寻找最大化函数的值
第6章 同时行动与序贯行动并存的博弈
6.1 同时行动与序贯行动并存的博弈
6.2 在博弈中改变行动顺序
6.3 分析方法的改变
6.4 三人博弈
6.5 总结
第7章 采用混合策略的同时行动博弈(Ⅰ):2×2博弈
7.1 什么是混合策略?
7.2 不确定行为:混合行动使对手难以预料
7.3 纳什均衡作为一个信念与反应系统
7.4 非零和博弈中的混合策略
7.5 混合策略均衡的一般性讨论
7.6 实践中如何使用混合策略
7.7 混合策略的证据
7.8 总结
附录 概率与期望效用
第8章 采用混合策略的同时行动博弈(Ⅱ):一般性讨论
8.1 最优反应分析
8.2 当一个参与人有三个或更多纯策略时的混合
8.3 当参与人双方都有三个策略时的混合
8.4 混合策略中更多违反直觉的性质
8.5 任意数量策略中的混合:一般性理论
8.6 总结
第三部分 某些更为广拓的博弈与策略类型
第四部分 在特定策略情形下的应用
(a)用博弈树画出该情景。
(b)假设投手知道自己正准备投球并且无法停止。因此投手和击球手正在参与你刚才描画的博弈。找出该博弈的逆推均衡。
(c)现在改变博弈时序,使得击球手在投手选择投掷何种球之前揭示他的行动。画出这种情形的博弈树并找出逆推均衡。
现在假设每个参与人的准备动作是如此之快以至任何对方都不能做出反应,因此博弈事实上是同时进行的。
(d)画出同时博弈的博弈树,预测相关的信息集。
(e)画出同时博弈的博弈表。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吗?如果存在,均衡是什么?
S8.本章第6.4节中的街心花园博弈,如果用策略式来表示它的序贯行动版本,就会有16×4×2的支付表,如图6-14所示。在这个博弈表中可以找到多个纳什均衡。
(a)用最优反应分析,找出图6-14中的所有纳什均衡。
(b)从你所找出的纳什均衡集合中找出子博弈完美均衡。其他的均衡结果看起来与子博弈完美均衡相同——它们使得三个参与人中每人都获得了与子博弈完美均衡相同的支付,但是它们是不同策略组合的结果。请解释它发生的原因。描述在非子博弈完美均衡中存在的置信度问题。
S9.如文中所述,图6-1展示了串音和全球对话之间具有联合博弈树和博弈表的两阶段博弈.用单个大博弈树展示全部的两阶段博弈。注意在每个结点上是哪一个参与人在做决策,并且记住在必要时画出结点之间的信息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