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是普通高等教育“器官系统”临床护理整合教材之一,是将《内科护理学》传染病学部分与《儿科护理学》传染病学部分进行了整合。《传染病护理》共有七章内容,包括传染病护理学总论部分和病毒感染、恙虫病、细菌感染、螺旋体病、原虫感染、蠕虫感染等常见传染病。附录部分包括传染病的消毒和隔离、预防接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三部分内容。每种疾病具体内容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部分按照整体护理程序进行编写。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
第二节 传染病的特征 3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5
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 7
第五节 标准预防 9
第六节 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 10
第七节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12
第八节 传染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4
第二章 病毒感染 18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18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31
第三节 麻疹 38
第四节 水痘及带状疱疹 43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49
第六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53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60
第八节 登革病毒感染 65
第九节 狂犬病 71
第十节 艾滋病 75
第十一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81
第十二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86
第十三节 手足口病 89
第三章 恙虫病 94
第四章 细菌感染 98
第一节 伤寒 98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103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107
第四节 霍乱 112
第五节 布鲁菌病 118
第六节 鼠疫 122
第七节 猩红热 128
第八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31
第九节 结核性脑膜炎 136
第十节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140
第五章 螺旋体病 148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148
第二节 梅毒 153
第三节 新生儿梅毒 158
第六章 原虫感染 162
第一节 疟疾 162
第二节 阿米巴病 167
第七章 蠕虫感染 175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 175
第二节 钩虫病 181
第三节 肠绦虫病 184
第四节 囊尾蚴病 187
第五节 蛔虫病 190
第六节 蛲虫病 193
附录一 传染病的消毒和隔离 197
附录二 预防接种 205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10
中英文名词对照 222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识记:传染病的概念、感染的概念及表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点、传染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理解: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预防。
运用: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其中,由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又称寄生虫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新中国成立后,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指引下,许多传染病被消灭或得到控制。在我国,虽然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广泛存在,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一些已被消灭的传染病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如血吸虫病等地方性传染病的防治面临新的挑战;新发传染病包括变异病原体感染多次出现流行,其危害已为世人共知。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甲型 H1N1流感的肆虐,国外流行的传染病亦有可能传入我国。因此,传染病的防治研究仍需加强。传染病研究一直是国家科研基金和药物开发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