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精品教材”中的重要著作,可作为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等专业本专科、研究生的主干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应用心理学等专业的教材和企事业单位培训教材、业务参考书。本书分为总论篇、宏观篇、微观开发篇、微观管理篇四部分28章,特点如下:①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注重基本理论和宏观分析,知识前沿;②结构严谨,阐述清晰,附有小结、概念、思考题等,方便老师与同学使用,讲求教学效果;③贴近管理实践,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有大量案例,实用性强。
第一篇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财富的源泉——人力资源
一、人的基本属性
二、“人”作为资源
三、人力资源的地位
四、人力资源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辨析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
二、人力资源利用的含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第三节 人力资源成为一门科学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相关学科对人力资源学科的影响
第四节 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把人的压力转化为财富
二、有利于完成改革的艰巨任务
三、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四、有利于塑造现代劳动者
五、有利于塑造现代组织
六、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第二章 人力资源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人力资源总析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运动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复杂性
一、个人条件的多样性
二、个性人格的差异性
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四、人文背景的广阔性
第三节 人力资源结构
一、人力资源结构总析
二、人力资源的自然结构
三、人力资源的社会结构
四、人力资源的经济结构
第四节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
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征
第三章 经济学视角的人力资源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一、人力资源数量
二、人力资源质量
三、人力资源总量
第二节 人力资源投资
一、人力资源投资的基本范畴
二、人力资源投资项目与收益
三、人力资源投资决策
第三节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
一、人力资源供给
二、人力资源需求
三、人力资源供求关系
第四章 社会学视角的人力资源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权利
一、人力资源权利的内容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工权利观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组织
一、人力资源与雇主的关系
二、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
三、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整合
第五章 心理学视角的人力资源
第一节 人的能力
一、能力的要素
二、人力资源能力结构
三、胜任能力
第二节 人的个性人格
一、个性人格范畴
二、人格学说
三、情感学说
四、个性与工作的匹配
第三节 人的行为概述
一、行为的链条
二、人的需要
三、人的动机
四、人的行为
……
第二篇 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三篇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篇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精品教材》:
到201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已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而后的十年左右,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也对大规模的高等级人力资源提出需求。
但是,我国的发展速度有一点减缓,进入“新常态”时期,而且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事业单位转制和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工作也还没有完成,在我国国内外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各部门行业和用人单位相当重视节约人员的情况下,因此,我国近期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总量还不可能有较大的增长。
从人力资源供给的角度看,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较大增加。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的学生在2003年后已经进入毕业阶段,这必然使其供给大大增加,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市场造成新的压力。研究生招生数量从90年代后期以来也大幅度增加,呈现跳跃式发展,2004年以后也进入大量供给阶段。2014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已经达到700万人,80年代初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毕业生只有20万人,30多年翻了30多倍。
上述大批量增量人力资源供给进入市场、需要进行配置,但社会需求岗位不可能增加如此之多,这一局面必然导致多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