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3版)/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共10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国家标准、绘图丁具的使用和图形的画法、投影基础、基本立体、组合体、图样的基本表示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表面展开图及焊接图的识读等。
《机械制图(第3版)/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每单元配有“单元描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知识讲解前配有“看一看”,重要知识点后设有“想一想”“练一练”,便于“做中学、做中教”,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机械制图(第3版)/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既可作为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机械爱好者参考。
本书于2007年8月首次出版发行,于2014年8月推出第二版,多年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至今已重印10次。使用本书的职业院校遍布全国,学生涉及机械类、机电类等专业。许多热心读者在使用本书后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满足读者学习的新需求,编者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囝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对第二版进行了修订。修订中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支撑,紧密结合当前教学改革趋势,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过程。
第三版修正了第二版中遗留的错误,更新了相关标准及内容,调整了章节结构。通过这次改版,本书的篇章体例更加合理和统一,概念阐述更加严谨和科学,内容重点突出,文字表达更加简明易懂。相比较而言,第三版更加成熟,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面向职教,理念新颖
本书编者均来自教学或企业一线,有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多数教师带队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的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紧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与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借鉴技能大赛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把职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和技能大赛过程中所体现的规范、高效等理念贯穿其中,符合当前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本书采用“基于生产实际”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过度强调理论的推演,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进行编写。
2.针对性强,实用性强
本书切实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示、实例进行讲解,并对内容进行进一步精选、优化与整合,同时兼顾其他专业学习的需要。例如,单元7重点强调四类典型零件的识读,删除了零件测绘的内容;单元9为焊接专业的必学内容,其他专业可以作为选学内容。
3.结构清晰,案例经典
本书在每个单元开始部分明确指出“单元描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导读内容,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内容部分将丰富的实例贯穿于知识点中进行讲解并给出详细答案,在每个单元中都穿插有“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等小模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本书大量的实例,蕴涵了机械制图在工程中的大部分实际应用。通过学习,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快速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配套资源,便于教学
为了方便教学,本书中穿插丰富的二维码链接,读者通过手机等终端扫描后可观看图片和动画;本书还配套有多媒体课件资源(下载地址:www.abook.cn)。另外,本书还配套有习题集。
本书适用于中、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工程类、近机械类专业使用。书中选学内容均用“*”标出。
本书由万春芬(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吕海(武汉第二轻工业学校)、张婷(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任主编,黄霞青(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陈卫红(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杨巧玲(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任副主编,陈志锋、胡学新、王志刚等参与编写。万春芬负责全书的框架设计与统稿工作。郭承焦(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万小林(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审核了全书,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本书定价33元,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三版)》定价27元,合定价60元。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课程导入 机械制图的基本认知
0.1 概述
0.2 制图的国家标准简介
单元1 绘图工具的使用和图形的画法
1.1 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
1.2 几何作图
1.3 平面图形的画法
单元2 投影基础
2.1 投影基本知识
2.2 物体的三视图
2.3 点的三面投影
2.4 直线段的投影
2.5 面形的投影
单元3 基本立体
3.1 平面立体
3.2 曲面立体
3.3 面与立体的相交
3.4 两曲面立体相交
3.5 轴测投影
单元4 组合体
4.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4.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4.3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4.4 读组合体视图
单元5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5.1 视图
5.2 剖视图
5.3 断面图
5.4 其他表达方法
5.5 第三角画法
单元6 标准件与常用件
6.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6.2 键和销
6.3 齿轮
6.4 滚动轴承和弹簧
单元7 零件图
7.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7.2 零件的视图选择
7.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7.4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7.5 零件图的画法
7.6 识读零件图
单元8 装配图
8.1 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8.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8.3 识读装配图
单元9 其他图样
9.1 表面展开图
9.2 焊接图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