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娥,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创新管理。1999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获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卡尔杜伊斯堡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CSSCI收录,出版专著7部,获省部级奖励6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0余项。
第一章 创业管理入门 ·································1
本章学习目的 ·1
第一节 创新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内涵 ·········1
一、创新与创业的内涵 ····································· 1
二、创业精神的内涵 ·· 6
第二节 创业的类型 ······························8
一、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 ···························· 8
二、传统技能型创业、高新技术型创业和服务型创业 ·································· 10
三、个体创业与公司创业 ································ 10
四、薪水替代型企业、生活方式型企业、创业企业 11
第三节 创业的价值 ···························· 11
一、创业与经济增长 12
二、创业与创新能力培育 ································ 12
三、创业与带动就业 13
四、创业与产业结构优化 ································ 14
第四节 创业过程 ······························· 14
一、决定成为创业者 14
二、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 ································ 15
三、开发创业机会 ··· 15
四、管理并使创业企业持续成长 ······················· 15
第五节 国内外创业活动发展状况 ·········· 16
一、主要发达国家创业活动发展状况 ················· 16
二、我国创业历程与现状 ································ 22
目 录
VI 创业管理
第六节 创业教育 ······························· 26
一、国外的创业教育 26
二、我国的创业教育 29
本章小结 ····· 31
思考题········· 31
第二章 创业环境 · 32
本章学习目的 ····································· 32
第一节 经营环境分析过程 ··················· 33
一、扫描环境 ········· 33
二、监控环境 ········· 34
三、预测环境 ········· 34
四、评估环境 ········· 34
第二节 宏观环境 ······························· 35
一、政治法律环境 ··· 35
二、经济环境 ········· 36
三、技术环境 ········· 36
四、社会人口统计分析 ··································· 37
五、生态分析 ········· 38
第三节 机遇来源 ······························· 38
一、意外情况 ········· 38
二、不协调 ············ 39
三、程序需要 ········· 39
四、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 ································ 40
五、人口统计 ········· 40
六、认识的变化 ······ 40
七、新知识 ············ 41
第四节 产业与竞争者分析 ··················· 41
一、产业分析 ········· 41
二、竞争对手分析 ··· 50
第五节 GEM 创业环境分析方法 ············ 51
一、GEM简介 ········· 51
二、GEM概念模型及创业环境条件 ···················· 52
本章小结 ····· 58
思考题········· 58
目 录 VII
第三章 创业战略选择 ······························· 60
本章学习目的 ····································· 60
第一节 创业与战略 ···························· 60
一、战略的内涵 ······ 60
二、创业企业战略管理 ··································· 62
第二节 创业起步阶段战略 ··················· 62
一、主要推动要素 ··· 62
二、次要推动要素 ··· 64
第三节 资源基础战略 ························· 68
一、寻租战略 ········· 68
二、成长战略 ········· 69
三、质量战略 ········· 70
第四节 产业类型与战略选择 ················ 71
一、产业生命周期的内涵 ································ 71
二、产业生命周期对战略选择的影响 ················· 72
第五节 创业战略和创业机遇评估 ·········· 79
一、识别资源 ········· 79
二、分析企业能力 ··· 80
三、分析竞争优势 ··· 80
四、选择战略 ········· 80
五、回顾反馈 ········· 80
本章小结 ····· 81
思考题········· 82
第四章 创业机会分析 ······························· 84
本章学习目的 ····································· 84
第一节 创业机会的内涵及其演进 ·········· 85
一、创业机会的内涵 85
二、创业机会的演进 87
第二节 创业机会的来源与搜索 ············· 89
一、创业机会的来源 89
二、创业机会的搜索 93
第三节 创业机会的筛选 ······················ 96
一、创业机会评价框架 ··································· 96
二、创业评价指标选取 ··································· 98
VIII 创业管理
三、创业机会评价的方法 ······························· 103
本章小结 ····104
思考题········105
第五章 商业模式开发 ······························106
本章学习目的 ····································106
第一节 商业模式的内涵 ·····················106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 106
二、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 108
三、商业模式的浮现 ····································· 111
第二节 商业模式设计 ························114
一、核心战略 ········ 115
二、战略资源 ········ 116
三、伙伴网络 ········ 118
四、顾客界面 ········ 120
第三节 商业模式应用实例分析 ············122
一、百度公司 ········ 122
二、联想公司 ········ 125
三、苹果公司 ········ 129
本章小结 ····131
思考题········131
第六章 创业团队组建 ······························133
本章学习目的 ····································133
第一节 创业者特质 ···························134
一、创业者的品质 ·· 134
二、创业者素质培养 ····································· 140
第二节 新创企业团队构成 ··················145
一、企业创建者 ····· 146
二、核心员工 ········ 148
三、董事会 ··········· 149
四、专业顾问 ········ 150
五、其他专业人员 ·· 151
第三节 创业团队管理 ························152
一、创业团队组建的原则 ······························· 152
目 录 IX
二、优秀创业团队的理念 ······························· 154
三、创业团队绩效的衡量与提升 ······················ 157
本章小结 ····159
思考题········159
第七章 撰写创业计划书 ··························161
本章学习目的 ····································161
第一节 创业计划书的内涵与价值 ·········161
一、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 162
二、创业计划书的价值 ·································· 164
第二节 创业计划书的框架结构与核心内容 ···································166
一、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基本步骤 ······················ 166
二、创业计划书撰写的框架结构 ······················ 167
三、创业计划书撰写的核心内容 ······················ 168
四、撰写创业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 176
五、陈述创业计划书时应注意的问题 ················ 180
第三节 创业计划书的评价 ··················181
一、评价主体 ········ 181
二、评价要素 ········ 181
三、评价标准 ········ 182
本章小结 ····183
思考题········184
第八章 创业融资 185
本章学习目的 ····································185
第一节 创业融资渠道 ························185
一、获得融资的重要性 ·································· 185
二、创业融资方式与来源 ······························· 187
第二节 创业融资过程 ························195
一、融资准备 ········ 195
二、测算资金需求量 ····································· 197
三、确定融资来源 ·· 199
四、融资谈判 ········ 200
本章小结 ····201
思考题········201
X 创业管理
第九章 成立新企业 ··································202
本章学习目的 ····································202
第一节 新企业创建的相关法律 ············202
一、知识产权 ········ 203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 ····································· 208
三、合同法 ··········· 210
四、劳动保障法 ····· 212
第二节 新企业的组织形式 ··················214
一、有限责任公司 ·· 214
二、股份有限公司 ·· 216
三、合伙企业 ········ 219
四、个人独资企业 ·· 221
五、个体工商户 ····· 223
六、企业法律形式的比较与选择 ······················ 224
第三节 新企业名称设计与经营地点选择 226
一、新企业名称设计 ····································· 226
二、新企业注册登记 ····································· 227
三、新企业经营地点选择 ······························· 229
本章小结 ····235
思考题········235
第十章 初创期企业管理 ··························236
本章学习目的 ····································236
第一节 初创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236
一、人力资源规划 ·· 237
二、招聘和选拔高绩效的员工 ························· 238
三、激励员工 ········ 241
四、留住高绩效的员工 ·································· 242
五、企业文化的建立 ····································· 245
第二节 初创期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 ······246
一、市场细分 ········ 247
二、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 248
三、营销组合策略 ·· 250
四、品牌创建与管理 ····································· 255
第三节 初创期企业的财务管理 ············257
目 录 XI
一、企业的财务战略 ····································· 257
二、现金流管理 ····· 258
三、资产管理 ········ 261
本章小结 ····262
思考题········263
第十一章 成长期企业管理 ··························264
本章学习目的 ····································264
第一节 企业成长的本质 ·····················264
一、企业成长的内涵 ····································· 264
二、企业成长的过程 ····································· 269
三、企业成长的挑战 ····································· 271
第二节 企业成长模式 ························273
一、爱迪斯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 273
二、葛雷纳企业成长模型 ······························· 275
第三节 企业持续成长的管理重点 ·········277
一、企业文化建设 ·· 277
二、战略规划 ········ 278
三、企业组织的调整 ····································· 279
四、人力资源管理 ·· 280
五、市场营销策略 ·· 281
六、财务和资金控制 ····································· 282
第四节 企业成长战略选择 ··················283
一、内部成长战略 ·· 283
二、外部成长战略 ·· 288
本章小结 ····290
思考题········291
第十二章 公司内创业 ··································292
本章学习目的 ····································292
第一节 公司内创业的内涵 ··················292
一、公司内创业定义 ····································· 292
二、公司内创业的特点 ·································· 293
三、公司内创业者的特征 ······························· 294
四、公司内创业的必要性 ······························· 295
XII 创业管理
五、公司内创业与独立创业的异同 ··················· 297
第二节 公司内创业的过程 ··················299
一、三阶段模型 ····· 299
二、五阶段模型 ····· 300
三、六阶段模型 ····· 301
第三节 公司内创业的模式选择 ············303
一、项目小组 ········ 304
二、内部创业 ········ 304
三、创业孵化器 ····· 305
四、公司风险投资 ·· 305
第四节 公司内创业的障碍及其克服 ······306
一、组织结构 ········ 307
二、企业文化 ········ 307
三、员工 ·············· 308
四、原有业务 ········ 308
五、创业资金 ········ 308
六、公司内创业者 ·· 309
本章小结 ····309
思考题········310
参考文献·····················311
第一章创业管理入门
3
服务。创新有两大类:渐进创新和激进创新。渐进创新是持续不断地改进现有的产品或服务以及产品的制造与传递方式。激进创新是竞争的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时产生的结果,这种竞争的结果最终不是使顾客的需求以完全崭新的方式得到满足,就是通过创新创造一个完全崭新的需求。
JohnBessant和JoeTidd(2013)认为,创新过程的核心是识别机会、寻找资源、发展新企业和创造价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综上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了诠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尚未发展出一套创新理论。本书认为,创新是使用某种新技术、新知识,通过为客户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二)创业的定义
创业是一个跨学科的多层面的复杂现象,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金融学、公共政策学等多门学科。创业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越来越成为经济学家、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热门论题。尽管如此,迄今为止,我们仍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关于创业的严格定义。学者从不同领域对创业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创业进行了定义。
JosephSchumpeter(1912)认为,创业是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即上文提到的,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来促进新企业以及进行公司创业。企业家的创业动机:首先,存有一种梦想和意志,要去找到一个私人王国;其次,存有征服的意志;最后,存有创造的欢乐,把事情办成的欢乐,或者只是施展个人的能力和智谋的欢乐。
Knight(1921)从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创业者精神出发,认为创业的本质在于创业者由于受不确定性和风险影响而获得利润。
Cole(1959)把创业定义为发起和创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的有目的的活动。
Kirzner(1973)则从创业者的心理特性,特别是认知特性来研究创业,他认为,创业者必须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只有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获利机会的人才可能成为创业者。可见,Kirzner的创业理论更强调创业者的主观能动性。
Casson(1982)认为,创新是对稀缺资源的协调整合。
Gartne(1985)将创业定义为新组织的创建。
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1989)认为,创业是不顾现有可控制的资源而寻求和利用机遇。
Stevenson和Jarillo-Mossi(1985)研究认为,创业是依靠整合资源的特殊组合以发掘新机会的一种价值创造过程。
P.F.Drucker(1985)认为,创业是一种行为,其主要任务就是变革。
HartStevenson和Dial(1995)认为,创业是不顾现有可控制的资源而寻求和利用机遇,但是受到创建者以前的选择和行业相关经验的限制。
H.H.Stevenson和J.C.Jarillo(1990)将创业定义为,个人不考虑当前所控制的资源而追求机会的过程。风险投资家FredWilson把创业看作“将创意转化为企业的艺术”。
MorrisM,LewisP.等(1994)对1982—1992年美国核心创业杂志上出现的77个创业概念进行了内容分析,把这些概念中出现5次以上的词语记录下来,在77个定义中,出现频率最高前7位的关键词是:①开始、创建、创造;②新事业、新企业;③创新、新产品、新市场;④追逐机会;⑤风险承担、风险管理、不确定性;⑥追逐利润、个人获利;⑦资源或生产方式的新组合。
MarcJ.Dollinger(2006)认为,创业就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创新型经济组织(组织网络)的过程。
J.A.Timmons和StephenSpinelli,Jr.(2005)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受机会的制约,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创业不仅能为企业主,也能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提高和实现价值,或使价值再生。尽管企业、创业者、地理环境和技术千差万别,但都是核心问题或驱动力主导了高度动态的创业过程。这些核心问题或驱动力是商机的驱动,创业带头人和创业团队的驱动,节约和创造资源的驱动,它依赖于上述因素的匹配和平衡。它是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其中,商机的创造和识别是这个过程的核心,随后就是抓住商机的意愿与行动。这要求创业者有甘愿冒险的精神,既有个人风险,也有财务风险。但所有风险都必须是经过计算的,要不断平衡风险和潜在的回报,这样才能让你掌握更多的胜算。通常,创业者通过精心设计战略计划来合理安排其有限的资源。
JackM.Kaplan和AnthonyC.Warren(2009)认为,今天的创业不但包括企业的创立,而且包括一种创意的产生和实施。
Morris,Kuratko和Covin(2011)认为,创业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是人的精力集中运用于首创一种新概念或建立新企业或事业。
BruceR.Barringer和R.DuaneIreland(2010)认为,创业行为的本质,在于识别机会并将有用创意付诸实践。创业行为所要求的任务既可由个人也可由团队来完成,并需要创造性、驱动力和承担风险的意愿。因而,他们关注由创业者或创业者团队创建新企业背景下的创业活动。同时认为,已建企业也可以实施创业行动,以超前行动、创新性和风险承担为特色。例如,苹果公司、3M公司、亚马逊网站都被普遍认为是创业型企业。
RobertA.Baron和ScottA.Shane(2005)研究认为,作为一个商业领域,创业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或服务、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是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所发现和创造的,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利用或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
我国学者王重鸣(2003)将创业定义为做新的事情,或者用新的方法去做事。张健等(2003)认为,创业是开创新业务、创建新组织、组合新资源、发掘和创造新价值的活动。林嵩等(2005)认为,创业本质上是一种新价值的创造活动,既包括创建新企业,也包括在成熟的大企业内部开展新业务。张玉利、陈寒松(2013)研究认为,创业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创业活动,即创业者及其团队为孕育和创建新企业或新事业而采取的行动,包括新企业的生存和初期发展;二是企业家精神,即创业者及其团队在开展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抱负、执着、坚韧不拔、创新等品质以及一些相对独特的技能。概括来说,创业的狭义定义是创建新企业,广义的定义是开创新事业。
综观学者对创业理论研究,主要有8大学派,即风险学派、领导学派、创新学派、认知学派、管理学派、社会学派、战略学派、机会学派。不同的理论和学派对创业的定义阐述各有侧重(见表1-1)。
表1-1创业定义的八大理论学派
派别
代表性人物
主要观点
对创业的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