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案例版 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临床案例设计为“虚拟病人”,学生为“虚拟医生”,教师则是沟通这两者的思维指导者。由此展开的临床分析被演绎为一个渐进的序贯过程,以“演变与对策”的方式实现。这种与当代中医外科临床直接接轨的模拟教学设计是《中医外科学》的特色,内容更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医外科学的学术内涵,加强了病机和内,外治法系统属性的描述。《中医外科学(案例版 第2版)》上下两篇,共分14章,主要阐述了发展简史及相关理论要点,病机,辨证治法以及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诊治全过程。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发展简史及相关理论要点
第一节 中医外科学整体观的形成
第二节 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临证思维的典范
第四节 灿烂的手术文明与启示
第二章 病机
第一节 病机述要
第二节 外科病机的构建
第三节 病机总结
第三章 辨证
第一节 整体辨证
第二节 局部辨证
第四章 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疮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疖病
第三节 颜面疔疮
第四节 蛇头疔
第五节 颈痈
第六节 有头疽
第七节 丹毒
第八节 臀痈
第九节 瘰疬
第十节 流痰
第十一节 窦道
第十二节 褥疮
第六章 乳房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乳痈
第三节 乳癖
第四节 乳核
第五节 粉刺性乳痈
第六节 乳衄
第七节 乳痨
第八节 乳疬
第七章 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瘿
第三节 肉瘿
第四节 瘿痈
第八章 外伤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毒蛇咬伤
第三节 疯犬伤
第四节 冻疮
第五节 烧伤
第六节 破伤风
第九章 肿瘤术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石瘿
第三节 乳岩
第四节 噎膈
第五节 反胃
第六节 肝积
第七节 尿血
第八节 精室岩
第九节 锁肛痔
第十章 急腹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肠痈
第三节 肠结
第四节 心脾痛
第五节 胁痛胆胀
第六节 厥心痛
第十一章 男性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阳痿
第三节 早泄
第四节 男性不育
第五节 精浊
第六节 子痈
第七节 血精
第八节 精癃
第九节 石淋
第十二章 周围血管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股肿
第三节 青蛇毒
第四节 筋瘤
第五节 臁疮
第十三章 肛门直肠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痔
第三节 息肉痔
第四节 肛窦炎
第五节 肛痈
第六节 肛漏
第七节 钩肠痔
第八节 脱肛
第九节 便秘
第十四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蛇串疮
第三节 脚湿气
第四节 湿疮
第五节 药毒
第六节 瘾疹
第七节 牛皮癣
第八节 白疕
第九节 粉刺
第十节 猫眼疮
第十一节 瓜藤缠
第十二节 油风
第十三节 黧黑斑
第十四节 风热疮
第十五节 风瘙痒
第十六节 扁瘊
第十七节 臊瘊
第十八节 花柳毒淋
第十九节 疳疮 杨梅疮 杨梅
第六节 脱疽
附方剂索引
第一章 发展简史及相关理论要点
第一节 中医外科学整体观的形成
任何学科一般都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四个历史时期,各个时期的实践和理论都有其独立的篇章。各篇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基础和源动力是每一片历史天空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因此考察作为文化母体派生的文化现象———医学及其历史时。就应该站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总结才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中医外科学也是如此。
一 起源时期
原始人类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所产生的本能医学反映出了整体观的原始形态。这是一种不自由的必然。是脱胎于动物的人所具有的动物本能反应。瑞士医史学家Henry Ernest Sigerist在。西医文化史,人与医学。一书中指出:“外科的干预属于最古老的治疗措施。它也是源自本能。出于本能。进入体内的一根棘刺或者任何别的异物都会被取出来。还有。本能也教我们用按压来止血。”同样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经验。中也曾生动地描述过中华民族先人早期医药实践的艰辛探索:“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证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累积下去乃有草创的纪录。”这就是本能医学。起源时期的中医外科学属于这一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