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第三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是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材料专业基础课而编写的。书中主要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质、应用方法和试验等,所涉及的基本材料包括天然石料、石膏、石灰、菱苦土、水玻璃、水泥、混凝土与砂浆、墙体材料、钢材、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合成高分子材料、装饰、隔热与吸声材料等。
《土木工程材料(第三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成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作为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和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同时对从事土木工程事业的技术人员也是非常好的参考书。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是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士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士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第二版出版后已多次重印,被全国几十所高校选作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本书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力求反映现代土木工程材料技术的进展和水平,在教材体系上努力保持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实践性,在文字阐述上力求做到严密性,并采用最新规范和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实用性和创新型的特点。
参加本书的编写人员都是富有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本书内容基本上反映了当代最新的材料和技术,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特别适合于大学本科与成人教育的土木工程及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有关人员的非常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的编写分工为:绪论、第八章、附录试验九由宁波大学柳俊哲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十章、附录试验一及试验二由昆明理工大学赵志曼编写;第三章、第五章、附录试验三及试验四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元敬顺编写;第四章第4.1-4.9节、附录试验五及试验六由北京建筑大学宋少民编写;第四章第4.10节由北京科技大学刘娟红编写;第六章由宁波大学贺智敏编写;附录试验七、附录试验八由宁波大学巴明芳编写;第七章由东北林业大学吕丽华编写;第九章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小建编写。
进入21世纪后士木工程材料涌现出很多新品种和新材料,标准和规范繁多且更新快,本书未能涵盖所有的土木工程材料,加上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编写由宁波大学教材建设项目资助。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材料的基本性质
1.1 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1.1.1 材料的组成
1.1.2 材料的结构与构造
1.2 材料的物理性质
1.2.1 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1.2.2 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1.2.3 散粒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
1.3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3.1 亲水性与憎水性
1.3.2 材料的含水状态
1.3.3 吸水性与吸湿性
1.3.4 耐水性
1.3.5 抗渗性
1.3.6 抗冻性
1.4 材料的热工性质
1.4.1 导热性
1.4.2 比热容及热容量
1.4.3 时燃性
1.4.4 耐火性
1.5 材料的声学和光学性质
1.5.1 材料的声学性质
1.5.2 材料的光学性质
1.6 材料的力学性质
1.6.1 弹性与塑性
1.6.2 强度
1.6.3 脆性与韧性
1.6.4 疲劳极限
1.6.5 硬度、磨损及磨耗
1.7 材料的耐久性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石料
2.1 岩石的组成与分类
2.1.1 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
2.1.2 岩石的分类
2.2 岩石的力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2.2.1 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2.2.2 岩石的主要技术性质与要求
2.3 常用石料品种
2.3.1 常用天然石料
2.3.2 常用石料制品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无机胶凝材料
3.1 石膏
3.1.1 石膏的制备
3.1.2 建筑石膏的凝结硬化机理
3.1.3 定义、分类与标记
3.1.4 建筑石膏的性质及用途
3.1.5 高强石膏的性质及用途
3.2 石灰
3.2.1 石灰的制备
3.2.2 建筑生石灰
3.2.3 建筑消石灰
3.2.4 石灰胶凝机理
3.2.5 石灰的特性及用途
3.3 镁质胶凝材料
3.3.1 轻烧氧化镁的制备
3.3.2 轻烧氧化镁的胶凝机理
3.3.3 镁质胶凝材料特性及用途
3.4 水玻璃
3.4.1 水玻璃的制备与性质
3.4.2 水玻璃的胶性机理
3.4.3 水玻璃的用途
3.5 通用硅酸盐水泥
3.5.1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一般规定
3.5.2 硅酸盐水泥
3.5.3 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
3.6 铝酸盐水泥
3.6.1 铝酸盐水泥定义与分类
3.6.2 铝酸盐水泥的组成
3.6.3 铝酸盐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
第四章 混凝土和砂浆
第五章 墙体材料
第六章 钢材
第七章 沥青材料
第八章 沥青混合料
第九章 合成高分子材料
第十章 功能材料
附录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