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会技能,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角度而编写。包括三大部分共13章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两章;第二部分以一个商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为主线,按模块学习会计软件的使用,包括系统级初始化、总账系统、UFO报表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薪资管理系统、供应链初始化、采购与应付款管理、销售与应收款管理、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期末综合处理共10章内容;第三部分以一个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案例,按团队完成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管理,就是最后一章企业综合实践的内容。
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有系统的实践操作指导,既有个体的模块学习与实践,又有团队的协同与实战,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或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企业实践工作者学习的参考资料。
本书的整体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信息系统原理的集体授课学习,主要学习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两章;第二部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单人模块学习与操作,包括10章内容,以一个商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主线,采取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方式进行基础模块、财务模块和供应链模块的感性学习;第三部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团队应用实践,就是最后一章的内容,在基本知识学习和分项模块操作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小组,以一个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学生进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与运行管理工作,完成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工作的应用,真正把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操作转换为一种职业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将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采用要点学习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首先讲解主要的知识点和操作要点,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和认识,然后采用完整、系统的实例来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讲解内容和训练内容的重复,让学生感觉有新鲜感和挑战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已经从会计电算化阶段迈入了会计信息化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原理,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我们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会技能,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角度编写了本书。
本书的整体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信息系统原理的集体授课学习,主要学习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两章;第二部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单人模块学习与操作,包括10章内容,以一个商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主线,采取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方式进行基础模块、财务模块和供应链模块的感性学习;第三部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团队应用实践,就是最后一章的内容,在基本知识学习和分项模块操作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小组,以一个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学生进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与运行管理工作,完成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工作的应用,真正把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操作转换为一种职业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将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采用要点学习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首先讲解主要的知识点和操作要点,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和认识,然后采用完整、系统的实例来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讲解内容和训练内容的重复,让学生感觉有新鲜感和挑战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本书由张家口学院王世海老师和河北北方学院王新钢老师主编,河北北方学院王可男老师、张家口学院周纯朴老师和史志华老师参与编写。编写分工为:第1、3、13章由王世海老师编写,第2章由王新钢老师编写,第4、5章由史志华、王新钢老师编写,第6、7章由周纯朴老师编写,第8~12章由王可男老师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用友公司的大力支持,参考了部分专家和学者主编的教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第1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1
1.1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2
1.1.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
1.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其他概念 3
1.2 会计信息系统的演变 5
1.2.1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5
1.2.2 机械会计信息系统 6
1.2.3 电子会计信息系统 7
1.3 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8
1.3.1 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8
1.3.2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12
1.4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3
1.4.1 一般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3
1.4.2 电子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4
1.5 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 14
1.5.1 会计信息系统按功能层次
分类 14
1.5.2 会计信息系统按主要工具
分类 15
1.6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15
1.6.1 会计软件和服务的规范 15
1.6.2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工作
规范 16
1.6.3 会计信息化的监督管理 18
本章小结 18
巩固练习 19
第2章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23
2.1 会计信息系统规划 24
2.1.1 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的含义 24
2.1.2 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24
2.2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 25
2.2.1 实施队伍组织 25
2.2.2 计算机系统配置 26
2.2.3 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 27
2.2.4 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28
2.2.5 清理和规范会计业务工作 29
2.2.6 会计信息系统试运行 31
2.3 会计信息系统管理 32
2.3.1 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2
2.3.2 会计信息系统维护 34
3.3.3 会计档案管理 35
2.4 会计软件简介 35
2.4.1 会计软件概述 35
2.4.2 商品化会计软件及选择 38
2.4.3 主要会计管理软件简介 40
本章小结 44
巩固练习 44
第3章 系统级初始化 47
3.1 系统级初始化概述 48
3.1.1 系统级初始化主要内容 48
3.1.2 系统级初始化主要操作
流程 48
3.2 系统管理 50
3.2.1 系统管理知识概述 50
3.2.2 系统管理实践操作 54
3.3 基础设置 60
3.3.1 基础设置知识概述 60
3.3.2 基础设置实践操作 67
本章小结 87
巩固练习 88
第4章 总账系统 91
4.1 总账系统概述 92
4.1.1 总账系统主要内容 92
4.1.2 总账系统主要操作流程 92
4.2 总账系统初始化 93
4.2.1 总账系统初始化知识概述 93
4.2.2 总账系统初始化实践操作 97
4.3 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102
4.3.1 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知识概述 102
4.3.2 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实践操作 110
4.4 总账系统期末处理 116
4.4.1 总账系统期末处理知识
概述 116
4.4.2 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实践
操作 119
本章小结 124
巩固练习 124
第5章 UFO报表系统 127
5.1 UFO报表系统概述 128
5.1.1 UFO报表系统主要内容 128
5.1.2 UFO报表系统主要操作
流程 128
5.2 UFO报表系统格式设计 129
5.2.1 UFO报表系统格式设计
知识概述 129
5.2.2 UFO报表格式设计实践
操作 133
5.3 UFO报表系统数据处理 138
5.3.1 UFO报表系统数据处理
知识概述 138
5.3.2 UFO报表系统数据处理
实践操作 139
本章小结 142
巩固练习 143
第6章 固定资产系统 147
6.1 固定资产系统概述 148
6.1.1 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内容 148
6.1.2 固定资产系统主要操作
流程 148
6.2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 149
6.2.1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知识
概述 149
6.2.2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实践
操作 150
6.3 固定资产系统业务处理 157
6.3.1 固定资产系统业务处理
知识概述 157
6.3.2 固定资产系统业务处理
实践操作 160
本章小结 164
巩固练习 165
第7章 薪资管理系统 173
7.1 薪资管理系统概述 174
7.1.1 薪资管理系统主要内容 174
7.1.2 薪资管理系统主要操作
流程 174
7.2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 175
7.2.1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知识
概述 175
7.2.2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实践
操作 176
7.3 薪资管理系统业务处理 181
7.3.1 薪资管理系统业务处理
知识概述 181
7.3.2 薪资管理系统业务处理
实践操作 182
本章小结 186
巩固练习 186
第8章 供应链初始化 189
8.1 供应链初始化概述 190
8.1.1 供应链初始化主要内容 190
8.1.2 供应链初始化主要操作
流程 190
8.2 供应链初始化 192
8.2.1 供应链初始化知识概述 192
8.2.2 供应链初始化实践操作 197
本章小结 209
巩固练习 209
第9章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 213
9.1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概述 214
9.1.1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主要
内容 214
9.1.2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主要
操作流程 214
9.2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业务处理 215
9.2.1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业务
处理知识概述 215
9.2.2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业务
处理实践操作 219
本章小结 240
巩固练习 240
第10章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 245
10.1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概述 246
10.1.1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主要
内容 246
10.1.2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主要
操作流程 246
10.2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业务处理 247
10.2.1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业务
知识概述 247
10.2.2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业务
处理实践操作 250
本章小结 263
巩固练习 263
第11章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 267
11.1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概述 268
11.1.1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
主要内容 268
11.1.2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
主要操作流程 268
11.2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业务处理 269
11.2.1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
业务处理知识概述 269
11.2.2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
业务处理实践操作 271
本章小结 274
巩固练习 274
第12章 期末综合处理 279
12.1 期末综合处理概述 280
12.1.1 期末综合处理主要内容 280
12.1.2 期末综合处理主要操作
流程 280
12.2 期末综合处理 281
12.2.1 期末综合处理知识概述 281
12.2.2 期末综合处理实践操作 283
本章小结 290
巩固练习 291
第13章 企业综合实践 295
13.1 企业情况概述 296
13.1.1 企业基本情况 296
13.1.2 内部会计制度 296
13.2 系统环境准备 297
13.2.1 系统运行环境 297
13.2.2 管理软件安装 298
13.3 系统操作要求 299
13.3.1 系统日期与操作日期要求 299
13.3.2 系统级初始化操作要求 299
13.3.3 模块级初始化操作要求 299
13.3.4 会计凭证审核工作要求 300
13.3.5 日常业务操作和凭证传递
要求 300
13.3.6 相关系统记账凭证生成
操作要求 300
13.3.7 本月期末处理工作要求 301
13.4 系统级初始化 301
13.4.1 账套信息 301
13.4.2 操作员及其权限设置 301
13.4.3 系统启用 302
13.4.4 基础档案 302
13.5 模块级初始化 311
13.5.1 总账管理模块初始设置 311
13.5.2 应收款管理模块初始设置 316
13.5.3 应付款管理模块初始设置 317
13.5.4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初始
设置 317
13.5.5 薪资管理模块初始设置 319
13.5.6 报表管理模块初始设置 321
13.5.7 销售管理模块初始设置 322
13.5.8 采购管理模块初始设置 322
13.5.9 库存管理模块初始设置 323
13.5.10 存货核算模块初始设置 323
13.6 业务财务处理 325
13.6.1 日常业务与财务 325
13.6.2 月末业务与财务 331
13.7 系统分析应用 332
13.7.1 编制报表 332
13.7.2 分析报表 335
本章小结 335
巩固练习 335
第2章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本章要点
会计信息系统规划。
计算机系统配置。
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
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系统试运行。
安全管理与维护。
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选择。
学习目标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的含义和内容。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选择。
了解国内外主要商品化会计软件。
2.1 会计信息系统规划
2.1.1 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的含义
会计信息系统规划是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合理、有效、分阶段地实现这个目标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会计信息系统规划是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建立的总体规划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而且切实可行,制定总体规划时应从全局着手,应与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信息化系统。现在,以ERP为理念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正逐步在大、中型企业得到应用,国内外的各大软件公司也大力开发和推广ERP产品。因此,企业在制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规划时要意识到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的建立和发展必须遵从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目前单位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一般要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使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开展能够有序进行。单位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情况,制订工作计划,指导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
2.1.2 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1. 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通常包括:提高财会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促进会计职能转变,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等内容。企业应当在符合企业总目标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目标的前提下,结合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要与企业总目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保持一致。企业总目标是指单位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决定了企业的行动方向。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样都应围绕实现企业的总目标服务,这就为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工作方向,确定了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2. 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途径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有两种主要的途径:定点开发和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一般分为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形式开发会计软件,并建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则是直接购买专业会计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具体采用何种途径主要是根据单位管理的需要和经济、技术、组织上的可行性来进行选择。
3. 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规模、业务核算的范围及构成,也就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以及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总体结构是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总体结构的确定应从分析现有手工会计的实际情况入手,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任务以及业务处理的内容和范围,再结合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来确定。
4.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和步骤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论单位的财力和物力,还是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任务和内容,都不可能一步实现,一定要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地进行,明确完成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和时间。如可以根据企业的实力,第一步先在财务部门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进行,以后再开展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将来再开展经营决策支持系统。
此外,还要明确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和资源配置,制订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分工计划,明确资金的来源及预算,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工。
5. 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一方面,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涉及人、财、物多个方面及供、产、销多个环节,所以需要明确管理体制,统一协调。因此,应在规划中明确规定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以利于统一领导、专人负责、高效率地完成系统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操作方式,而且引发会计业务工作流程、人员的组织方式等多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因而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时,还应组织专门人员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新的工作流程、工作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以及各类人员上岗标准等,以便系统投入运行后平稳、安全而有序。
6. 制订专业人员配置与培训计划
每一个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对专业人员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应根据单位会计人员的现状和需要制订专业人员的培训计划,以保证未来目标的实现。应当对培训的人员范围、数量,培训师资,培训的内容、时间等做出计划。
7. 明确资金来源及预算
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要有资金投入,没有资金的保证,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对资金的需求做出预算,确定需要的资金数量、来源、用途、到位时间,及时安排资金到位。
2.2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
2.2.1 实施队伍组织
实施队伍的组织是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会计信息系统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
首先,要成立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指导、监督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进程,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证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领导小组的组长为单位负责人或者主管财务工作的主要领导,成员包括财会部门负责人、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等。
另外,还要组建会计信息建设实施小组,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实施小组通常由财会部门领导负责,组成成员包括硬件及系统软件购置人员、会计软件开发(或购置)人员、系统调试及运行人员、有关会计人员、相关管理人员等。
2.2.2 计算机系统配置
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配置。计算机系统配置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配置系统,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正常进行。
1.计算机系统配置原则
系统配置应以单位当前需要为基准,以应用软件为重点,配置服务器和系统软件以满足单位应用的需求,从而实现最佳的整体系统性能。系统配置应突出以下几条原则。
1) 先进性和成熟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目前仍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组建计算机应用环境为避免落后和在过短时期内升级,必须考虑选型的先进性。先进性表现在选择先进的技术和软硬件设备。但是技术和设备都必须是成熟的,以尽可能避免硬件和软件存在的技术风险。要在先进性和成熟性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使之有机结合。
2) 稳定性和安全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稳定的计算机环境,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提高效率和避免损失的保证。稳定性表现在网络的稳定连接、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和软件的稳定使用;安全性既包括防止破坏和对信息的安全保密,也包括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3) 开放性和扩展性
这里的开放性是指系统易于与其他系统连接。扩展性是指系统可以通过修改、升级等拓展其范围和功能。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开放性和扩展性不仅使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所带来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维护和升级费用。
4) 可管理性
可管理性是指系统可管理能力强且易于管理。对系统的管理包括网络资源、用户以及使用应用软件的管理。系统的可管理性一方面可以提高系统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降低维护成本。
5) 性价比
在系统的软、硬件配置中,必须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能,如网络宽带的配置应以满足传输要求为基础;同时,一个好的系统配置必须有较高的性价比。
2. 硬件配置
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服务器、网络接口、外设、不间断电源及其他专用设备等。计算机硬件结构主要有单机结构、多机松散结构、多用户结构和网络结构几种。
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企业规模、业务的范围、核算和管理的要求等来选择适当的计算机结构,并根据软件对硬件的性能要求具体配置各种硬件设备。
3. 软件配置
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会计软件、配套的办公软件等。其中最核心的是会计软件。
会计软件取得的方式有:购买商品化软件、定制开发、购买商品化软件与定制开发相结合。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几种。
企业配备会计软件,应当根据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结合自身技术力量及业务需求,考虑对软件的性能要求,合理选择软件取得方式。
不管以何种方式取得,会计软件都应当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规范性。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法律和国家财政管理部门的规范性要求。
(2) 安全性。会计软件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的泄露、丢失等。
(3) 功能性。会计软件要具备用户需要的各种功能,满足会计核算及管理的要求。
(4) 操作性。会计软件要易于学习,容易操作。
(5) 维护性。会计软件要便于维护,易于更新,降低维护费用。
2.2.3 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流程及方法。因此,需要根据新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管理岗位进行调整,设置新的岗位,配备相应的人员。
岗位设置要体现信息化后会计工作重点的变化,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要保证系统安全,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1. 基本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各基本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的各岗位相对应,基本会计岗位必须是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应当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等登记工作。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会计人员还必须实行回避制度。
2. 会计信息系统岗位
1) 信息系统主管
信息系统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有关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管理的经验。信息系统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大中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 软件操作
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信息系统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 审核记账
负责对已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包括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以保证记账凭证的真实性、准确性;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审核记账岗位要求具备丰富的会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达到会计信息系统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也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 系统维护
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本岗位要求具备计算机应用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信息系统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中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系统维护岗位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维护员不应对实际会计数据进行操作。
5) 系统审查
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审查人员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达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级知识水平。系统审查岗位可由会计稽核人员或会计主管兼任。采用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 数据分析
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应用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中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数据分析岗位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7) 档案管理
负责磁盘或光盘等数据、程序的保管,打印输出的账表、凭证等各种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8) 软件开发
主要负责本单位会计软件的开发和软件维护工作。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设立此软件开发岗位。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单位不设此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和信息系统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根据岗位要求及人员素质能力合理配备各个岗位的人员。要组织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
2.2.4 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为保证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应制定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岗位责任制、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