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一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 熟悉财务管理活动,理解企业的财务关系。
* 掌握财务管理环境,理解各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
* 掌握各种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 理解风险及其种类,掌握风险的衡量知识。
【技能要求】
* 能够完成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分析。
* 会正确计算复利终值和现值;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 能够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分析风险与报酬。
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商业城市出现了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既有王公大臣,也有普通市民。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当时股份经济规模比较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学习子情境一 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学习情境导入】
雷曼兄弟破产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启示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悠久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公司正式申请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所规定的程序破产,即所谓破产保护。雷曼兄弟公司,作为曾经在美国金融界叱咤风云的巨人,在此次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也无奈破产,这不仅与过度的金融创新和乏力的金融监管等外部环境有关,也与雷曼兄弟公司本身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雷曼兄弟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雷曼兄弟公司正式成立于1850年,在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从事利润比较丰厚的棉花等商品的贸易,公司性质为家族企业,且规模相对较小,其财务管理目标自然是利润最大化。在雷曼兄弟公司从经营干洗、兼营小件寄存的小店逐渐转型为金融投资公司的同时,公司的性质也从一个地道的家族企业逐渐成长为在美国乃至世界都声名赫赫的上市公司。由于公司性质的变化,其财务管理目标也随之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其原因至少有三:①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和资本市场体系,因此,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能够获得更好的企业外部环境支持;②与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无疑更科学、更合理;③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可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股价来确定,比较容易量化,操作上显得更为便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雷曼兄弟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二、雷曼兄弟破产的内在原因: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当雷曼兄弟公司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其财务管理目标之后,公司迅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发展成闻名于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但同时,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利益主体单一(仅强调了股东的利益)、适用范围狭窄(仅适用于上市公司)、目标导向错位(仅仅关注现实的股价),终使得雷曼兄弟公司无法在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雷曼兄弟公司来说,颇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味。
1.股东财富最大化过度追求利润而忽视经营风险控制是雷曼兄弟破产的直接原因
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指引之下,雷曼兄弟公司开始转型经营美国当时最有利可图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其后,公司又开始涉足股票承销、证券交易、金融投资等业务。1899年至1906年的七年间,雷曼兄弟公司从一个金融门外汉成长为纽约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股票承销商之一。其每一次业务转型都是资本追逐利润的结果,然而,由于公司在过度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从而最终为其破产埋下了伏笔。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美国过度的金融创新和乏力的金融监管所导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从实质上看,则是由于公司一味地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忽视了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结果。对合成CDO(担保债务凭证)和CDS(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深度参与,而忽视了CDS市场相当于四倍美国GDP的巨大风险,是雷曼兄弟轰然倒塌的直接原因。
2.股东财富最大化过多关注股价而偏离了经营重心是雷曼兄弟破产的推进剂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理念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因此企业的发展理所当然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而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股东财富最大化就表现为股票价格最高化,即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达到最大。为了使本公司的股票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上运行,雷曼兄弟公司自2000年始连续七年将公司税后利润的92%用于购买自己的股票,此举虽然对抬高公司的股价有所帮助,但同时也减少了公司的现金持有量,降低了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另外,将税后利润的92%用于购买自己公司而不是其他公司的股票,无疑是选择了"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策略,不利于分散公司的投资风险;过多关注公司股价短期的涨和跌,也必将使公司在实务经营上的精力投入不足,经营重心发生偏移,使股价失去高位运行的经济基础。因此,因股东财富最大化过多关注股价而使公司偏离了经营重心是雷曼兄弟破产的推进剂。
3.股东财富最大化仅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雷曼兄弟破产的内在原因
雷曼兄弟自1984年上市以来,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了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同时,在公司中形成了股东阶层(所有者)与职业经理阶层(经营者)。股东委托职业经理人代为经营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是为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并通过会计报表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及理财目标的实现程度。上市之后的雷曼兄弟公司,实现了14年连续盈利的显著经营业绩和10年间高达1103%的股东回报率。然而,现代企业是多种契约关系的集合体,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经理层、职工、顾客、政府等利益主体。股东财富最大化片面强调了股东利益的至上性,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导致雷曼兄弟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频繁爆发,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其员工持股比例高达37%,但主人翁意识淡薄。另外,雷曼兄弟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导致公司过多地关注股东利益,而忽视了一些公司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剧了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之一。
4.股东财富最大化仅适用于上市公司是雷曼兄弟破产的又一原因
为了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竞争力,1993年,雷曼兄弟进行了战略重组,改革了管理体制。和中国大多数企业上市一样,雷曼兄弟的母公司(美国运通公司)为了支持其上市,将有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剥离后注入上市公司,而将大量不良资产甚至可以说是包袱留给了集团公司,在业务上实行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分开,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立运营。这种上市方式注定了其上市之后无论是在内部公司治理,还是外部市场运作,都无法彻底地与集团公司保持独立。因此,在考核和评价其业绩时,必须站在整个集团公司的高度,而不能仅从上市公司这个子公司甚至是孙公司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只有上市公司才有股价,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只适用于上市公司,而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并没有上市,因而,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也无法引导整个集团公司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还可能导致集团公司中非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缺失、财务管理活动混乱等事件。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仅适用于上市公司是雷曼兄弟破产的又一原因。
想一想
1. 为什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兼顾哪些关系?
在企业中,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重要的职能管理部门,各级财务管理人员也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人员,他们整日忙于应对错综复杂的财务管理状况。那么什么是财务管理呢?简单地说,财务管理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财务活动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形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最初的货币资金形态变化为实物资产形态,继而进入生产资金形态,完工后成为实物商品形态,出售后又恢复到货币资金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资金运动。
在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财务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企业财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筹资活动
企业经营活动的运转,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这也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企业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权益资本,企业可以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方式取得;二是债务资金,企业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商业信用等方式取得。
企业筹集到的资金,表现为资金的流入。与此相对应,企业偿还借款、支付利息和股息等,则表现为资金的流出。这些资金收付活动就是由于资金筹集而产生的财务活动,称为筹资活动。
2. 投资活动
企业经营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各个投资项目,如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便形成企业的项目投资;企业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便形成企业的证券投资。
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投资,都需要支出资金。而当项目投资成功,获得投资回报或证券投资分红及出售收回投资时,又会产生资金的收入。这些资金收付活动就是由于资金投放而产生的财务活动,称为投资活动。
3. 营运活动
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如采购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以及支付工资和各种费用产生资金流出;销售取得收入收回资金等方式形成资金流入。这些资金收付活动就是由于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财务活动,称为资金的营运活动。
4. 分配活动
企业将资金投放和使用后,会取得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收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各种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后的剩余,即为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在支付债权人的利息和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形成税后利润;税后利润是企业的净利润,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之后,向投资者分配。这个过程中的资金收付就是由于利润分配而产生的财务活动,称为资金的分配活动。
二、企业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分配活动与企业的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企业的财务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投资者按照投资合同、协议和章程的约定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按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着所有权的性质,反映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关系。
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有国家、法人单位、个人和外商。
2. 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受资单位应按规定分配给企业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着所有权的性质,反映着投资和受资的关系。
3.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着债务与债权的关系。
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有债券持有人、贷款机构、商业信用提供者、其他出借资金给企业的单位或个人。
4.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并按约定的条件要求债务人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着债权与债务的关系。
5. 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依法缴纳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种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的是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的权利义务关系。
任何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各种税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既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也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6.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在实行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和内部经营责任制的条件下,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实行内部经济核算的企业,其内部各单位具有相对独立的资金定额和独立支配的费用限额,各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要进行计价结算。
7.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按照提供的劳务数量和质量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等劳动报酬,并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费和公益金以及为职工代垫款项等而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了职工个人和企业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