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演化为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化为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争夺资源、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经济强国的崛起无不伴随着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企业的出现,如美国、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加速期,涌现出大量的国际企业,支撑和驱动本国经济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高端化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从最初“引进来”战略的成功实施到现在“走出去”战略的全面开展,较好地利用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快速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推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15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首次位列世界第二,投资流量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1356亿美元),首次实现资本净输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10978.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在国(境)外设立了3.0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2015年年末中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已处于资本输入与资本输出并重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国际企业也应运而生,产生了诸如海尔、联想、华为、万达、三一重工等全球知名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还相对较短,企业海外发展面临人才缺乏、风险防范、海外经营等方面的挑战,制约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企业管理方法和精通国际商务规则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工商管理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
本书由云南财经大学杨增雄教授担任主编,负责教材结构安排、组织协调和统稿工作,其余参编人员均由云南财经大学多年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担任。具体编写人员及分工如下:杨增雄教授(第-、二章)、唐泳副教授(第三、四、七章)、卢启程教授(第五、六章)、史惠华副教授(第八、十、十二章)、陈昆玉教授(第九、十一章),史惠华副教授还负责了具体的内容设计和初稿的审校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相关的文献资料,借鉴了他们在国际企业管理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相关参考文献已附于书后。在此,对这些专家学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科学出版社兰鹏和张凯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有限,加上国际企业管理实践的飞速发展,本书可能还存在不完善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及时给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