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综合布线专业书籍。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综合布线的发展, 我们结合清华大学出版2006年第1版、2009年第2版及用户反馈意见, 对原书进行重新编写和修订, 以满足新时期需要。全书共分9章, 分别从布线标准、常用布线器材特点、布线工程设计、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工程测试与验收、综合布线产品选型、综合布线案例、综合布线常见问题解答等几个方面来介绍综合布线。
本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布线》2006年第1版、2009年第2版的基础上,结合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了重新编写和修订。
本书继承原书的优点和主线,更新了部分内容,特别是新增了第3章综合布线常用设备,重点介绍网络集线器、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等。另外,在第8章新增了8.1.4小节 “三网融合”的光纤入户内容,以满足新时期的需要。
本书特色:以综合布线系统为主线,以综合布线技术为主题,以建筑、机房或小区、家居工程设计方案及施工安装为实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系统全面地介绍布线标准、常用布线器材、网络设备、布线工程设计、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工程测试与验收等内容。
当今世界已经迈进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兴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着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发展战略的兴起,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都在快速发展,对网络终端的基本介质——数据通信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传输性能、高安全性能、高性价比必将是整个网络发展的趋势。
网络终端接入介质(数据电缆)已从传统的5类(100MHz)、6类(250MHz)、6A类(500MHz)提高到7类(600MHz)、7A类(1000MHz)。
2015年,美国政府重新定义了宽带接入为25Mb/s,这就要求数据电缆要能传输更高的带宽,以满足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慧城市、数字生活、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触觉互联网的建设需求。
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TR-42通信布线系统工程委员会对ANSI/TIA-568及国际电工委IEC 61156-9标准征集修订意见,TIA指出:支持平衡双绞线布线下一代以太网应用的性能、测试和八类布线连接的发展。两大标准的修订均将八类布线等各种新技术作为修订过程的主要工作。
目前,已出版的有关综合布线方面的书不少,但大多数书籍结构和内容较松散,布线系统设计、工程安装和布线标准的理论知识叙述冗长,实际技术介绍不足。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综合布线的发展,特别是*新国际、国内布线标准的发布,例如GB 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568-C的发布,现有书籍的内容就显得过于陈旧,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综合布线学习的需要。本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布线》2006年第1版、2009年第2版的基础上,结合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了重新编写和修订。
本书继承原书的优点和主线,更新了部分内容,特别是新增了第3章综合布线常用设备,重点介绍网络集线器、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等。另外,在第8章新增了8.1.4小节 “三网融合”的光纤入户内容,以满足新时期的需要。
本书特色:以综合布线系统为主线,以综合布线技术为主题,以建筑、机房或小区、家居工程设计方案及施工安装为实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系统全面地介绍布线标准、常用布线器材、网络设备、布线工程设计、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工程测试与验收等内容。
本书由杜思深编著,段弢参与编写。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综合布线实践与教学的经验总结。本书力求重点突出、论述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实际技能的介绍与培训,也便于自学。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第2章 布线常用器材及安装测试工具
综合布线系统中布线部件的品种和类型较多,按布线部件的外形、功能和特点,粗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传输媒质和连接硬件。综合布线系统常用的传输媒质有:对绞线(又称双绞线)、对绞线对称电缆(简称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和光纤光缆(简称光缆)四种。若按布线部件的技术功能、装设位置和使用等分类则较细。为了便于叙述,下面在对传输媒质和连接硬件分类进行介绍的同时,一并说明其技术功能、装设位置以及适用场合。*后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布线安装和测试工具等。
2.1 综合布线常用的电缆器材
2.1.1 双绞线
1. 双绞线的概念
双绞线(Twisted Pair,TP)是综合布线中*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它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时辐射出来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如果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如图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