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AutoCAD软件为载体,以机械CAD基础知识为主线,将CAD技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和AutoCAD软件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快速入门和应用的目的。本书突出应用主线,以单元讲解形式安排章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AutoCAD基本知识、零件图绘制和装配图绘制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设计基础、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AutoCAD绘制形体视图、AutoCAD尺寸标注、AutoCAD绘制机械图样、AutoCAD绘制标准件与常用件、AutoCAD绘制机械零件图、AutoCAD绘制机械装配图。本书有配套的视频教程,与本书相辅相成,将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本书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电工程系各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机械设计和生产企业的工程师阅读,还可以作为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和AutoCAD用户的自学教材。
本书以AutoCAD软件为载体,以机械CAD基础知识为主线,将CAD技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和AutoCAD软件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快速入门和应用的目的。本书突出应用主线,以单元讲解形式安排章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AutoCAD基本知识、零件图绘制和装配图绘制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设计基础、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AutoCAD绘制形体视图、AutoCAD尺寸标注、AutoCAD绘制机械图样、AutoCAD绘制标准件与常用件、AutoCAD绘制机械零件图、AutoCAD绘制机械装配图。本书有配套的视频教程,与本书相辅相成,将**限度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本书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电工程系各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机械设计和生产企业的工程师阅读,还可以作为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和AutoCAD用户的自学教材。
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和技术创新是AutoCAD的三大特点,使得AutoCAD成为领先的、主流的二维CAD解决方案。机械设计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本书立足AutoCAD的基本知识,结合大量与机械绘图密切相关的实例操作,详细介绍了绘制机械图样的各种操作命令的使用方法。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符合应用类软件的学习规律。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精选能够剖析与机械设计和软件操作相关的案例,分析案例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步骤点评中加以强化分析和拓展。
(2)注意引导读者正常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要想高效率地使用CAD进行机械设计,在设计前,必须首先具有正确的设计理念。
(3)更符合操作图书的阅读习惯。清晰的层次结构,详尽的图文说明。
(4)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实例素材和操作视频。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对大部分实例专门制作了多媒体视频,对随堂练习和课后练习提供了操作结果。读者“扫一扫”以下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条码,即可轻松获取本书实例素材和多媒体操作视频。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吸取了AutoCAD授课经验,同时与AutoCAD爱好者展开了良好的交流,充分了解他们在应用AutoCAD过程中所急需掌握的知识内容,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书由李腾训、荆延财、郑彬、魏峥、刘婷、武芳华、乔骞、杨宝磊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指导,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图书虽经再三审阅,但仍有可能存在不足和错误,恳请各位专家和朋友批评指正!
编 者
第2章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是由若干线段(直线或圆弧)封闭连接而成。各组成线段之间可能彼此相交、相切或等距。要用AutoCAD正确、快速地绘制一个平面图形,特别是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必须对平面图形作尺寸和线段的分析,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步骤来绘制。
2.1绘制平面图形基础
本节知识点:
(1)确定尺寸基准的原则。
(2)尺寸分析方法。
(3)线段分析方法。
2.1.1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线段需根据给定的尺寸关系绘制,所以必须对图形中的尺寸和线段进行分析。
1.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定形尺寸
定形尺寸是指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形状大小的尺寸,常见的图线定形尺寸如图2-1所示。
图2-1常见的图线定形尺寸
2)定位尺寸
定位尺寸是指确定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的尺寸。
平面图形的位置一般需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定位,如图2-2(a)所示的标注方式;或以极坐标的形式定位,即半(直)径加角度,如图2-2(b)所示的标注方式。
图2-2常见的定位尺寸标注方式
3)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简称基准。
一般是将图形中的对称中心线、圆心、轮廓直线等作为尺寸基准;通常至少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基准,如图2-3所示,长度基准为圆心垂直方向中心线,宽度基准为图形水平的中心对称线。
图2-3常见尺寸基准
2.平面图形中的线段分析
根据定形、定位尺寸是否齐全,可将平面图形中的图线分为以下三大类。
1)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就是定形、定位尺寸齐全的线段,可以直接根据尺寸作出图线,如图2-4所示手柄的圆弧SR8,其圆心位置由尺寸75确定。
2)中间线段
中间线段就是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的线段,另一定位尺寸必须由该线段与相邻已知线段的几何关系求出,如图2-4所示的R50圆弧由??26和SR8的内切关系求出。
3)连接线段
连接线段就是只有定形尺寸而没有定位尺寸的线段。其定位尺寸必须根据相邻线段的几何关系求出,如图2-4所示的R16,由R50和SR13圆弧的相切关系来确定。
图2-4手柄
2.1.2建立选择集
在编辑图形时,选择对象的方法有多种,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使用拾取框光标
在命令行提示选择对象时,光标为矩形拾取框,将其置于要选择的对象上,对象将亮显,单击后选择,如图2-5所示。
提示:按住Shift键,单击已选择的对象,则这个对象退出选择集。
2)窗口选择方式(window)――W窗口选择方式(简称窗选)
在需选择的多个对象左侧单击左键确定一点,然后由左向右拖曳光标,将出现一个大小随光标移动而改变的矩形窗口,单击后确定窗口的大小,全部在窗口中的对象被选中,变成虚线,如图2-6所示。
图2-5使用光标拾取
图2-6窗口选择方式
3)交叉窗口选择方式(crossing)――C窗口选择方式(叉选)
在需选择的多个对象右侧单击左键确定一点,然后由右向左拖曳光标,将出现一个大小随光标移动而改变的虚线窗口,单击确定窗口的大小后,只要在矩形窗口内的对象,无论是否全部都被选中,将变成虚线,如图2-7所示。
图2-7交叉窗口选择方式
2.1.3绘制简单图形实例
绘制如图2-8所示的图形。
图2-8绘制平面图形基础
1.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1)尺寸分析
(1)尺寸基准,如图2-9(a)所示。
(2)定位尺寸,如图2-9(b)所示。
(3)定形尺寸,如图2-9(c)所示。
图2-9尺寸分析
2)线段分析
(1)已知线段,如图2-10(a)所示。
(2)中间线段,如图2-10(b)所示。
(3)连接线段,如图2-10(c)所示。
图2-10线段分析
2.操作步骤
步骤一:新建文件。
利用建立的A4样板文件新建图形,并保存为“平面图形基础”。
步骤二:绘制基准。
执行直线命令,绘制基准线,如图2-11所示。
步骤三:绘制已知线段(见图2-12)。
①执行圆命令,选择【圆心、半径】方式绘制左侧??12和R13的两个圆。
②执行直线命令,在42mm的直线右侧绘制10mm竖线。
图2-11绘制基准线
图2-12绘制已知线段
步骤四:绘制中间线段。
(1)绘制右侧水平线。
执行直线命令,其长度按比例大约确定,要稍长点,如15mm即可,如图2-13(a)所示。
(2)求作R28圆弧圆心。
①选择【辅助线】图层,利用对象追踪的方式绘制一条高约10mm的竖线。
②绘制半径为(28-13=)15的辅助圆,与10mm竖线交点为R28圆弧的圆心,如图2-13(b)所示。
(3)绘制R28圆。
选择【粗实线】图层,执行圆命令,绘制R28圆,如图2-13(c)所示。
图2-13绘制中间线段
(4)简单整理图形。
①单击辅助竖线和R15圆,对象被选择(有蓝色夹点)。
②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则辅助线被删除,如图2-14(a)所示。
③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
④单击R13圆和15mm长的中间线段,按Enter键。
⑤单击R28圆的左下部分,则R28圆与R13圆相切点及与15mm线段相交点的左下角圆弧被剪切。
⑥按Enter键结束,结果如图2-14(b)所示。
图2-14整理中间线段
步骤五:绘制连接线段。
(1)绘制R8圆。
①执行【相切,相切,半径】圆命令。
②单击R28圆弧下部和15mm线段圆弧的外侧部分(大约切点处),确定切点。
③输入数值“8”,按Enter键,完成R8圆弧的圆的绘制,如图2-15(a)所示。
(2)求作R7圆弧圆心,如图2-15(b)所示。
①选择【辅助线】图层,以42mm线段左端点为圆心,绘制R7圆。
②以R13的圆心为圆心,以(13+7=)20mm为半径绘制圆。两圆交点为R7的圆弧的圆心。
(3)绘制R7圆。
选择【粗实线】图层,以所求圆心为圆心,绘制R7圆,如图2-15(c)所示。
图2-15绘制连接线段
步骤六:整理图形。
①选择绘制的辅助线圆,按Delete键,则辅助线圆被删除,如图2-16(a)所示。
②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
③单击R13圆、R28圆弧、R7圆、R8圆、40mm的线段和15mm的中间线段,按Enter键。
④分别单击要删除的6段图线,如图2-16(b)所示,注意,其中1、2段必须先1后2,其他顺序无所谓,按Enter键结束。
图2-16整理图形
步骤七:保存文件。
选择【文件】丨【保存】菜单命令。
3.步骤点评
1)针对步骤四中的修剪命令
(1)调用【修剪】命令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在菜单栏中,选择【修改】丨【修剪】命令。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
*在命令行输入“trim”后按Enter键。
执行修剪命令的步骤如下:
①执行【修剪】命令。
②选择作为剪切边的对象,按Enter键。
③选择要剪掉的对象。
(2)修剪命令的应用。
①可以修剪对象,使它们精确地终止于由其他对象定义的边界,如图2-17所示。
图2-17修剪应用(1)
②对象既可以作为剪切边,也可以是被修剪的对象,如图2-18所示。
图2-18修剪应用(2)
③执行修剪命令后,先按Enter键,即先选择所有对象,使用互为剪切边,然后再选择要修剪的对象,如图2-19所示。
图2-19修剪应用(3)
提示:选择修剪对象时,不能剪切独立对象的图线,即两端都无延长线的对象。
④执行【修剪】命令,选择对象按Enter键后,按住Shift键选择不相交的对象时,则为延伸到相交,如图2-20所示。
图2-20修剪应用――延伸
2)针对步骤六中的删除命令
调用【删除】命令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在菜单栏中,选择【修改】丨【删除】命令。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
*在命令行中输入“erase”后按Enter键。
执行【删除】命令的方式如下。
*选择要删除的对象,在绘图窗口中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然后选择删除对象,按Enter键;选择删除的对象,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
*选择要删除的对象,按Delete键。
*选择要删除的对象,使用Ctrl+X组合键将它们剪切到剪贴板。
2.1.4随堂练习
绘制如图2-21所示的平面图形。
图2-21平面图形练习
2.2绘制锥柄
本节知识点:
(1)锥度的意义以及画法。
(2)斜度的意义以及画法。
2.2.1斜度
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相对于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斜度数值用倾斜角?的正切表示,即高度差与长度之比,一般以1∶n的形式表示,斜度=tan?=H/L=1∶n,斜度及其符号如图2-22所示。
图2-22斜度及其符号
斜度的标注符号与倾斜的直线或平面的倾斜方向是一致的,标注示例和作图方法如图2-23所示。
图2-23斜度的作图方法
2.2.2锥度
锥度是指正圆锥底圆直径与其高度之比,或正圆台的两底圆直径差与其高度之比,一般以1∶n的形式表示,锥度=D/L=(D-d)/l=1∶n,锥度及其符号如图2-24所示。
锥度的标注符号与锥面的倾斜方向是一致的,标注示例和作图方法如图2-25所示。
图2-24锥度及其符号
图2-25锥度的作图方法
2.2.3绘制斜度、锥度的实例
绘制如图2-26所示的图形。
图2-26锥柄
1.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1)尺寸分析
(1)尺寸基准,如图2-27(a)所示。
(2)定位尺寸,如图2-27(b)所示。
(3)定形尺寸,如图2-27(c)所示。
2)线段分析
(1)已知线段,如图2-28(a)所示。
(2)中间线段,如图2-28(b)所示。
图2-27尺寸分析
(3)连接线段,如图2-28(c)所示。
(a)已知线段(b)中间线段(c)连接线段
图2-28线段分析
2.操作步骤
步骤一:新建文件。
利用建立的A3样板文件新建图形,并保存为“锥柄”。
步骤二:绘制基准。
①先绘制30mm的粗实线,然后追踪此线的中点向左输入“50”后按Enter键,开始绘制90mm长的中心线,如图2-29(a)所示。
②利用“自”方式,绘制右侧相距20mm的圆的中心线,如图2-29(b)所示。
图2-29绘制基准线
步骤三:绘制已知线段。
选择【粗实线】图层,执行圆命令,选择“圆心、半径”方式绘制??30圆,如图2-30所示。
步骤四:绘制中间线段。
①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输入“45”后按Enter键,单击长30mm的粗实线,然后将光标置于粗实线左侧单击,在左侧复制出一条长30mm且与原线相距45mm的粗实线,如图2-31所示。
②求作锥度斜线的辅助线。先选择辅助线图层,利用对象追踪的方式绘制长和高之比为1∶10的斜线,如图2-32所示。
图2-30绘制已知线段
图2-31绘制中间线段的
左侧竖线
图2-32绘制中间线段的辅助斜线
注意:在绘制斜线时,其水平和垂直方向追踪输入数值时,要关闭动态输入。
③绘制上侧锥度线。选择【粗实线】图层,执行直线命令,捕捉右侧30mm直线的上端点为起点后,按住Ctrl键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平行线】命令,将光标置于辅助线上,出现平行线标记,如图2-33(a)所示。移动光标,再次出现平行线标记,且出现虚线平行线时,在合适位置单击,如图2-33(b)所示,完成上侧锥度线的绘制。
图2-33绘制中间线段的上侧锥度线
步骤五:绘制连接线段。
①求作上侧R10圆弧的圆心,如图2-34(a)所示。
②求作上侧R10圆,如图2-34(b)所示。
图2-34绘制连接线段
步骤六:整理图形。
①选择绘制的辅助线和辅助圆,按Delete键进行删除,如图2-35(a)所示。
②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按钮,选择锥度线和R10圆后按Enter键,分别捕捉水平中心线A、B两个端点,按Enter键,如图2-35(b)所示。
图2-35镜像图形
③执行修剪命令,将多余的图线删除,完成图形的绘制。
步骤七:保存文件。
选择【文件】丨【保存】菜单命令。
3.步骤点评
1)针对步骤四中的偏移命令
(1)调用【偏移】命令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在菜单栏中,选择【修改】丨【偏移】命令。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偏移】按钮。
*在命令行输入“offset”后按Enter键。
执行【偏移】命令的步骤如下。
①执行【偏移】命令。
②输入偏移距离,按Enter键。
③选择要偏移的对象。
④指定要偏移的方向。
(2)偏移命令的应用。
可偏移的对象有直线、圆弧、圆、椭圆、椭圆弧(形成椭圆形样条的曲线)、二维多段线、构造线(参照线)和射线、样条曲线。
①偏移距离。
在距现有对象指定的距离处创建对象,两对象之间距离相同,如图2-36所示。
提示:可连续多次偏移,例如创建系列间距相同的平行线或同心圆。
图2-36偏移距离
②通过点。
创建通过指定点的对象,例如,用偏移命令作锥柄的平行线,如图2-37所示。
a.执行【偏移】命令,输入“T”后按Enter键。
b.选择偏移对象。
c.指定偏移到的点,那么复制的对象(或延长线)会过此点。
图2-37偏移到点
提示:确定点可用捕捉替代方式实现,但是不能指定切点、垂足等。
③图层。
图形在偏移过程中,如果得到的图形是辅助线图层,那么可通过图层方式将其转换为粗实线。其操作步骤如下。
a.选择【粗实线】图层为当前层。
b.执行【偏移】命令,输入“L”后按Enter键。
c.输入“C”后按Enter键。
d.输入“T”后按Enter键。
e.选择偏移对象。
f.指定偏移到的点,则复制对象过此点,且为粗实线。
2)针对步骤六中的镜像命令
调用【镜像】命令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在菜单栏中,选择【修改】丨【镜像】命令。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镜像】按钮。
*在命令行输入“mirror”后按Enter键。
执行镜像命令的步骤如下。
①执行【镜像】命令。
②可使用各种方法选择对象,按Enter键结束选择。
③指定镜像线(对称线)的第一点。
④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
⑤按Enter键结束。
提示:可根据提示选择是否删除源对象。
2.2.4随堂练习
绘制如图2-38所示的斜度和锥度图形。
图2-38斜度、锥度练习
2.3绘制扳手
本节知识点:
(1)正多边形的画法。
(2)旋转命令的使用。
2.3.1正多边形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作正多边形(多边形:边数大于等于3),如图2-39所示。
(1)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作正多边形的中心。
(2)中心与边的距离叫作边心距。
(3)正多边形的对称轴:
图2-39正多边形
*奇数边时连接一个顶点和顶点所对边的中点,即为对称轴。
*偶数边时连接相对两个边的中点,或者连接相对称的两个顶点,都是对称轴。
*正N边形的边数即为对称轴的条数N。
(4)正多边形各边与所对应的外接圆的圆心角都相等,其圆心角叫作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1)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把圆分为n(n≥3)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到的多边形就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这个圆就是正n边形的外接圆,如图2-40所示。
图2-40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
2)正多边形的内切圆
把圆分为m(m≥3)等份,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就是这个圆的外切正m边形,这个圆就是正m边形的内切圆,如图2-40所示。
2.3.2绘制正多边形的实例
绘制如图2-41所示的图形。
1.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1)尺寸分析
(1)尺寸基准,如图2-42(a)所示。
图2-41扳手图形
(2)定位尺寸,如图2-42(b)所示。
(3)定形尺寸,如图2-42(c)所示。
图2-42尺寸分析
2)线段分析
(1)已知线段,如图2-43(a)所示。
(2)中间线段,如图2-43(b)所示。
(3)连接线段,如图2-43(c)所示。
图2-43线段分析
2.操作步骤
步骤一:新建文件。
利用建立的A4样板文件新建图形,并保存为“扳手”。
步骤二:绘制基准。
选择【中心线】图层绘制基准线,如图2-44所示。
步骤三:绘制已知线段。
①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正多边形】按钮,捕捉左侧中心线交点为正六边形的中心点,输入“c”后按Enter键,然后输入半径“16”后按Enter键,完成正六边形的绘制,如图2-45所示。
图2-44绘制基准线
图2-45绘制已知线段――正六边形
②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旋转】按钮,选择正六边形,捕捉六边形的中心点为基点,输入旋转角度“30”后按Enter键,使正六边形的顶角向上。
③执行【圆】命令,在右侧绘制??16的圆。用“圆心,起点,端点”方式绘制R16圆弧,注意圆弧应沿逆时针方向依次选择圆心O、起点A、端点B,如图2-46所示。
步骤四:绘制中间线段。
①绘制右侧两条平行直线,长约80mm,如图2-47所示。
图2-46绘制已知线段――圆、圆弧
图2-47绘制中间线段――右侧水平线
②采用“圆心,起点,角度”方式绘制180°的圆弧,捕捉1点为圆心,捕捉2点为起点,输入“180”作为圆弧角度;再次采用“圆心,起点,角度”方式绘制-180°的圆弧,捕捉3点为圆心,捕捉4点为起点,输入“-180”为圆弧角度,如图2-48所示。
步骤五:绘制连接线段。
①采用“相切,相切,半径”方式绘制R48圆,注意确定切点时,要单击大约相切的位置,切点的位置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结果如图2-49所示。
图2-48绘制中间线段――圆弧
图2-49绘制连接线段――R48的圆弧
②执行【圆角】命令,选择不修剪方式,输入半径“16”,选择图2-49中上面两个点的位置,完成R16圆弧连接;执行【圆角】命令,选择修剪方式,输入半径“20”,选择图2-49中下面两个点的位置,完成R20圆弧的连接,如图2-50所示。
步骤六:整理图形。
执行修剪命令,删除多余的线,如图2-51所示。
图2-50绘制连接线段――R16、R20的圆弧
图2-51整理后图形
步骤七:保存文件。
选择【文件】丨【保存】菜单命令。
3.步骤点评
1)针对步骤三中的正多边形
调用【正多边形】命令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在菜单栏中,选择【绘图】丨【正多边形】命令。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正多边形】按钮。
*在命令行输入“polygon”后按Enter键。
执行【正多边形】命令的步骤如下。
①执行【正多边形】命令。
②输入正多边形边数,按Enter键。
③指定多边形的中心点。
④输入选项[内接于圆(I)/外切于圆(C)],即中心点到顶点(或边)距离的方式。
⑤指定圆的半径:指定点或输入值确定距离。
提示:指定点确定半径,可以确定正多边形的旋转角度和大小。输入半径值绘制正多边形的底边将为水平的。
也可在指定中心线之前,输入选项“E”,来通过指定一条边的两个端点来定义正多边形。注意指定点的顺序不同,其正多边形也不同。
2)针对步骤三中的旋转命令
(1)调用【旋转】命令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在菜单栏中,选择【修改】丨【旋转】命令。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旋转】按钮。
*在命令行中输入“rotate”后按Enter键。
*选中要旋转的对象,在绘图区域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旋转】命令。
执行【旋转】命令的步骤如下。
①执行【旋转】命令。
②选择对象,按Enter键。
③指定基点,即旋转的中心点。
④指定旋转角度或输入【复制(C)】/【参照(R)】选项,可输入角度或用光标指定方向。
⑤指定圆的半径:指定点或输入值确定距离。
(2)旋转命令的应用
旋转命令的【复制(C)】/【参照(R)】选项的应用如下。
*复制是创建待旋转对象的副本,以生成多个不同角度的对象。
*参照方式就是将对象从指定的角度旋转到新的绝对角度或与一个对象重合(平行)。
如图2-52所示,为旋转的绝对角度。
图2-52旋转的绝对角度
如图2-53所示,为旋转到与一个对象重合。
图2-53与一个对象重合
3)针对步骤三中正多边形旋转的问题
要绘制旋转的多边形,可以先在六边形的中心水平向右确定距离为16mm的一个点(或是直线的端点),在绘制正六边形要输入半径时,直接捕捉此点,而不必执行旋转命令。
2.3.3随堂练习
绘制如图2-54所示的扳手图形。
图2-54扳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