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第四节 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五节 植物病理学展望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
第一节 植物病害
第二节 植物病害系统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植物病原菌物
第一节 菌物概述
第二节 菌物的分类
第三节 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 菌物所致病害的特点及其鉴定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一节 原核生物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寄生性、致病性和侵染性
第三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命名和主要类群
第四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植物病原病毒
第一节 病毒概述
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重要的植物病原病毒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鉴定
第五节 亚病毒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植物病原线虫
第一节 植物病原线虫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第三节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鉴定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寄生性植物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概述
第二节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第三节 病害循环
第四节 病害循环、病程与病原物生活史及病害流行的关系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第一节 化学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第二节 物理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第三节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一节 植物病害诊断基础
第二节 植物病害经验诊断法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的检测方法
第四节 植物病害诊断专家系统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寄主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病原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染病植物的主要生理学反应
第四节 植物抗病性的生化基础
第五节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
第一节 植物病害流行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害流行动态
第三节 植物病害流行的遗传基础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
第一节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害预测方法
第三节 植物病害调查和损失估计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 植物病害防控原理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控的依据
第二节 植物病害防控的生态观
第三节 植物病害防控的经济观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 植物病害防控对策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控简史
第二节 植物病害防控策略
第三节 植物病害防控对策
小结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名词术语
常见植物病原物学名
彩版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性、规律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全书共15 章,包括: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发生发展、流行预警及其防控原理与防控对策。在内容处理上,本书既重视传统植物病理学的经典理论,又重视现代分子植物病理学和相关学科——— 经济学、生态学的交叉融合;既重视植物病理学某一理论的不同观点,又重视同一观点的不同解读,以便有利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书为国家精品课程的配套教材,是高等农林院校植保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可作为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安全和其他农林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或供广大农林科技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考。
绪 论
第一节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
第二节 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2):国际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2),中国
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6)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10)
第四节 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11):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技术(11),
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12)
第五节 植物病理学展望(12)
植物造就了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生活物质。与人类和动物一样,植物也会生病,有些病害甚至会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破坏,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认识到为了自己的生存安全,需要保护植物的健康,需要研究植物病害的成因及发生规律、植物与病原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和病害防控方法,于是植物病理学也就应运而生。
第一节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绪 论
第一节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
第二节 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2):国际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2),中国
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6)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10)
第四节 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11):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技术(11),
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12)
第五节 植物病理学展望(12)
植物造就了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生活物质。与人类和动物一样,植物也会生病,有些病害甚至会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破坏,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认识到为了自己的生存安全,需要保护植物的健康,需要研究植物病害的成因及发生规律、植物与病原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和病害防控方法,于是植物病理学也就应运而生。
第一节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用科学。植物病理学分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前者是专业基础课,后者是专业课,但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学专业和植物病理学专业的重要学位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获得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规律的知识与技能;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植物病害诊断和病原鉴定的科学方法,揭示植物病害的病因、危害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规律,探明植物病害防控的基本原理和措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互动和实验实习,使同学们感悟到未来植物病理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从而更好地主动学习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
植物病害诊断对指导病害防控极其重要。植物病害的诊断包括病害症状识别和病原鉴定。常见的植物病害有些可以通过症状识别做出正确诊断;有些新的病害或疑难病需要进一步进行病原鉴定,甚至需要通过柯赫氏法则(Koch’spostulates)检验来证明病
原与症状的一致性。植物病害的发生十分复杂,因此植物病害诊断需要有扎实的植物病理学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病因与植物的关系中,非生物因素与植物的关系基本上是单向作用,即前者对后者产生影响;生物因素―――病原生物与寄主植物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是在环境条件影响下的双向作用或多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