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些年来机能学相关学科的实验课程发展相对缓慢,大多数医学院校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还停留在经典和20世纪末的水平。在当前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基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部分高等院校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开设了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课内容,在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通过总结多年来的教学体验和成果,并吸纳其他院校在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措施,我们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课内容相互渗透、融合,通过整合、优化编写而成这本机能实验学教材。机能实验学主要以动物实验为研究手段,探索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规律以及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形成一门独立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开展,可使学生掌握机能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的工作作风对待科学研究工作。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课堂走向创新。在编写特色方面,本教材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课内容相互融合,即保留了各学科的经典实验,又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在内容安排顺序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本书前三章介绍机能实验学基本知识;第四章将机能学经典的基础实验按照细胞基本功能、循环、血液、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神经与感觉系统进行分类编排,旨在培养学生开展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第五章编排了机能学综合性实验内容,使学生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每一门学科及其不同学科相互关联的机能实验都有完整的认识,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掌握和融会贯通。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书的另一编写特色。第六章介绍了机能实验设计的方法并编写了设计性实验的案例,第七章为探究性实验,除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这两部分内容的编排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衔接。附录中收录了机能实验的常用动物生理常数、给药剂量换算方法、给药体积、麻醉剂和溶液配制方法等,供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和进行实验设计时参考。此外,在每一实验后面,我们编写了思考题和探索性作业,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本书编排突出了知识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供临床、预防、护理、麻醉、口腔、药学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和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供研究生、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教学要求
第三节 实验报告书写格式和要求
第二章 常用动物和基本操作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伦理和保护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种类、特点、作用和选择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编号及性别鉴定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捉拿、固定和实验后处理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
第六节 实验动物给药体积的计算和给药方法
第七节 实验动物的取血方法
第八节 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
第九节 常用实验技术
第三章 常用仪器和使用方法
第一节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第二节 传感器
第三节 神经标本屏蔽盒
第四节 HX-300动物人工呼吸机
第五节 HW-400E平滑肌槽
第六节 RB-200智能热板仪
第七节 BI-2000图像分析系统
第八节 BP-300A全自动大小鼠无创血压测量系统
第九节 RMT-100八臂迷宫视频分析系统
第十节 PAT-8M小鼠避暗实验视频分析系统
第十一节 肌动器
第四章 基础性实验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实验
实验一 刺激强度与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二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测定
第二节 循环系统实验
实验三 人体的心音听诊
实验四 阳离子和递质对离体蛙心活动的影响
实验五 蛙心脏起搏点的分析
实验六 抗心律失常药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第三节 血液系统
实验七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
实验八 ABO血型鉴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实验九 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十 药物对体内血栓形成和体外血液凝固的影响
第四节 呼吸系统实验
实验十一 几种类型的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 消化系统实验
实验十二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观察
实验十三 胆汁分泌的调节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实验
实验十四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实验十五 呋塞米对动物尿量及尿液成分的影响
实验十六 药物对离体子宫的作用
第七节 神经与感觉系统实验
实验十七 脊髓半横切及损毁小脑实验
实验十八 反射时测定及反射弧分析
实验十九 家兔去大脑僵直
实验二十 生理盲点测定
实验二十一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实验二十二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实验二十三 乙酰胆碱的量效关系曲线
实验二十四 氯胺酮、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实验二十五 硝普钠、腺苷的降压作用
实验二十六 乙醚麻醉及麻醉前给药
实验二十七 肾上腺素对普鲁卡因毒性的影响
实验二十八 药物对局部麻醉药中毒的保护作用
实验二十九 局部麻醉药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第五章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 神经体液因素对家兔心血管活动和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二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实验三 钙拮抗剂对缺血心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实验四 家兔实验性肺水肿模型的复制及抢救
实验五 家兔急性高钾血症及抢救
实验六 家兔失血性休克
实验七 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复制及抢救
实验八 体外溶血实验、妥布霉素滴眼液刺激实验、硝酸甘油对兔耳的作用
实验九 热原实验、过敏性实验
实验十 链霉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断作用、肌内注射局部刺激性实验
第六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二 不同时期电刺激对蛙心收缩的影响
实验三 药物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四 体液pH对水杨酸钠排泄的影响
实验五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实验六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七章 探究性实验
实验一 影响人体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实验二 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三 肾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
附录
附表1 常用生理溶液的成分与配制(固体)
附表2 常用生理溶液的成分与配制(母液)
附表3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理常数
附表4 动物与成人的每千克体重剂量折算系数表
附表5 几种不同动物给药途径的常用注射量(ml)
附表6 实验动物常用麻醉药
附表7 随机数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