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九章。*章至第九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导论、供给与需求原理、消费理论、生产理论、成本分析、市场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一般均衡分析、微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至第十九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简单国民产出决定理论、总供给的基础、货币与银行理论、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本书写作方法的重要特色是,通俗易懂地表达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而避免烦琐的推导和演绎,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经济学的意趣盎然。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学,也适合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学爱好者阅读。
本书共十九章。*章至第九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导论、供给与需求原理、消费理论、生产理论、成本分析、市场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一般均衡分析、微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至第十九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简单国民产出决定理论、总供给的基础、货币与银行理论、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本书写作方法的重要特色是,通俗易懂地表达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而避免烦琐的推导和演绎,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经济学的意趣盎然。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学,也适合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学爱好者阅读。
●●●●●第三版前言世界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和不断创新的时期,新技术爆炸式的发展使许多奇思妙想能够迅速变为新颖的产品,传统的思维方式常常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冲击。这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的确是经济学的现代戏剧的一幕。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经济状况在不断地变化着,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的问题。在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和美国,人们比以往更加积极地进行经济学研究。当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经历着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这就必然促使人们积极地研究经济学。经济学的历史表明,经济思想一旦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便会酝酿和掀起社会变迁的浪潮。众所周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问世,终结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体制,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让许多国家摆脱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而走向繁荣。中国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维护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等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可以相信,经济学对于揭示经济的变动趋势,探索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都是重要的工具。对第三版的修订更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同时略去了一部分内容如福利经济学等,增加了一部分内容如经济增长理论等。第三版修订工作的分工如下: 刘辛元负责第一章至第六章,欧阳勤负责第七章至第十三章,董思雁负责第十四章至第十九章,刘秀光负责统稿与定稿。
●●●●●第一版前言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本书的第一章至第九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第十章至第十九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等; 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例如,投资与消费的决定、中央银行对货币和利率的管理、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等。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的问世是微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的出版,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尽管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微观经济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亚当·斯密的许多观点至今仍然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尽管宏观经济学已经远远超越了凯恩斯开创性研究的成就,但凯恩斯所提出的许多命题仍然是今天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经济学是动态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以及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因此,经济学必须置身于现实世界中,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成为一门活生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科。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学科,而编著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同样涉及如何选择的问题。因此,本书着重于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做一番明晰的介绍。在叙述的方法上,作为一本导论性的经济学教科书,不是拘泥于烦琐的推导和演绎,而是将复杂深奥的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从而让读者确实感受到如同萨缪尔森所说,经济学竟然能够如此意趣盎然,经济学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学科。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原理
第一节需求原理
第二节供给原理
第三节市场均衡
第三章消费理论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厂商的目标和生产函数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第五章成本分析
第一节等成本线
第二节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三节成本的概念
第四节短期成本函数
第五节长期成本函数
第六章市场理论
第一节市场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五节不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第六节博弈论基础
第七节价格歧视
第七章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三节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
第八章一般均衡分析
第一节一般均衡的条件
第二节一般均衡的过程
第三节竞争市场的效率
第九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垄断
第二节外部性
第三节公共品
第四节不完全信息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
第二节总供给和总需求
第三节国民产出的核算
第四节GDP核算的恒等式
第十一章简单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第一节国民产出决定的ASAD模型
第二节消费、储蓄与国民产出
第三节投资与国民产出
第四节国民产出决定的NIAE模型
第十二章总供给的基础
第一节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总供给与国民产出
第三节供给学派经济学
第十三章货币与银行理论
第一节货币
第二节银行
第十四章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
第一节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二节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双重均衡模型
第十五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中央银行
第二节货币政策
第十六章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财政政策
第二节ISLM模型与政策效力
第十七章通货膨胀和失业
第一节通货膨胀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与对策
第三节失业
第四节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八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概述
第二节古典经济增长动态模型
第三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国际贸易原理
第二节国际金融原理
练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