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集成和升华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新成果,将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叙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引入临床病例分析作为延伸,进一步解释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过程。插入相应的临床相关知识,是本教材主要特色之一。按照“简明精练、好教易学、注重实践、特色鲜明、新颖实用,质量一流”的总体要求,严格把握内容深浅度,并适度反映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成就。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共15章,包括绪论,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胞质溶胶、蛋白酶体和核糖体,细胞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输,线粒体,细胞骨架,细胞核,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干细胞与癌细胞。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可作为医学院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师范、农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以及教师、临床医师获得细胞生物学系统知识的有益读物。
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从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讨研究人体细胞发生、发展、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的关系的学科。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机制,了解本学科的主要新成就、新技术,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遗传学等)、临床医学课程和医学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教材集成和升华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新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研究,将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简明精练、好教易学、注重实践、特色鲜明、新颖实用,质量一流”的总体要求,在突出“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紧贴医学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精心组织教材内容,使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严格把握内容深浅度,并适度反映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成就,力争讲清重点,化解难点,使教材好教易学,而不会让学生不堪负重或望而生畏。
本教材注重与临床结合,突出“医学”细胞生物学特点。在叙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引入临床病例分析作为延伸,插入相应的临床相关知识(本教材主要特色),进一步解释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过程。但其目的不是描述大量疾病,与临床联系的目的只是举例说明某些异常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过程,激发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概述
一、细胞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医学细胞生物学概述
一、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医学细胞生物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第三节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技术与方法
一、显微镜技术
二、细胞化学技术和分析细胞学技术
三、细胞培养与细胞显微操作技术
四、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复习题
第二章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一节 细胞的分子基础
一、细胞的小分子物质
二、细胞的大分子物质
第二节 细胞的起源
一、由无机小分子演变为有机小分子物质
二、由有机小分子演变为生物大分子物质
三、由生物大分子演变为原始细胞
第三节 细胞的基本概念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
第四节 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原核细胞
二、古核细胞
三、真核细胞
复习题
第三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第二节 细胞膜的特征和功能
一、膜的流动性
二、膜的不对称性
三、细胞膜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细胞表面
一、细胞外被
二、胞质溶胶
三、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第四节 细胞膜和细胞识别
一、细胞识别现象
二、细胞识别的分子机制
三、细胞识别所引起的效应
复习题
第四章 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连接
一、紧密连接
二、黏着连接
三、通讯连接
第二节 细胞黏附
一、钙黏着蛋白
二、选凝素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四、整联蛋白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
一、胶原
二、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
三、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
四、弹性蛋白
复习题
第五章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转运
一、载体蛋白
二、通道蛋白
第二节 被动运输
……
第六章 胞质溶胶、蛋白酶体和核糖体
第七章 细胞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输
第八章 线粒体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第十章 细胞核
第十一章 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
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第十三章 细胞分化
第十四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
第十五章 干细胞与癌细胞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索引
3.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
目前可以通过将少量种子细胞经体外扩增后与可降解生物材料复合,构建新的组织或器官,用于替代和修复病变或缺损的组织或器官,重建生理功能,因而种子细胞的选择是组织工程的关键。理论上只要将干细胞分离后培养扩增,即能获得足够量的种子细胞。除成体干细胞外,胚胎干细胞因其独特的无限增殖能力和分化的全能性,已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的另一热点。
4.用于药物筛选和新药开发
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是新型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人胚胎干细胞经体外定向诱导,可以在体外培养出200多种不同类型的人体细胞,因而可以对不同药物进行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水平的致畸实验和药物筛选,使药物的研制过程更趋合理有效,并避免消耗大量实验动物。可为药物筛选提供更安全和廉价的模型,将使新药开发、药物筛选和药物研究更为直接可靠。目前已有10多家欧洲实验室建立用鼠胚胎来进行药物的敏感性、光毒性和胚胎毒性实验。人ES细胞系和iPS方法体系的建立,可从细胞水平来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反应,还可对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效能进行评估,对药理学、农业和化肥工业等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5.干细胞的其他用途
胚胎干细胞可用于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并可以结合基因敲除、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等基因重组技术,对特定基因进行功能性研究。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植人体内后又可迁移到相应的病变部位,因此,可作为药物或基因的靶向转运工具,用于肿瘤或其他疾病的基因治疗。在控制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稀有蛋白,这对研究这些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有很大的帮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