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表现性色彩画的基础训练、重点突破、技术语言、兴趣指向、高峰体验等环节展开分析和研究,以问题探究、作品评析、案例分析、专题训练、自主探索等方式探究和解决表现性色彩画训练与创作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为表现性色彩画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全书以问题探究和专题训练贯穿始终,采取各个击破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避免了冗杂理论的赘述,同时增强了艺术训练环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结构新颖,内容连贯,逻辑性强,凸显专识致用,注重个性、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和特色。
本书既适用于本科院校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表现性色彩画课程教学,也可作为美术爱好者学习表现性绘画的参考指南。"
本书围绕表现性色彩画的基础训练、重点突破、技术语言、兴趣指向、高峰体验等环节展开分析和研究,以问题探究、作品评析、案例分析、专题训练、自主探索等方式探究和解决表现性色彩画训练与创作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为表现性色彩画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全书以问题探究和专题训练贯穿始终,采取各个击破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避免了冗杂理论的赘述,同时增强了艺术训练环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结构新颖,内容连贯,逻辑性强,凸显专识致用,注重个性、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和特色。
本书既适用于本科院校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表现性色彩画课程教学,也可作为美术爱好者学习表现性绘画的参考指南。
前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逐步优化和完善,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统领课程目标的改革新突破。表现性色彩画课程的教学正是对应再现性(写实性)色彩画教学而采取的必要性探索。一是解决色彩画教学中的内容纠葛,厘清再现性色彩画和表现性色彩画的教学内容,既便于再现性绘画技能的教学,又便于表现性绘画语言的研究和探索,从绘画理念、思维方式、造型技巧等方面弥补了再现性绘画偏重写实性技能训练、忽视艺术感知能力培养和主观个性发挥等方面的不足。二是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缺少现当代绘画内容的问题,为学生认识和理解现当代绘画艺术打下素养基础。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培养理念,以艺术思维开发、艺术个性展现和专业素养提升为原则,采取探究式教学、实训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集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着专识致用、强化能力的教学观念,围绕思维拓展、个性发挥、追求创新的内在线索,逐步展开表现性色彩画造型要素、表现技巧、个性发挥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的特点,采取短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助推学生尽快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和表现能力的提升;适应学生的审美情趣,安排有兴趣指向的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深入探究精神。本书尝试时代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探索,结合时代文化艺术的关注点,开展有关生命精神、文化情怀、艺术信仰等方面的专题教学,旨在启发学生建构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文化艺术观和科学的学业发展观。
本书致力于为表现性色彩画学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和途径,按照提出问题、寻找切入点、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开展延伸学习和自主探索等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及过程。在艺术试验和艺术实践训练教学中,打破再现性绘画教学以写生为主的训练方式,以表现性绘画的思维训练、语言组织训练和创作训练为重点安排默写、速写、想象画等不同形式的训练内容,目的是改变学生对写生的依赖现象,为学生打开绘画思路、拓展绘画视野、丰富绘画语言形式。同时,本书让学生改变专注自然形象、忽视内心世界的艺术观念,在学习和借鉴现当代表现性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表现性色彩画的语言形式表达主观情感的方法。
本书编写过程中,山东师范大学孔新苗教授为本书的框架结构及编写思路提出了宝贵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力于滨州学院教材出版基金项目的资助与支持,使表现性色彩画教学中的研究得以开花结果。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孙兆俊
目录
第一章
课程概述
第一节表现性色彩画概述
第二节表现性色彩画与素质培养
第二章
基础训练点线面意识与画面感觉
第一节思维拓展:表现性色彩画的思维取向
第二节点线面意识训练
第三节画面感觉训练
第四节形象的符号化:画面形象的点线面
构成训练
第三章
重点突破表现性色彩的关系建构
第一节感觉色彩:色彩是有性格的
第二节发现色彩:表现性色彩的探寻
第三节品味色彩:表现性色彩的有机性
第四节成就色彩:表现性色彩的符号化
第四章
技术语言(攻关)表现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材料与技法
第二节表现方法
第三节表现技巧
第四节表现语言与形式
第五章
兴趣指向基于兴趣的专题训练
第一节兴趣指向一:绘画主题选择
第二节兴趣指向二:符号化语言提炼
第三节兴趣指向三:表现技巧探索
第四节兴趣指向四:创作训练
第六章
高峰体验特定主题的创作训练
第一节高峰体验之一:生命精神的艺术展现
第二节高峰体验之二:时代主题的表达
第三节高峰体验之三:信仰追求与个性张扬
第四节艺术发展的线索:借鉴与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