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实训教材·护理实训教材:五官科护理分册(第4版)》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技术操作流程,包括无菌操作技术、穿脱隔离衣等27项护理技术操作,其叙述方法打破了传统护理操作步骤的叙述,采用ISO900企业管理理念,运用程序化方式描述,其步骤清晰、简明易懂,并配有371张插图,其图文并貌。第二部分为150道基础理论复习题,其内容紧紧围绕教材,题型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除给出标准答案外,还围绕其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第3部分为临床护理实践练习题,共分为20个章节,包括A1、A2、A3、B和X型505道试题。试题不但附有标准答案,还较详细的论述了相关知识点。
五官科护理学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和口腔科护理规律的学科。五官科护理工作即有一般规律性,又有很强的专科特殊性,若对这些特殊器官疾病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将会遗留永久性残疾,如盲、聋、哑等,不但导致病人生活、心理障碍,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增加诸多负担,如弱视的矫正、青光眼的治疗等。本书是在本丛书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五宫科护理学的特点而进行编写的。
本书编写与修改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教育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护理专业教学的要求;遵循护理院校教学和医院临床护理带教实践;符合等级医院评审的规范。在修改过程中,环顾专科发展,弃旧求新,力取学术前沿的最新发展,使之內容在专科沪理的前位。编写注重“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主要分为五官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复习题解与练习两个部分。
第、部分是技术操作流程,共包括35项护理操作,其中眼科包括结膜囊內局部用药、剪睫毛、结膜囊冲洗、泪道扩张及探通术、泪道冲洗、结膜下注射、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球后注射法、球旁注射法、电解倒睫毛法、沙眼烧灼法、眼压测量法、角膜染色法、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视力检查、色觉检查16项护理操作;耳鼻咽喉科包括外耳道清洁、外耳道滴药、外耳道;中洗、咽鼓管软张、鼓膜穿刺、滴鼻、鼻腔;中洗和鼻窦变压置换疗法、上颌窦穿刺、咽部涂药法及吹药法、蒸汽或雾化吸入法、鼻部备皮法、颈部负压吸引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12项技术操作;口腔科包括四手操作法、牙体龋病治疗术的护理配合、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治疗术的配合、口腔內科常用材料的调拌方法、拔牙术护理配合、唇腭裂修补术护理、口腔修复术护理配合7项护理操作。操作部分配有插图和图解,图文并茂,简明易,陸。
第2部分是复习题解与练习,首先150道复习题与题解,內容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阐述,并附有标准答案。为了强化这些复习题的知识,还辅有3套强化练习题试卷,每套都含有50道题,练习后可对照标准答案得分,可检测自己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3年7月
第1部分 技术操作流程
一、结膜囊内局部用药法
二、剪睫毛法
三、结膜囊冲洗法
四、泪道冲洗法
五、婴幼儿泪道探通技术
六、结膜下注射法
七、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法
八、球后注射法
九、球旁注射法
十、电解倒睫毛法
十一、睑板腺按摩
十二、Schoitz眼压测量法
十三、结膜结石取出术
十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
十五、视力检查法
十六、色觉检查法
十七、外耳道清洁法
十八、外耳道滴药法
十九、耳道冲洗法
二十、鼻腔滴药法
二十一、鼻腔冲洗法
二十二、鼻窦阴压置换疗法
二十三、氧气雾化吸入法
二十四、鼻部备皮
二十五、气管切开术后换药
二十六、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法
二十七、更换颈部负压吸引
二十八、经气管套管吸痰法
二十九、四手操作法
三十、牙体龋病治疗术的护理配合
三十一、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治疗术的配合
三十二、口腔内科常用材料的调拌方法
三十三、拔牙术护理配合
三十四、唇、腭裂修补术护理
三十五、口腔修复术护理配合(以固定修复为例)
三十六、附录
第2部分 复习题解与练习
一、单选题及题解
二、多选题及题解
三、强化练习题
参考文献
唐中华诗歌欣赏
(五)注意事项
1.洗眼时,要防止洗眼壶触及眼睑、睫毛,以免污染洗眼壶。
2.洗眼壶冲洗时不宜过高或过低。
3.对角膜裂伤或角膜溃疡的眼球,冲洗时勿施加压力,以防眼内容物脱出。
4.角膜的感觉极为敏感,冲洗的水流切勿直接冲于其上。
5.冲洗传染性眼病的用具用后应沏底消毒。
6.冲洗液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以35~40℃为宜。一次冲洗液不少于250ml。
7.大量集中冲洗者,如手术前的术前准备,可用输液瓶代替洗眼壶,可有效地提高冲洗的效率。
8.冲洗时注意不要将冲洗液弄湿患者衣服或床单。
9.冲洗时冲洗液不可溅入患者健眼和医务人员眼内。
10.洗眼壶应定期消毒,每周两次。
四、泪道冲洗法
(一)目的
诊断、治疗各种泪道疾病及内眼手术前的泪道清洁。
(二)适应证
1.检查泪道是否通畅,为诊断提供依据。
2.内眼手术前常规检查。
3.泪道手术前、后的常规冲洗。
4.治疗慢性泪囊炎。
(三)禁忌证
无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