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第三版)/“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配套教材。
本教材特色为:①贴近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重点疾病附有“典型工作任务”、“护理工作过程”。②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在“治疗及其相关护理”后面附有“临床医嘱单”;在“诊断要点”后面附有“情境”、“诊断分析”③为“教学做”一体化创造条件:与配套教材《内科护理实训指导》联合,实现了边讲边做边练习。④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安排教材内容:尽量用图片、图表展示教学内容,使繁杂内容简洁明了;类似疾病配有“疾病鉴别”。⑤融人护理职业标准:根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及“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组织编写。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节 循环系统基础知识
第2节 心电图基础知识
第3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第4节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第5节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第6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第7节 风湿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第8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第9节 心肌病病人的护理
第10节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第11节 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2节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综合归纳(自学)
第3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节 呼吸系统基础知识
第2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3节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
第4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5节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第6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第7节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第8节 肺炎病人的护理
第9节 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第10节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的护理
第11节 肺血栓栓塞症病人的护理
第12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护理
第13节 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
第14节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综合归纳(自学)
第4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节 消化系统基础知识
第2节 胃炎病人的护理
第3节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第4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第5节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第6节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7节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第8节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第9节 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第10节 肠结核病人的护理
第11节 慢性便秘病人的护理
第12节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综合归纳(自学)
第5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节 泌尿系统基础知识
第2节 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第3节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第4节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第5节 急性肾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6节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7节 泌尿系统疾病常见临床
第6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节 血液系统基础知识
第2节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3节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第4节 淋巴瘤病人的护理
第5节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6节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综合归纳(自学)
第7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节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基础知识
第2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的护理
第3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
第4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的护理
第5节 库欣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第6节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的护理
第7节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第8节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人的护理
第9节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综合归纳(自学)
第8章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节 风湿性疾病基础知识
第2节 类风湿关节 炎病人的护理
第3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第4节 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护理
第5节 风湿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综合归纳(自学)
第9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节 神经系统基础知识
第2节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3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护理
第4节 脑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
第5节 脑栓塞病人的护理
第6节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7节 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8节 癫痫病人的护理
第9节 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
第10节 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
第11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人的护理
第12节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
第13节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综合归纳(自学)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观察、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配合医生进行诊疗操作的能力,配合医生合理用药的能力,对内科疾病实施护理的能力,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要点,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主要辅助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不论在医院还是社区,内科疾病均是常见疾病。临床内科护理工作岗位是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之一。内科护理知识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的30%~40%。内科护理教学过程是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⑤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有机融合的过程。所以,内科护理课程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前导课程的依据;并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平行并密切相关;是后续专业拓展课、顶岗实习的基础。
内科护理教学设计职业化体现在基于护理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教师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以常见疾病护理为学习情境,按三大模块组织教学。人院护理。接待病人,评估病人一般情况及病情,及时执行医嘱。住院护理。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护理。评价病情转归,并进行相应的出院指导。
,内科护理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基础护理技能、健康评估技能、专科护理技能。见习前告之见习目的和任务,见习后开展护理综合实训。在临床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得到真实的训练。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各类技能比赛、小发明展览等。
以案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方案。基于内科护理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将每一情境按入院、住院、出院护理三大模块进行仿真教学,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情境”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加强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
自2003年以来,我国已有多门内科护理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资源上网.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案例视频、综合实验指导、在线练习、在线测试等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还要特别注意:①内科护理的学习情境是平行、包容的。②按人体系统设计内科疾病护理授课内容。国内多数综合性医院内科科室设置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都是按人体系统划分的。按人体系统设计内科疾病护理课程,不仅条理清晰,便于知识技能的复制、迁移、创新,还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临床,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尤其适合初学者学习。
传统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是按学科知识过程进行的。如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本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入院、住院、出院护理三大模块组织教学,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差距。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就开始知道临床做什么,怎么做,见图1—1—2。
内科护理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是根据“工学结合”的思想.按照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和序化的,以案例为载体,将常见内科疾病护理设计成教学情境,理论实践交融,教学做一体化,教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仿真教学,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边教、边做、边学。教学中始终贯穿着素质培养,见图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