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高等工科院校非电类各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实验课,本教材是根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并结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和现有的实验设备条件编写的非电类专业实验教材,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已学理论知识,加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简单电路的设计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全书共分为四部分: *部分介绍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介绍电工技术实验; 第三部分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第四部分介绍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在内容编排上,本书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实验项目覆盖面广,取材新颖、合理,涵盖了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
(2) 每一个实验都有思考题和故障排查部分,帮助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所有实验均先通过计算机仿真再进行实际硬件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实验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书由李艳玲(主要编写第1章和第4章)、冯宇(主要编写第2章)和马秋明(主要编写第1章和第3章)主编,张玉玲、丁宏、黎翠凤、刘姝延、邱相艳、冯树林和徐明铭参加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电工电子教研室和实验室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同时参考了部分兄弟院校的实验教材和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7年1月
第1章电工学实验基础知识
1.1实验目的和意义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非电类各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电路综合应用与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实验的基本过程
一般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无论是基础实验,还是综合、设计型实验,尽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不同,但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实验过程,即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后的总结。
1.2.1课前预习
为了有效地完成实验任务并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实验者必须进行课前预习,达到以下目的:
(1) 认真阅读本次实验的相关内容并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拟定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 熟悉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测试条件。
(3) 完成预习报告。预习报告主要包括实验标题(实验名称、日期、实验者及合作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步骤、拟定实验结果的记录图标和思考题解答。
1.2.2课中实验
做好实验预习准备后,才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每位实验者都应自觉遵守学校和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
1. 准备工作
(1) 按照编好的实验小组对号入座。
(2) 检查本组的仪器设备、连接线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如有缺少或损坏应及时报告。
(3) 将仪器设备合理布置,以方便使用和操作,合理安排实验现场。
2. 实验电路连接
(1) 应根据电路原理图确定元器件的位置,元器件的摆放要紧凑、不重叠,并依据信号流向(输入端在左侧、输出端在右侧)将元器件顺序连接,引线应越短越好,避免引线间相互交叉,以免造成短路现象,引线也不应跨接在集成电路上,而应从周围绕过。
(2) 电路安装完毕后,要认真检查电路连线是否正确,同组人员要相互检查,确定无误后,方可接入电源。
(3) 在直流稳压电源空载的情况下,调整出所需电压,直流稳压电源的示数为参考,应以万用表所测为准,断电后按极性要求接入实验电路。
(4) 在信号发生器空载时调整好频率和电压,使其满足实验要求。信号发生器的示数为参考,应以示波器所测为准,断电后接入实验电路,注意电路“共地”问题,所谓“共地”,即是将电路中所有接地的元件都接在电源的地电位参考点上。“共地”是抑制干扰和噪声的重要手段。
(5) 用万用表检查电源、信号源输入端和地之间是否有短路现象,若有,则必须检查并排除后方可通电。
(6) 电源打开后,不要急于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先进行通电观察,检查有无异常,包括仪器、元器件有无打火冒烟,是否闻到异常气味,用手摸元器件是否发烫等现象。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关断电源,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通电。
3. 测试与分析数据
(1) 测试时手不得接触测试笔或探头金属部位,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2) 对综合、设计性实验,先进行单元分级调试,再进行级联,*后进行整个系统的调试。
(3) 测量数据或观察现象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和波形记录在实验者自己设计的表格之内,作为原始实验数据。
每项实验内容完成后,应立即分析实验数据,及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判断误差是否在10%以内,如发现有较大差异,找出误差原因后,决定是否重新实验,或请指导老师共同查找原因。
实验中测量的原始数据应交指导教师检查,数据如果有误,需重新测量; 教师检查数据正确并签字后,方可改接电路继续实验或*终拆除线路。
(4) 实验时每组同学应分工协作,轮流接线、记录和操作等,使每个同学得到全面训练。
4. 实验结束
(1) 实验结束后,先关掉仪器设备电源,再关掉实验电路供电电源,*后拆掉实验连线,拆线时手要捏住导线的底部,以防导线断开。
(2) 整理好实验台,保证实验设备及元器件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 发生仪器设备损坏事故时,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按有关实验管理规定处理。
(4) 每次实验结束,留值日生打扫卫生。
1.2.3实验后的总结
实验完成后,实验者须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是对实验进行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书写实验报告应选用规定的实验报告用纸,实验报告由实验前的预习报告和实验完成后的数据分析报告两部分构成,书写报告要求结论简明且正确、分析合理、讨论深入、文理通顺、符号标准、字迹端正、图表清晰。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实验数据分析报告要完成以下内容。
(1) 根据原始记录整理、处理测试的数据,列出表格或描绘波形。多次测量或数据较多时一定要对数据进行列表,表必须要有表题,标注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如表不止一张,应依次编号并安插在相应的文字附近。除实验测试数据和有关图表同组者可以互相采用外,其他内容每个实验者都应独立完成。
(2) 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
(3) 整理实验的心得体会。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故障现象,分析其原因,写出解决的过程、方法及其效果,简单叙述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4) 列出仪器设备清单。
1.3安全用电常识
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电源和电气设备,所以实验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用电常识,并且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则,才能避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防止损坏实验仪器设备。
1.3.1触电的基本知识
当发生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或带电体与人体间闪击放电时,或电弧波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与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闭合回路,称为触电。
触电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作用的时间、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性质以及触电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工频交流电是比较危险的,当1mA左右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麻刺等不舒服的感觉,10~30mA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但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电流达到50mA以上就会引起心室颤动而有生命危险,100mA以上的电流足以致人于死地。
常见的触电方式有: 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人体接触一根火线所造成的触电称为单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两根火线所造成的触电称为两相触电; 偶有一相高压线断落在地面时,电流通过落地点流入大地,此落地点周围形成一个强电场,距落地点越近,电压越高,影响范围10米左右,当人进入此范围时,两脚之间的电位不同,就形成跨步电压,跨步电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使人触电,这种触电方式成为跨步电压触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