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为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农化、林学、草业、资源环境、生态等专业学生使用的基《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共分4篇13章,按照“细胞生理与信号转导植物代谢生理植物生长发育生理植物逆境生理”的框架编排,主要介绍植物细胞的生理基础,基因表达与信号转导,水分生理,植物矿质与氮素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代谢、运输和分配,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营养生长和运动,成花和生殖生理,成熟和衰老生理及逆境生理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植物生理学》注重现代植物生理学发展的趋势,理论联系生产实践并考虑相关专业教学的特点,内容翔实,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图文并茂,编排合理。各章前有学习提要,后有提纲挈领的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书末附有植物生理学常见汉英名词对照,方便学习查阅。《植物生理学》适合生物科学、生态学、农林、园艺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相关领域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绪论
学习提要
一、植物生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植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 细胞生理与信号转导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植物细胞概述
一、植物细胞的特点
二、原生质的性质
第二节 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绪论
学习提要
一、植物生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植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 细胞生理与信号转导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植物细胞概述
一、植物细胞的特点
二、原生质的性质
第二节 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二、细胞壁的功能
三、胞间连丝
第三节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二、生物膜的结构与特性
三、生物膜的功能
第四节 植物细胞的亚微结构与功能
一、微膜系统
二、微梁系统
三、微球系统
四、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与信号转导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
一、植物细胞的阶段性和全能性
二、植物细胞的核基因和核外基因
三、植物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二、胞外信号及其传递
三、跨膜信号转换
四、胞内信号及其转导
五、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与生理响应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 代谢生理
第三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植物含水量及水分存在状态
二、水的生理生态作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水势与植物细胞水势的组分
二、细胞的渗透吸水
三、细胞吸胀吸水与代谢性吸水
四、植物细胞吸水与水孔蛋白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部位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
三、根系吸水的机制
四、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条件
第四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意义与指标
二、气孔蒸腾
三、环境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二、水分运输的机制
第六节 水分平衡与合理灌溉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合理灌溉指标及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植物的矿质和氮素营养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必需矿质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
二、植物必需元素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节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素症
一、必需元素的一般生理作用
二、大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三、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一、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二、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的特点
三、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
四、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第四节 氮的同化
一、植物的氮源
二、硝酸盐的还原
三、氨的同化
四、生物固氮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需肥规律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习提要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其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二、叶绿体色素的种类与特性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一、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
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三、碳同化作用
第四节 光呼吸
一、光呼吸的代谢途径
二、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三、C3植物、C4植物与CAM植物的比较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态
一、光合作用指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
三、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六节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
一、光合性能与作物产量
二、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习提要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 糖的无氧降解
一、糖酵解
二、丙酮酸的还原
第三节 糖的有氧降解
一、三羧酸循环
二、戊糖磷酸途径
三、乙醛酸循环
第四节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二、呼吸链的组分及功能
三、氧化磷酸化
四、呼吸链与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
第五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呼吸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内部因素
三、影响呼吸作用的外部因素
第六节 植物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一、呼吸作用和作物栽培
二、呼吸作用与粮油种子储藏
三、呼吸作用与果实蔬菜储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有机物的代谢、运输和分配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植物代谢物的转化
一、植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
二、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转化
三、植物次生代谢的意义
第二节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一、短距离运输系统
二、长距离运输系统
第三节 有机物运输的规律与机制
一、韧皮部运输的物质和速率
二、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第四节 有机物的分配与调节
一、代谢源与代谢库
二、有机物分配规律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篇 植物生长发育生理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二节 植物激素的发现和特性
一、生长素的发现和特性
二、赤霉素的发现和特性
三、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特性
四、脱落酸的发现与特性
五、乙烯的发现与特性
六、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和特性
第三节 植物激素的代谢
一、生长素的代谢
二、赤霉素的代谢
三、细胞分裂素的代谢
四、脱落酸的代谢
五、乙烯的代谢
六、油菜素内酯的代谢
第四节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四、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五、乙烯的生理作用
六、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第五节 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二、赤霉素的作用机制
三、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制
四、脱落酸的作用机制
五、乙烯的作用机制
六、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制
第六节 其他植物生长物质及其应用
一、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二、植物生长物质的应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植物的营养生长与运动
学习提要
第一节 生长、分化和发育
一、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二、生长、分化和发育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植物生长与生长分析
一、植物生长与分化的特点
二、植物组织培养
三、生长曲线与生长大周期
四、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第三节 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一、种子萌发的概念及条件
二、幼苗的形成
三、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第四节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一、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相关
二、主茎和侧枝的生长相关
三、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长相关
第五节 植物的运动
一、向性运动
二、感性运动
三、生理钟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植物成花和生殖生理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春化作用
一、春化作用的条件
二、春化作用的时期和感受部位
三、春化作用的机制
四、春化作用的应用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一、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
二、植物对光期与暗期的要求
三、光周期诱导
四、光周期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花芽分化及性别分化
一、成花诱导的多因子途径
二、花芽分化
三、性别分化
第四节 受精生理
一、花粉生理与柱头生理
二、花粉与雌蕊的相互识别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学习提要
第一节 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一、种子的发育成熟进程
二、种子发育的代谢变化
第二节 种子及延存器官的休眠
一、休眠的概念和适应意义
二、种子休眠与芽休眠
三、休眠的延长和打破
第三节 果实的生长和成熟
一、果实发育的特点
二、肉质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三、果实成熟的机制及其调控
第四节 植物的衰老
一、植物衰老的模式
二、衰老的结构与代谢变化
三、植物衰老的机制
第五节 器官脱落
一、器官脱落与离层的形成
二、脱落的激素调控
三、影响脱落的环境因素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篇 植物逆境生理
第十二章 植物逆境生理通论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植物的逆境和抗逆性
一、植物的逆境及其响应
二、植物抗性的方式及其比较
三、胁迫的原初伤害与次生伤害
第二节 逆境下植物的形态与生理响应
一、植物形态结构的变化
二、植物生理代谢的变化
第三节 生物膜与抗逆性
一、逆境下膜结构和组分的变化
二、逆境下膜的代谢变化
第四节 渗透调节与植物抗逆性
一、渗透调节的概念
二、渗透调节物质
三、渗透调节的生理效应
第五节 自由基与植物抗性
一、自由基与活性氧的作用
二、植物对自由基的清除和防御
三、活性氮
第六节 植物的交叉适应及逆境蛋白
一、植物的交叉适应现象
二、逆境蛋白与抗逆相关基因
三、逆境间的相互作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植物逆境生理各论
学习提要
第一节 植物的抗寒性
一、抗冷性
二、抗冻性
第二节 植物的抗热性
一、热害与抗热性
二、植物抗热性的机制
三、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
第三节 植物的抗旱性与抗涝性
一、抗旱性
二、抗涝性
第四节 植物的抗盐性
一、盐害与抗盐性
二、植物抗盐性及其提高途径
第五节 植物的抗病性与抗虫性
一、抗病性
二、抗虫性
第六节 环境污染与植物抗性
一、环境污染与植物生长
二、提高植物抗污染能力与环境保护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学习提要】掌握植物细胞的组成特点,理解原生质的性质,细胞壁、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植物细胞的亚微结构即微膜系统、微梁系统、微球系统的组成与生理功能,了解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第一节植物细胞概述
一、植物细胞的特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形态建成的基础。除病毒、类病毒外,已知的生命体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尽管种类繁多,形态结构与功能各异,但有许多共同点: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都有DNA(deoxyribonucleicacid,脱氧核糖核酸)和RNA(ribonucleicacid,核糖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除特化细胞外,都含有合成蛋白质(protein)的细胞器――核糖体;细胞以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进行增殖,遗传物质在分裂前复制加倍,在分裂时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内,这是生命繁衍的基础和保证。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根据细胞的进化地位、结构的复杂程度、遗传装置的类型和生命活动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
)和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只有一个由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构成的拟核体(nucleoid)。一般不存在其他细胞器,原核细胞以无丝分裂(amitosis)方式进行繁殖。真核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结构的区域化,核质有明显的膜包裹,形成界限分明的细胞核;细胞质高度分化,形成细胞器;各种细胞器之间通过膜的联络沟通形成了复杂的内膜系统。真核细胞分裂以复杂的有丝分裂(mitosis)为主。细菌和蓝藻是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此外,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等也都是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由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称为真核生物(eu-karyote),包括了绝大多数单细胞生物与全部多细胞生物。
(二)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真核细胞是构成高等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但一株绿色植物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其大小、形态及内部细胞器分化程度、数目等都存在差别,在此以薄壁细胞为代表(图1-1),介绍植物细胞结构的大致构成与特点。
成熟的薄壁细胞如叶肉细胞,中央往往有一个大液泡,在其周围有透明的浆状物,称为细胞质(cytopla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