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教育部办公厅《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教师厅[2013]5号)、专家指导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指南》、专家指导委员会《关于项目成果开发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项目组开发的本教材与传统教材不同,一改学科型教材编撰风格,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体现了“理实一体”的编撰理念、“工作框架”的组织原则、“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以及注重设计与思维训练的“本科标准”。
其一,充分体现“理实一体”的编撰理念。以“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体现“实践”优先原则,强调在实践情境中构建理论知识,并习得只有在实践情境中才能获得的默会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在“实践-理论-再实践”循环往复中进行整合。
其二,充分体现“工作框架”的组织原则。根据企业、行业标准,以“工作框架”为原则,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将项目任务依据并列、递进或包含的关系演绎为学习任务。从而将知识、技能等教材元素嵌入工作框架之中,组织教材内容。
其三,充分体现“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变革传统学科型教材以知识难易程度排序原则,教材依照“模仿-提升-创造”的“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安排教材内容顺序,通过范例呈现、模仿问题和原理的解析过程,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技能等嵌入教师培养中。
其四,充分体现“本科标准”。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更重视设计与思维的训练,凸显本科教学区别于高职的层次。
本教材总体上改变了传统知识观,使命题知识与能力知识并重;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并重。另外,改变了“知识是技能的基础”的传统观点,将“知识-技能”单向关系变革为双向关系,从而将教材编撰的“应用模式”转向“建构模式”。本教材尤其体现了师范性、学术性与技术性“三性”合一特点。
教材编撰人员充分理解本教材指导思想,熟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职教师两个领域的基本要求。具体分工如下:路宝利、崔万秋担任主编,负责本书编撰指导思想起草、框架搭建及统稿工作;副主编朱玉莲、闫志军和王晶协助主编工作;第一和第二章由毕开颖编写;第三至第六章由秦文编写;第七和第十二章由程超编写;第八和第十六章由刘伟洋编写;第九章由路宝利编写;第十章由闫志军编写;第十一章由范博编写;第十三和第十四章由王晶编写;第十五章由朱玉莲编写。付蕾和凌志杰参与了本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另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生王志兰、李双碉、吴佳露、郑冠群、董丽娇、董慧超参与了编撰工作。
由于本教材与传统同类教材在编写理念、体例与内容等各方面皆不相同,初次变革,难免出现疏漏与不足,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路宝利,男,1969年生河北香河县人,教育学博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带头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河北省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哲教思政分委会委员河北省教育学会理事,首届秦皇岛市市管专家。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思想史以及应用型大学课程开发。近年来,主持完成教育部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研或参研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中两项主持课题分获第七届、第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大辞海——教育卷》。
崔万秋,男,1962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教育学教授,现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河北省教育学会理事,河北省教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教师教育研究出版《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等学术专著3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获得河北省创新教育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第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等多项奖项。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