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创建持续竞争优势(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系列》采用资源学派的框架,对战略管理的内涵,企业使命与愿景、战略目标的确定,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企业战略的选择、实施与控制,以及完整的战略规划流程进行了系统介绍,还包括开篇案例、思考题等学习辅助内容,力求使读者了解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貌,并帮助读者建立战略思维方式和能力。
本书初版至今已经近十年了,其间多次重印,反响还不错。几年前,出版社就催促我们修订再版,几番酝酿,但终未付诸行动。一方面是几位作者事务繁忙,更主要的是总觉得很多东西还没有想明白。大到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战略管理课程到底该怎么教,我们期望学生特别是学生希望能从战略管理课程中学到什么,小到战略管理教材的逻辑、体系、架构、素材、风格,其实一直在思考之中。
这些年,战略管理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启迪。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倾向,就是战略的泛化和玄学化。泛化是指将战略的外延无限扩大,反而淡化了战略的主旨;玄学化是指将战略想要和能够解决的问题摆得过高,过于观念化和抽象化,妨碍了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学科,特别是像管理学这样的应用学科,其存在的价值是要为现实提供指导。因此,我们在本版中还是坚持回归战略的本源:战略就是实现企业愿景、使命与目标的路径和方式,战略管理就是如何制定和实施这样的战略。更为重要的,是尽力使本书更加能够帮助读者将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在科学出版社编辑们不断的鼓励之下,我们终于鼓足勇气在今年开始动手写作。这次修订的幅度相当大,主要体现在:
(1)增加了开篇案例、战略聚焦和练习题。我们尽力选取一些新鲜有趣、切合主题的案例作为每章的开篇案例。这些案例大部分来自于财经杂志,也有作者自己编写的。相对来说,篇幅是比较大的,是新近发生、较受关注的真实故事,写法类似于财经报道。我们希望能以此引起读者对该章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学和讨论案例来使用。
战略聚焦是插入的一些阅读材料,反映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和小实例,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以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增加了思考题和分析题。思考题希望帮助读者加深对本章核心要点的理解,促使读者进一步探究;分析题则要求读者联系实际进行应用。
(2)对篇章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全书结构上,将合作战略从业务层战略调整到了公司层战略;把聚焦战略单列为一章;对战略实施与控制篇进行了较大调整和充实,将原公司治理与组织结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两章改为战略实施的基本问题和企业战略的评价、控制与转型。
此外,在体例、风格上对全书做了进一步的统一。
(3)融入了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战略管理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不断有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提出;企业的战略实践更是与时俱进,精彩纷呈。我们对内容进行了较大的增删和修改,尽力将这几年的最新成果在书中给予适当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尽管如此,限于作者的眼界和能力,书中难免有许多不足,敬请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在今后再次修订时能更上一层楼。
孟卫东教授负责本版修订大纲和全书的统稿,并撰写了第1至5章;张卫国教授撰写了第8、9、11、12章,龙勇教授撰写了第10、13、14章,黄波博士和江积海副教授分别撰写了第6章和第7章。黄波、李华、曹跃群、李明秋等老师,罗军、袁正义、青雪梅、袁芳、时萍萍、张煜、汪谷腾、游博、李昌明、周晶等研究生同学参与了资料收集整理和打印校对工作。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商界》杂志社为本版专门撰写了部分开篇案例,并提供或允许使用其他相关资料(在书中标注为“《商界》特稿”)。《商界》杂志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财经杂志,地处重庆,和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有诸多联系与合作。与财经杂志合作编写管理教材,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感谢科学出版社的帮助和支持。特别要感谢经济管理法律分社社长陈亮先生及编辑兰鹏先生的鼓励、督促和卓有成效的编辑、推广工作。
本书参考了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引用时尽量予以标注,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如有遗漏,深表歉意。
孟卫东
2014年1月于重庆大学
孟卫东,男,生于1964年9月,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重庆市管理科学与工程首批学术带头人,获2000年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以及2001年重庆“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现安泰管理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是该院该专业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1998~1999年,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校区(UIUC)做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并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1991、年到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现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任教,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任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97年任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年任重庆大学财务处处长,2011年任重庆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心主任、重庆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管理、区域经济发展、财务与金融。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十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数十个项目的研究,出版教材、专著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第一篇 战略分析
第1章 战略与战略管理导论
1.1什么是战略
1.2战略管理过程
1.3突现战略
1.4战略思维的模式
1.5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
1.6小结
附录 企业战略理论综述
第2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一般环境分析
2.2行业环境分析:环境威胁评价
2.3行业环境分析:环境机会评价
2.4五种力量模型的应用
2.5小结
附录1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附录2 战略群组分析
第3章 内部条件分析
3.1内部分析框架的理论根源
3.2内部分析框架:VRIO
3.3价值链
3.4内部分析的基本框架及其应用
3.5SWOT分析的进一步讨论
3.6小结
附录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二篇 业务战略
第4章 成本领先战略
4.1成本领先战略概述
4.2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逻辑
4.3成本优势的建立
4.4成本领先战略的价值、适用场合与风险
4.5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与实施
4.6小结
第5章 产品差异化战略
5.1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基本逻辑
5.2产品差异化的建立
5.3产品差异化战略的价值、适用场合与风险
5.4产品差异化战略的组织与实施
5.5综合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战略
5.6小结
……
第三篇 公司战略
第四篇 战略实施与控制
一、战略研究历史简介
企业战略回答的是企业作为整体为什么能够得到社会的回报,从而长期存在下去的根本性问题,战略管理所讨论的就是如何形成、选择、实施企业战略,并通过对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控制,确保企业自身目标有效地实现。从理论的角度看,国际上对战略管理的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萌芽发展、六七十年代的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八九十年代的繁荣成长,目前已形成许多有代表性的理论,如过程论、产业论、资源论、能力论、博弈论(game theory)、风险论、环境论、竞合论、生态论等。这些理论建立在深刻的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上,吸收了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贡献,因而与产业组织理论、专用资产理论、企业规制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竞争博弈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投资组合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等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从企业战略理论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过程来看,企业战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企业战略的思想是随着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18~19世纪,伴随着产业革命,欧洲产生了以亚当·斯密、瓦特、斯科亚特等为代表的欧洲管理思想,以后在美国又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当时这些研究者和管理者都是将思考的重点放在组织内部活动的管理上,还没有涉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真正产生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萌芽是在20世纪初,从那时起已经有人开始从企业高层以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角度考虑企业发展问题。如1934年,康芒斯(J0hn R.Commons)在其著作《制度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战略因素”一词,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战略因素”的注意,但是,他只是把“战略因素”的用法限制在(公司的)经济制度中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而没有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说明“战略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1938年,巴纳德(C.I.Barnard)在其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中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巴纳德的这一观点使企业战略思想更加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发展。但是战略管理作为相对完整理论体系的出现,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因此,此前可称为早期战略思想阶段。此后,随着企业战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出现了十大战略理论学派。这些理论学派的核心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的起点是企业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隐含假设是企业是产品或业务的组合,战略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战略管理主要是高层经理人员的工作。这为进一步开展战略管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可称为古典战略理论阶段。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古典战略理论阶段出现的十大战略理论学派,在指导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中逐步表现出了局限性:第一,尽管这十大学派都非常重视企业环境对企业战略的作用与影响,但由于缺少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在指导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第二,这些理论学派往往缺乏对企业内部条件的考虑,而只是着重强调企业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