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研究力的教育者》根据每篇文章主题的不同,全书内容共分为八部分,即“第一篇:力量内省、自我研究;第二篇:亲历实践、叙事研究;第三篇:聚焦课堂、课例研究;第四篇:针对现象、调查研究;第五篇:关注评价、考试研究;第六篇:筛选问题、课题研究;第七篇:精读细品,教材研究;第八篇:问题解决、解题研究”。每篇文章均注明了原载出处。期待《做一个有研究力的教育者》的问世,能给教师带来思考和触动,在专业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
《做一个有研究力的教育者》的作者胡同祥一直奉行“立足课堂实践,盘点教育积淀,梳理教育思想,凝结教学主张”的研修路径,在“教学也是一种学术活动”的专业态度引领下,始终践行“将教学当学术活动来做”的研修理念。正是带着研究在工作,作者把近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文稿近30万字,先后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教学与管理》、《中学数学》、《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教育导报》等国家、省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稿40余篇,辑集成册为本书《做一个有研究力的教育者》,以期为教师教学研究与职业成长带来启示和帮助。
胡同祥,四川乐山人,大学本科学历,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民族地区初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评委专家,四川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四川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乐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乐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乐山市教育名师培养对象,乐山市初中数学胡同祥工作室主持人. 2012年《四川教育》(下半月)第6期和2014年《中学数学》(初中版)第6期封面人物,先后在《教学与管理》、《教育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江西教育科研》、《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小学数学》、《中学数学》、《教育科学论坛》、《教育导报》等30余家公开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经验文章200余篇,出版的个人专著《做一个有思想力的教育者》一书获四川省第十六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及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主持或主研省级课题三项,现有40项教育科研成果荣获省市级奖励。
第一篇 力量内省 自我研究
将教学当作学术活动来做——我的故事我来讲
名师成长四路径
名师成长六坚持
名师成长“八角色”
第二篇 亲历实践 叙事研究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研论文写作“七心”谈
成长·长成——乐山市初中数学胡同祥工作室工作研究纪事
让学生在“经历”中成长
送教下乡八送到
凸显教研组张力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微课制作重在课程而非技术
“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指导实习生“三部曲”
教研组长:学校教研的引路人
第三篇 聚焦课堂 课例研究
有效备课四策略——一次集体备课中自己当主备人的思考
磨课中的八“磨”八“度”——以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第25章第2节“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为例
课堂展示六模式
问课五“问”
评课活动六点评
教师专业写作从“写课”开始
“让·导”教学,生成灵动课堂——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实录与赏析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与赏析
体验模型思想 建立符号意识——“用字母表示数”课堂实录与点评
知识与方法在数学思考中流淌 思想与观念在数学活动中感悟——“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堂实录与评析
基于“问题串·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与评析
旧酒瓶装新酒 老唱片唱新歌——“有理数乘除法小结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将追问进行到底——“勾股定理”公开示范课的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在单元复习课中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四个着力点——“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小结课”实录与反思
“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教学实录与反思
因势利导 自然生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与反思
第四篇 针对现象 调查研究
乐山市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调查
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五篇 关注评价 考试研究
改革现行教学考试模式的几种方法
策略好 得高分
应试策略之我见
2013年乐山市中考数学试卷解读报告
立足基础 关注过程 突出能力 着眼发展——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数学试卷解读
设计简约 内蕴深厚——评年乐山市中考数学试卷的压轴题
2015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第六篇 筛选问题 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四理由
初中数学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校本生态教研实践研究
校本课程《跨越》在中小学数学衔接策略的实践性研究
中小学数学衔接策略教学个案分析
第七篇 精读细品 教材研究
现行“华师版”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归类比较
华师版课标教材“阅读材料”的分布与教学建议
第八篇 问题解决 解题研究
审题三审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有效性三策略
一道竞赛题的解法七路径
透析中考数学选择题的迷惑性
中考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方法
中考数学常见失分原因透析
查看全部↓
《做一个有研究力的教育者》:
教研组长:学科教研的领路人
教学理念在不断变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适应变化的形式,我们需要团队的支持,这样的团队就是学科教研组。教学需要教研组的支持,学科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核心,应该具有教学研究的兴趣、合作共研的意识、协调组织的智慧。教研组长,除了做好教学工作,还承担着一个组织或团体的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的工作。对教研组长这4个字诠释应该是:教——教学能手,知道教什么;研——研究的专家,知道怎样才能教得更好,怎样才能符合教学的规律,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组——组织,就是要搭建平台,思维碰撞,交流提高;长一——牵头人,因此,教研组长应该是本校的学科领头人、教学业务的专家、课堂教学的潜心研究者、不断学习的价值取向引领者,加强教研组长自身建设是提升教研组工作效率的重要工程。
一、要有促进能力提升的意识
首先,教研组长要有大局意识,教研组长不是学校的领导,而是老师,但又不是一般的老师,他是学科教学的风向标,也是学科的带头人,也是领头羊。因此,在活动中要顾全大局,以学科的发展为总领,体现教研组的基本功能,其次,要有奉献意识,做到以身作则、敢为人先。第三,要有问题意识,教研组长是学术带头人,要引领老师们在教学研究上走科学之路,就必须有问题的敏锐性,把握该学科的动态和研究进展,第四,要有沟通协作意识。教研组长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团结该组老师共同研究、共同发展,因此,协作意识的树立对统筹安排老师们至关重要,同时,也架起老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桥梁。在向领导反映问题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同时要善于保护老师们的利益,多在领导面前讲同事的优点,第五,要有学习意识。加强学习,才能保证自己在学术上处于同行领先地位,做到“手中有书,眼中有人”,也就是平时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才会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对教研工作的支持,第六,要有提炼总结意识,写作是可以将零散的思想明晰化、系统化、专题化的一种好方法。曾经有学者说过,“上课是教师重要的生存方式,听课是教师另一重要的生存方式,评课与反思则是提升教师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写作是综合以上种种至高至善的生命形态。”因此,在工作之余,教研组长要提炼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一方面可以积淀自己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引领老师们反思体味,让教研组的团队力量更显张力。
二、抓好教研组的建设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的方式,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要抓好教学工作,教研组建设尤为重要,加强教研组长的自身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那么,教研组长应在教学管理中扮演好哪些角色呢?首先,教研组长应该是一名教学的好手,教研组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学校在该学科的代言人,是该学科的“风向标”。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教研组长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水平。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