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70-80学时) 和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的要求编写而成, 全书共四篇13章, 分别叙述了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分析力学基础部分的理论和应用, 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表达叙述方法。书中例题典型, 各章后有习题, 书后附有答案, 适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是陕西省“工程力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力学”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获得长安大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编号: 0012 310612170701)和长安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编号: 0012310600161000)资助。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理论力学课程(中、少学时)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的,是长安大学新编工科力学系列教材之一。编者根据多年来在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采纳部分专业教师及大学物理教师的建议,注重汲取同类教材的精华,注意与先修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衔接及后续材料力学等课程的过渡,从实用的角度阐述理论力学的核心内容,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考虑了以下几点:
(1) 充分利用先修课程的基础,提高起点,对教材内容进行较大幅度的整合与优化,以减少教材篇幅,减少教学学时。对与大学物理重复的内容只作了复习性介绍,精简了部分非基本内容(如变质量力学、碰撞问题等)。强调了矢量方法在公式推导和定理证明中的应用,从而使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更为简洁严谨,并试图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更普遍的数学方法描述力学问题。
(2) 多年的实践教学证明“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力学基础”这样的理论力学教学体系是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故本书沿用该教学体系。
(3) 加强矢量力学和分析力学方法在求解问题上的比较和对照,以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阐述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取材得当,问题分析深入浅出。各章例题丰富,并配备适当习题,便于读者学习。
(5) 本书定位明确,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交通运输、土木、水利水电及能源动力等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少学时)教材。
全书分4篇,共13章。第1篇静力学(第1~3章)由王爱勤编写,第2篇运动学(第4~6章)由尹冠生编写,第3篇动力学(第7~11章)、第4篇分析力学基础(第12~13章)由商泽进编写。全书由商泽进统稿、定稿并担任主编。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长安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的各位教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冯振宇教授认真细致地审阅了全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王慧博士、赵建华博士认真校阅书稿并验算了部分习题。同时,编者还参考了国内外一些优秀教材,选用了其中的部分例题和习题。本书的出版还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8月
商泽进,博士,长安大学副教授,工程力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工程力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力学专业英语;参编教材两部(《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省级精品课《理论力学》课程组成员,省级教学团队“工程力学教学团队”主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