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物流服务与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技术及其装备、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物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概述等内容,同时还结合每章内容,精心设计了扩展阅读、同步测试和项目实训等环节,使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的实际要求。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资料翔实、形式新颖,可作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在职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结合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确立课程体系,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突出了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高职教育特征,具有高职教育的课程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本书遵循"实用为主,必须、实用、够用和管用为度"的原则,根据物流实务的学科特点构建知识体系。以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物流服务与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技术及其装备、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物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概述等内容为基本框架,吸收业界的*新研究成果,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有利于教学、学习和实践。
2.遵循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进行内容设计
本书每章包括学习目的与要求、引导案例、知识要点、本章知识结构图、扩展阅读、同步测试、项目实训七大板块,并适当配以图表,表述内容翔实、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增加了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本书各章都有引导案例并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融入情景实训,以行为示范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突出了教材的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固化知识、增强能力。
1.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本书遵循"实用为主,必须、实用、够用和管用为度"的原则,根据物流实务的学科特点构建知识体系。以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物流服务与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技术及其装备、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物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概述等内容为基本框架,吸收业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有利于教学、学习和实践。
2.遵循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进行内容设计
本书每章包括学习目的与要求、引导案例、知识要点、本章知识结构图、扩展阅读、同步测试、项目实训七大板块,并适当配以图表,表述内容翔实、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增加了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本书各章都有引导案例并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融入情景实训,以行为示范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突出了教材的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固化知识、增强能力。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教师。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还聘请了多名教学、科研和企业方面的专家予以指导和审定,力求使本书成为融行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育教学"三位一体"的高质量教材。
本书由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陈玲副教授担任主编,辽宁医药职业学院金爽担任副主编,辽宁技师学院王欣和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孟慧明担任参编,具体分工如下:陈玲编写第五章、第八章,金爽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金爽和王欣编写第三章;孟慧明编写第四章,全书最后由陈玲统稿和审校。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书刊和业界的研究成果,在此向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匡正。
编者
第一章 物流基础知识 1
一、物流概论 2
二、物流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0
三、我国的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 14
本章知识结构图 18
扩展阅读 19
同步测试 19
项目实训 23
第二章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25
一、系统的概念和模式 26
二、系统的特征 28
三、物流系统概述 29
本章知识结构图 33
扩展阅读 33
同步测试 35
项目实训 38
第三章 物流服务与物流质量管理 41
一、物流服务管理 42
二、物流质量管理 50
本章知识结构图 59
扩展阅读 59
同步测试 61
项目实训 64
第四章 物流成本管理 66
一、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67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76
三、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 78
四、物流成本的内容及其核算 82
五、物流作业成本分析 88
本章知识结构图 93
扩展阅读 94
同步测试 95
项目实训 98
第五章 物流技术及其装备 100
一、物流技术与装备概述 100
二、装卸搬运技术装备 102
三、仓储技术装备 107
四、集装单元化技术及其装备 119
五、包装技术与装备 126
本章知识结构图 131
扩展阅读 132
同步测试 133
项目实训 135
第六章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 137
一、第三方物流概述 138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现状及趋势 141
三、第四方物流概述 145
本章知识结构图 148
扩展阅读 148
同步测试 150
项目实训 153
第七章 物流标准化 155
一、物流标准化概述 158
二、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及
具体方法 161
三、物流标准化的内容 164
本章知识结构图 168
扩展阅读 169
同步测试 170
项目实训 174
第八章 供应链管理概述 175
一、供应链概述 176
二、供应链管理 180
三、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183
四、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183
本章知识结构图 185
扩展阅读 186
同步测试 187
项目实训 190
参考文献 192
第一章 物流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 掌握物流的含义及分类;
? 掌握物流的发展历程以及物流经典学说;
? 熟悉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引导案例】
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沈阳在"十五"规划中全方位融入现代物流;作为华北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天津市,把发展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并编制了《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略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山东省政府由省经委牵头,选择一批大型工商企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从启动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入手,把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高效运行的战略措施,重组企业物流系统,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
(资料来源:曹文琴,甘卫华. 特区经济《城市物流规划中的物流需求预测》)
思考:
结合案例,谈谈政府为什么要发展现代物流?
【知识要点】
一、物流概论
(一)物流的含义
1. 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学自产生起就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一直以来,都为人们高度关注。现如今,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浪潮,物流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物流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同时也将更好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我国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如今经过30多年对物流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对物流的理解也从懵懂到如今的熟悉,但是由于国内外各界对物流的定义各不相同,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对物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2001年4月1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中给出了我们现在普遍接受并使用的物流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见图1-1)。"
(a) 运输 (b) 储存 (c) 装卸 (d) 搬运
(e) 包装 (f) 流通加工 (g) 配送 (h) 信息处理
图1-1 物流的基本功能
这一概念突出强调了物流的八项基本功能要素。随着物流的发展,相信物流的定义也会随之更新,但就目前来看,这一概念被普遍接受。
2. 物流的价值
物流主要创造了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
1) 时间价值
物流在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时间差内创造的价值被我们称为时间价值。时间价值的获得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缩短物流时间,创造时间价值。通过运用良好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来尽量缩短物流的时间,达到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加速资本流转的目的,一般表现为资本的增值速度快,节约资金。
(2) 弥补时间差,创造时间价值。供需之间的时间差一直以来都存在,季节性生产常年销售和常年生产季节性销售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粮食,通常是集中生产出来以后,人们天天对它都有需求。如果没有及时地安排粮食的去处,那么在粮食产出旺季的时候,除了可以消耗掉的那部分外,就将有另一部分腐坏;但是当不是粮食生产季节,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从而挨饿。物流可以通过改变供需之间的时间差来实现物流的时间价值。
(3) 延长时间差,创造时间价值。虽然不是经常见到但是也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在某些具体物流活动中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间,比如等待共同配送就是一种有意识地延长时间差来创造时间价值。
2) 空间价值
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所创造的价值,被我们称为空间价值。物流在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空间差是物流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因为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存在着距离,我们才需要进行物品的流动。空间价值的获得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商品或原材料、半成品从集中生产地向分散需求地流动所创造的价值。很多商品的生产厂商都通过规模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但是产品往往不会在生产产地直接进行销售,而是通过运输或配送等方式流动到其他地区的需求者手中。厂家通常都会采取这种通过集中生产、分散销售获得高额的利润。比如服装,通常都在江浙、广州一带小范围集中生产,而销售地却遍布全国甚至国外。
(2) 商品或原材料、半成品从分散生产场地流入集中需求场地所创造的价值。这一种方式与第一种类型刚好相反,生产地遍布各地,而销售地却比较集中于某一个范围或很小的区域。比如粮食的产地一般分散于各地,但是销售地却集中在大中城市。
(3) 附加价值所创造的价值。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而提供差别化的服务,其中附加价值的创造更是提供差别化服务的关键。例如,流通加工,不是在生产地的复杂的精细加工,而是发生在流通过程中的简单的粗加工,创造的附加价值,这种价值的产生也是发生在场所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