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已经开始成为经济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的分支之一。教材以丹尼斯·卡尼曼有关人的“非理性行为”的系统性论述,以及实验开展较多的经济学研究分支为脉络,以查尔斯·霍尔特开展的实验为蓝本编写而成。本教材配有实验平台,避免了“只有教材,无法实验”的不足。 本教材不是专门讨论如何科学地开展实验,而是试图通过实验的设计、参与和理论、背景阐述,使读者能够“体会”而不是“聆听”实验所蕴含的经济原理和规律。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使用。可浅可深(体验—分析—应用);可作为课程教材独立使用,也可作为已有课程实验教学的参考资料。
近20年来,成百上千的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大量的综述和专著都说明一个事实: 实验在帮助我们理解商品和资产市场、产业组织、民主与政治、法律和规则、通货膨胀、个体选择、博弈论以及许多其他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制度与现象。
实验经济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作为研究方法,使用实验的形式进行经济学研究是可行的,同时,将之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可行的。实验经济学具备以下七个方面的作用。
(1) 理论检测和比较。
通过实验观测结果与理论推测的差异,检验理论推测的合理性。与计量方法相比,它的优势在于: 在简化的实验室环境下,实验者能够对被检验理论的变量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探索理论失败的原因。
随着主观价值论重新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人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与纯“理性”的假设存在差异,如果这种差异确实存在,确定实验失败或理论失败的原因,对于任何一项研究而言都是有益和必需的。
(3) 发现新理论。
科学领域中许多理论都建立在大量长期观测的基础上,经济学也不例外。微观经济学试图通过简化假设并忽略机制来建立模型并对经济现象加以解释,但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使得人们能够突破现有理论局限,发现新的经验规律。
(4) 比较实验环境。
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相同的机制,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机制的完备性。
(5) 比较实验机制。
机制的不同对于参与者主体的选择行为将产生影响,在相同的环境下,通过改变机制和规则,能够对比不同机制下经济、社会系统的整体状态。例如,比较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允许参与者协商与不准参与者协商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6) 评价政策建议。
(7) 作为政策机制设计的测试场所。
同时,实验本身也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正如以下谚语所说:
Tell me,I will forget;
Show me,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I will understand.
再好的讲授,不如亲身参与。学生的参与,是经济学“以人的真实行为”为核心开展研究和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使参与者能够“亲历”经济规律的出现过程。
自2002年史密斯和卡尼曼获得诺贝尔奖以来,很多国外高校已经将实验经济学列入本科教学,独立开设课程,或者作为传统授课教学的补充。课堂实验既是人们“体验”式地学习经济学规律和理论的途径,也是实验研究重要的数据来源。
然而,实验需要在课堂教学和应用领域中得到普及是离不开进行实验所必需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对于研究和教学,都需要借助实验平台开展实验,但是平台自身的发展一直以来却踟蹰不前: 采用开源的zTree来完成实验,需要教师对计算机和zTree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编程经验才能完成; 采用印制的表格和扑克牌等手段作为教学,准备时间较长,实验过程不好控制,而且在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上有大量的操作性工作需要完成,由此制约了实验课程的开展。因此,现有实验平台是制约实验在教学中普及开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大多数课堂教学而言,能够便捷、迅速地开展实验,好于实现实验的复杂性的要求。
本书以PEP实验平台为依托,以协助教师用好实验平台,完成课堂教学实验为撰写目标。书中所选择的实验模型,都是经济学领域先行者们抽象提炼,并研究探讨了几十年的代表性实验,深入探析每个实验模型背后的理论,或挖掘某个实验的应用场景,并不是本教材的目标——200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以一本著作的深度也只是讨论了“公地悲剧”实验的原理、设计及其应用; 理查德·泰勒讨论“赢者的诅咒”也用了一本著作的篇幅进行。
本书第1章介绍经济学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研究的主题,以及主观价值论和行为选择对社会经济系统研究的影响,并说明实验方法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经济学无法实验”观点的不当之处。其后围绕“理性经济人”“完全和对称信息”假设以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说明上述假设的不足之处(第2、3、4章),并介绍实验经济学发展应用的代表性领域(第5、6章)。每章首先介绍本章与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之后介绍实验模型。每个实验由实验指南、实验引导、实验设置与说明、实验设计与讨论、图表解读和理论背景几个部分构成。本书的重点是如何使用平台主持实验并进行实验的讨论、设计和分析。提供的实验平台已经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表格、记录的准备,实验的结果能够以Excel表格形式进行保存和二次处理加工。
在实验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先介绍理论而后进行实验,受到“学习效应”的影响,实验参与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改变真实的行为,从而扭曲实验结果,因此本书内容的安排是先进行实验,而后介绍理论背景。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使用。对于非经济管理专业,或教学要求较低的学生,进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体验: 知其然”。通过参与课程实验,进行实验讨论,感受和发现一些经济学现象和规律,并最终获得一些直观的结论。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则不仅需要通过实验“知其然”,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知其所以然”,研究和探析理论的推导、均衡的实现、模型的变化。更进一步,可以为模型穿上不同“应用场景”的外衣,并将其中的影响因素、变量加以抽取,并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寻。
实验平台自2012年开始设计并投入使用以来,得到了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王国成老师、华南师范大学董志强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华中师范大学邓红平、义乌工商学院王晓明、重庆三峡学院李素文、重庆科技学院胡伟清、西南政法大学汪毅霖、广西大学郭楠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骆欣庆、山西财经大学康旭华等老师及其他许多长期关心经济学实验研究和发展的老师在实验平台的使用、模型选择等方面提供了很多设计和改进意见,在此对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第1~3章由重庆理工大学施於人撰写,第4、5章由义乌工商学院王晓明撰写,第6章由重庆理工大学杨晓撰写,重庆理工大学刘恒洋负责全书所使用的实验图表,并提供实验平台的技术支持。全书由施於人、杨晓共同完成校核。
本书同时提供实验平台的试用网址: www.peptech.com.cn,除书中涉及的十余个实验外,还提供有其他共计40个实验模型,新的实验模型还在不断充实和完善。
施於人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
2015年10月
第1章实验经济学概述
1.1经济学在研究什么
1.1.1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
1.1.2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特质
1.2实验经济学
1.2.1实验经济学的定义
1.2.2对实验经济学的质疑
1.2.3实验经济学和相关学科
1.2.4经济学实验的用途与局限
1.2.5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1.3比较优势与贸易
1.3.1实验指南
1.3.2实验引导
1.3.3参数设置与说明
1.3.4实验主持与讨论
1.3.5图表解读
1.3.6理论背景
1.4竞猜博弈(选美博弈)
1.4.1实验指南
1.4.2实验引导
1.4.3参数设置与说明
1.4.4实验主持与讨论
1.4.5图表解读
1.4.6理论背景
第2章行为人: 认知偏差
2.1完全理性与认知偏差
2.1.1代表性启发式偏差
2.1.2可得性启发式偏差
2.1.3锚定与调整启发式偏差
2.2统计性歧视
2.2.1实验指南
2.2.2实验引导
2.2.3参数设置与说明
2.2.4实验主持与讨论
2.2.5图表解读
2.2.6理论背景
2.3概率匹配
2.3.1实验指南
2.3.2实验引导
2.3.3参数设置与说明
2.3.4实验主持与讨论
2.3.5图表解读
2.3.6理论背景
2.4报童模型
2.4.1实验指南
2.4.2实验引导
2.4.3参数设置与说明
2.4.4实验主持与讨论
2.4.5图表解读
2.4.6理论背景
第3章行为人: 非“理性”因素
3.1影响行为的非“理性”因素
3.1.1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
3.1.2认知过程与心理偏好
3.1.3心理账户
3.2最后通牒博弈
3.2.1实验指南
3.2.2实验引导
3.2.3参数说明与设置
3.2.4实验主持与设计
3.2.5图表解读
3.2.6理论背景
3.3两阶段议价博弈
3.3.1实验指南
3.3.2实验引导
3.2.3参数设置与说明
3.2.4实验主持与设计
3.3.5图表说明
3.3.6理论背景
3.4信任博弈实验
3.4.1实验指南
3.4.2实验引导
3.4.3参数设置与说明
3.4.4实验主持与讨论
3.4.5图表说明
3.4.6理论背景
第4章信息不对称与拍卖
4.1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和拍卖
4.1.1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4.1.2拍卖
4.2柠檬市场
4.2.1实验指南
4.2.2实验引导
4.2.3参数设置与说明
4.2.4实验主持与讨论
4.2.5图表解读
4.2.6理论背景
4.3二级密封拍卖
4.3.1实验指南
4.3.2实验引导
4.3.3参数设置与说明
4.3.4实验主持与讨论
4.3.5图表解读
4.3.6理论背景
4.4赢者诅咒——共同价值拍卖
4.4.1实验指南
4.4.2实验引导
4.4.3参数设置与说明
4.4.4实验主持与讨论
4.4.5图表解读
4.4.6理论背景
4.5收购博弈
4.5.1实验指南
4.5.2实验引导
4.5.3参数设置与说明
4.5.4实验主持与讨论
4.5.5图表解读
4.5.6理论背景
第5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5.1公共管理与公共物品
5.1.1公共管理与公共选择
5.1.2公共物品的定义
5.1.3公共物品的特征
5.1.4公共物品的分类
5.2搭便车
5.2.1实验指南
5.2.2实验引导
5.2.3参数说明与设置
5.2.4实验主持与讨论
5.2.5图表解读
5.2.6理论背景
5.3公地悲剧
5.3.1实验指南
5.3.2实验引导
5.3.3参数设置与说明
5.3.4实验主持与讨论
5.3.5图表解读
5.3.6理论背景
5.4寻租博弈
5.4.1实验指南
5.4.2实验引导
5.4.3参数设置与说明
5.4.4实验主持与讨论
5.4.5图表解读
5.4.6理论背景
第6章博弈论实验
6.1博弈论与行为博弈
6.1.1博弈论的发展、定义与博弈的分类
6.1.2行为博弈
6.2矩阵博弈
6.2.1实验指南
6.2.2实验引导
6.2.3参数设置与说明
6.2.4实验主持与讨论
6.2.5图表说明
6.2.6理论背景
6.3蜈蚣博弈
6.3.1实验指南
6.3.2实验引导
6.3.3参数设置与说明
6.3.4实验主持与讨论
6.3.5图表解读
6.3.6理论背景
6.4旅行者困境
6.4.1实验指南
6.4.2实验引导
6.4.3参数设置与说明
6.4.4实验主持与设计
6.4.5图表解读
6.4.6理论背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