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共分为:绪论、血液一般检验技术、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血液流变学检验、血型与输血技术、尿液一般检验技术、粪便一般检验技术、体腔液检验技术、分泌物检验技术、细胞病理学检验技术,以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和最常用、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为主要内容,融入了医学检验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技术,并在保持知识结构系统性的前提下,于有关章节中插入了“链接”“目标检测”等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习的兴趣。
《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临床检验基础(案例版)(供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课程运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先进的检测技术,通过显微镜学、理学、化学、微生物学以及自动化仪器等检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化学、病原学、显微镜形态学等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学习《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临床检验基础(案例版)(供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检验基础知识和常用的检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临床检验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绪论
第1章 血液一般检验技术
第1节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第2节 白细胞检验技术
第3节 红细胞检验技术
第4节 血小板检验技术
第2章 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第1节 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第2节 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第3节 血细胞分析仪质量保证
第3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
第1节 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知识
第2节 常用检查项目
第4章 血型与输血技术
第1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
第2节 其他血型系统
第3节 红细胞血型及相关检验技术
第4节 自动化血型分析仪
第5节 输血技术
第5章 尿液一般检验技术
第1节 尿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第2节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第3节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第4节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第5节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临床应用
第6章 粪便一般检验技术
第1节 粪便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第2节 粪便一般性状检验
第3节 粪便显微镜检查
第4节 粪便隐血试验
第5节 粪便分析工作站
第7章 体腔液检验技术
第1节 脑脊液检验技术
第2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技术
第3节 关节 腔积液检查技术
第8章 分泌物检验技术
第1节 精液检查
第2节 前列腺液检查
第3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
第4节 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第9章 细胞病理学检验技术
第1节 细胞病理学检验基本理论
第2节 细胞病理学检验技术
第3节 各系统细胞学检验
第4节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验
参考文献
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5.注意事项
(1)患者准备:检查前,患者应避免服用含有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稀释液应清洁:血小板稀释液配成后应过滤,并应防止微粒和细菌污染。
(3)器材校准:使用的器材必须标准化,如吸管与血细胞计数板须经过校准或通过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器材应清洁、干燥。
(4)采血要求:穿刺2~3mm深度,血液应自行流出,吸血和注血速度要快,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如血液不能自行流出,应更换部位重新采血。
(5)采血顺序:同时需要做多项检查,应先采血小板计数的血。如测出血时间,应更换采血部位。
(6)时间要求:血小板计数应在采血后1小时内完成,否则因血小板破坏使结果降低。
(7)抗凝剂要求:EDTA—Na2量在每毫升血液中应<2mg,否则因血小板膨胀碎裂可导致结果偏高。
(8)血小板辨认:计数时光线要适中,应注意将有折光性的血小板与杂质、灰尘相区别。要注意认真观察、区别血细胞周围的血小板。一般异物残渣形态大小不定,有的黑暗不透光(尘埃),有的折光性很强(真菌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