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精品课程“创业教育”的配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新教材改革精神要求编写的一本实用型教材。全书共分五篇十四章,对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如诚信力、决策力、管理力、创建力和社交力等的培养,以及如何成功定位自己的企业、如何进行经营准备、如何进行企业申办、如何建立销售渠道及产品定位、如何规避风险等问题,通过案例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既有成功者的经验,也有失败者的教训。同时,列举经营实例,以实用为主,颇有借鉴作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创业管理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第一篇 创业导论
第一章 创业的概念
本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创业者与企业家精神
一、创业者的含义
二、创业者的类型
三、企业家精神
案例1-1:周鸿祎:微创新当道
第二节 创业的含义
一、什么是创业
二、创业的定义
第三节 创业的过程
一、发现和评估市场机会
二、准备和撰写创业计划
三、确定并获取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四、管理新创事业
第四节 有关创业理论的研究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实训题
第二章 创业者素质构成
本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诚信力
一、诚信的内涵
案例2-1:任志强谈诚信:企业没诚信等于自杀
二、诚信在创业中的作用
三、创业者诚信的培养
第二节 决策力
一、决策的含义
二、决策的内容
三、决策的一般程序
四、创业者决策误区
案例2-2:苹果公司决策失误的沉痛教训
第三节 管理力
一、激励
二、沟通
三、应变
第四节 创新力
一、创新的概念
二、创新的前提
三、创新的核心
四、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
五、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2-3:90后“菜鸟做物流,物流不再菜”
第五节 社交力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广泛的社会资源
案例2-4:成功的创业者会利用各种资源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实训题
第二篇 评估创业机会
第三篇 创建企业
第四篇 创业过程管理
第五篇 创业企业的文化培育
附录
参考文献
《创业管理(第3版)》:
二、机会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的机会评价指标体系简单的只有两三项指标,复杂的可达数百项指标。指标的多少视创业者性格和创业机会识别的复杂程度而有所差异。在同等条件下,细心、严谨的创业者在进行机会评价时,会考虑用较多的评价指标;在对较难识别的创业机会进行评价时,多数创业者会选择较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一)行业与市场
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企业应能够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这种产品应能令客户感到具有较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对客户来说,他们能够从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中得到利益,或可降低成本,或可获得较明显的、可衡量的和确定的价值。因此,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应容易识别,且预期能带来持续收入。另外,创业者应尽量避免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一是风险太大,二是意味着较低的毛利和获利能力。
(二)经济因素
投资回报率在15%以上认为是必需的,那些投资回报率不到5%税后利润的企业是十分脆弱的。有着较少或中等程度的资本需要量的投资机会是有吸引力的,如果创业需要太多的资金,这样的机会就较为缺乏吸引力。考虑到初创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较多的研究开发资金显然不现实。
(三)收获条件
创业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一项事业经营下去;二是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若有更好的机会,创业者一般会考虑将现有的企业出售。作为风险投资者,也要考虑在一定的时候将所投资金抽回。因此,退出机制对于创业机会的评估也具有相当大的重要‘陛。资金的退出主要有企业被收购或出售、公开发行股票等各种途径。有吸引力的机会应该能够拥有或者想象一种获利和退出的机制,而没有一种退出机制的机会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