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以Visual Basic为语言背景,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按照教育部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文件精神第二个知识领域和第二个层次要求组织编写的。在第一版的基础上,针对课程特点,在知识体系、内容编排、实例选取上做了较大改进,便于教与学。主要内容包括: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Basic语言基础,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及其应用,过程,数据文件及其应用,用户界面设计与图形操作,数据库技术,Windows API等。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结构清晰,循序渐进,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图文并茂,实例准确,突出应用,易读易懂,便于学习。
前言
第1章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概述
1.1 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
1.1.1 主窗口
1.1.2 工具箱窗口
1.1.3 窗体设计窗口
1.1.4 工程管理器窗口
1.1.5 属性窗口
1.1.6 其他窗口
1.2 Visual Basic 的特点
1.3 Visual Basic中的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1.3.1 对象与容器对象
1.3.2 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1.4 窗体对象及其属性、事件和方法
1.4.1 窗体的结构与属性
1.4.2 窗体的事件
1.4.3 窗体的方法
1.5 基本控件
1.5.1 控件的画法、操作与命名
1.5.2 标签和文本框
1.5.3 命令按钮
1.5.4 焦点与Tab顺序
1.5.5 颜色代码设置
1.6 创建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1.7 Visual Basic工程的组成与管理
1.7.1 Visual Basic工程的组成
1.7.2 Visual Basic工程管理
1.7.3 Visual Basic帮助系统
习题
上机实验
第2章 Visual Basic语言基础
2.1 标准数据类型
2.2 常量与变量
2.2.1 常量
2.2.2 变量
2.3 内部函数
2.3.1 数学函数
2.3.2 字符串函数
2.3.3 日期时间函数
2.3.4 类型转换函数
2.3.5 Shell函数
2.4 运算符与表达式
2.4.1 算术运算符及算术表达式
2.4.2 字符串连接运算符
2.4.3 日期型表达式
习题
上机实验
第3章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3.1 基本语句
3.1.1 赋值语句
3.1.2 注释、结束与暂停语句
3.2 文本数据的输入输出
3.2.1 Print方法
3.2.2 与Print方法有关的函数
3.2.3 InputBox函数
3.2.4 MsgBox函数
3.3 图形数据输入输出控件
3.3.1 图片框
3.3.2 图形文件的装入
习题
上机实验
第4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1 条件表达式
4.1.1 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
4.1.2 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
4.1.3 运算符的优先顺序
4.2 条件语句
4.2.1 单行结构条件语句
4.2.2 块结构条件语句
4.2.3 条件函数IIf
4.2.4 条件语句的嵌套
4.2.5 多分支控制结构
4.3 选择性控件
4.3.1 滚动条
4.3.2 计时器
4.3.3 框架
4.3.4 单选按钮
4.3.5 复选框
4.4 应用举例
习题
上机实验
第5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5.1 循环语句
5.1.1 ForNext循环语句
5.1.2 DoLoop语句
5.1.3 WhileWend语句
5.1.4 循环的嵌套
5.2 与循环结构相关的控件
5.2.1 列表框
5.2.2 组合框
5.3 应用举例
5.4 程序调试与错误处理
5.4.1 Visual Basic程序中的错误类型
5.4.2 程序工作模式
5.4.3 Visual Basic中的调试工具
5.4.4 错误处理
习题
上机实验
第6章 数组
6.1 一维数组
6.1.1 一维数组的概念
6.1.2 一维数组的定义
6.1.3 一维数组的使用
6.1.4 LBound和UBound函数与一维数组
6.1.5 For EachNext语句
6.1.6 一维数组程序举例
6.2 二维数组
6.2.1 二维数组的定义
6.2.2 二维数组的使用
6.2.3 LBound和UBound函数与二维数组
6.2.4 二维数组程序举例
6.3 动态数组
6.3.1 动态数组的创建和使用
6.3.2 数组的清除
6.4 控件数组
6.4.1 基本概念
6.4.2 控件数组的建立与使用
6.4.3 动态管理控件数组中的元素
6.5 应用举例
习题
上机实验
第7章 过程
7.1 Sub过程
7.1.1 引例
7.1.2 Sub过程的定义
7.1.3 Sub过程的调用
7.2 Function过程
7.2.1 Function过程的定义
7.2.2 Function过程的调用
7.2.3 Function过程与Sub过程的比较
7.3 参数传递
7.3.1 形式参数与实际参数
7.3.2 按值传递与按地址传递
7.3.3 数组作为参数传递
7.3.4 可选参数和可变参数
7.4 嵌套和递归
7.4.1 过程嵌套调用
7.4.2 过程递归调用
7.5 变量与过程的作用域
7.5.1 变量的作用域
7.5.2 变量的生存期
7.5.3 过程的作用域
7.6 多窗体与Sub Main过程
7.6.1 多窗体处理
7.6.2 Sub Main过程
7.7 应用举例
习题
上机实验
第8章 数据文件
8.1 文件概述
8.2 文件操作语句与函数
8.2.1 文件指针及相关函数
8.2.2 文件长度及相关函数
8.3 顺序文件
8.3.1 顺序文件的打开操作
8.3.2 顺序文件的关闭操作
8.3.3 顺序文件的写操作
8.3.4 顺序文件的读操作
8.4 随机文件
8.4.1 记录数据类型
8.4.2 随机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操作
8.4.3 随机文件的写操作
8.4.4 随机文件的读操作
8.4.5 随机文件中记录的增加与删除
8.5 文件系统控件
8.5.1 驱动器列表框和目录列表框
8.5.2 文件列表框
8.5.3 文件系统控件的常用事件
8.5.4 文件系统控件应用举例
8.6 文件及目录操作
8.7 枚举类型
习题
上机实验
第9章 用户界面设计与图形操作
9.1 键盘和鼠标事件
9.1.1 键盘事件
9.1.2 鼠标事件
9.1.3 拖放操作
9.2 菜单设计
9.2.1 下拉式菜单
9.2.2 弹出式菜单
9.2.3 应用举例
9.3 对话框设计
9.3.1 通用对话框
9.3.2 文件对话框
9.3.3 其他对话框
9.3.4 应用举例
9.4 工具栏和状态栏
9.4.1 手工制作工具栏
9.4.2 Toolbar控件与ImageList控件
9.4.3 状态栏
9.5 剪贴板的应用
9.6 进度指示器
9.7 图形操作
9.7.1 坐标系统
9.7.2 绘图属性
9.7.3 图形控件
9.7.4 图形方法
习题
上机实验
第10章 Visual Basic数据库应用
10.1 数据库概述
10.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0.1.2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10.2 DATA控件
10.2.1 常用属性、方法和事件
10.2.2 用控件显示数据
10.3 ADO数据对象访问技术
10.3.1 ADO对象模型
10.3.2 使用ADO 控件
10.3.3 高级数据约束控件
10.3.4 数据窗体向导
10.4 制作报表
10.4.1 数据环境设计器
10.4.2 报表设计器
10.4.3 数据报表
习题
上机实验
第11章 Windows API
11.1 Visual Basic与动态链接库
11.1.1 动态链接库
11.1.2 在Visual Basic中使用动态链接库
11.2 API文本浏览器
11.2.1 启动API浏览器
11.2.2 添加API函数声明
11.2.3 把声明、常量或类型复制到Visual Basic代码中
11.3 API调用举例
习题
上机实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常用ASCII码对照表
附录B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 Basic考试简介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1章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概述
内容提要 Visual Basi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可视化界面设计和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首先介绍Visual Basic的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特点,Visual Basic中对象、容器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等基本概念,然后学习窗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等控件,以及颜色代码设置。结合实例,给出创建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介绍Visual Basic工程的组成、管理和帮助系统。
本章重点 熟练掌握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掌握窗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等控件的使用;熟练掌握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工程管理。
1.1 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
启动Visual Basic后,系统默认弹出一个“新建工程”对话框,如图1-1所示。该对话框中列出了Visual Basic能够建立的应用程序类型,包括“新建”“现存”“最新”3个选项卡,分别用来新建工程、显示现有的或最近使用过的Visual Basic应用程序文件名列表。默认选择“标准EXE”文件类型,单击“打开”按钮,进入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
图1-1 Visual Basic“新建工程”对话框
Visual Basic 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是供用户进行设计、编辑、调试、运行和测试应用程序的高度集成环境。该环境由主窗口和一系列专用工具和窗口组成。在“主窗口”内还可以根据需要打开不同的子窗口,如代码窗口、对象浏览器窗口。利用“窗口”可以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
1.1.1 主窗口
主窗口也称设计窗口,位于集成环境的顶部,由标题栏、菜单栏和工具栏等组成,如图1-2所示。
图1-2 Visual Basic 6.0集成开发环境
1.标题栏
标题栏主要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名称及其工作状态。启动Visual Basic后,标题栏显示的信息为:“工程1-Microsoft Visual Basic[设计]”,方括号中的“设计”表明当前的工作状态是“设计阶段”,随着工作状态的不同,方括号中的文字将作相应的变化,也可能是“运行”或“中断”,分别代表运行阶段或中断阶段。这3个阶段通常也称为3种工作模式,即设计(Design)模式、运行(Run)模式和中断(Break)模式。
2.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方,包括13个下拉菜单,即“文件”(File)、“编辑”(Edit)、“视图”(View)、“工程”(Project)、“格式”(Format)、“调试”(Debug)、“运行”(Run)、“查询”(Query)、“图表”(Diagram)、“工具”(Tools)、“外界程序”(Add_in)、“窗口”(Windows)和“帮助”(Help)主菜单,每个主菜单项又包含若干个菜单命令,多数菜单命令也可以通过快捷键来执行。
3.工具栏
Visual Basic提供了4种工具栏,即“标准”“编辑”“窗体编辑器”和“调试”,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工具栏。一般情况下,集成环境中只显示“标准”工具栏,如图1-3所示。其他工具栏可通过选择“视图”→“工具栏”命令显示或关闭。每种工具栏都有固定和浮动两种形式。双击工具栏左端的两条灰色竖线,可以将固定工具栏变为浮动工具栏;双击浮动工具栏的标题条,可将浮动工具栏变为固定工具栏。
图1-3 常用工具栏
标准工具栏的右侧分别显示了窗体的当前位置和大小,其单位是twip(缇)。twip是一个与屏幕分辨率无关的计量单位,1英寸等于1400twip,这种计量单位可以使得在不同屏幕上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和比例关系。在这两栏中,左侧的数字表示窗体左上角的坐标位置(图1-3中为0,0),右侧的数字则表示窗体的大小,即长×宽(图1-3中为4800×3600)。
1.1.2 工具箱窗口
工具箱(Tool Box)窗口包括建立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工具图标,这些工具图标被称为控件。每个控件由工具箱中的一个工具图标来表示。工具箱中的控件分为以下3类。
(1)标准控件。也称内部控件,由1个指针和20个图形按钮组成,如图1-4所示。默认状态下工具箱中显示的控件都是标准控件,由Visual Basic的EXE文件提供,不能进行删除和添加操作。
(2)ActiveX控件。ActiveX控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编程代码和数据,是由ActiveX技术创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所组成的、以.ocx为扩展名的独立文件。添加方法是单击“工程”→“部件”命令,或在工具箱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部件”命令,打开“部件”对话框,然后在“控件”选项卡中的列表中选择控件进行添加。Active X控件的具体使用参见9.3节。
(3)可插入对象。可插入对象是Windows应用程序的对象,如Microsoft Word文档、AutoCAD Drawing等。在“部件”对话框中选择“可插入对象”选项卡,然后在列表中选择相应控件添加。将可插入对象添加到工具箱后,可像使用标准控件一样使用。
Visual Basic启动后,默认情况下只有标准控件。这些标准控件中除了指针(Pointer)控件用来实现利用鼠标选定、缩放、移动、复制控件等操作外,其他控件功能如下。
(1)图片框(PictureBox):用于装载、显示图片。
(2)标签(Label):显示文本信息,但不能输入文本。
(3)文本框(Text):输入或显示文本。
(4)框架(Frame):组合相关控件,将控件分成可标识的控件组。
(5)命令按钮(Command):接收事件,单击可向应用程序发布指令。
(6)复选框(CheckBox):多重选择。
(7)单选按钮(OptionButton):选择一个选项。
(8)组合框(ComboBox):同时具有文本框和列表框的功能。
(9)列表框(ListBox):显示可供用户选择(一个或多个)的表项。
(10)水平滚动条(HscrollBar):允许显示内容在水平方向上滚动或显示当前位置。
(11)垂直滚动条(VscrollBar):允许显示内容在垂直方向上滚动或显示当前位置。
(12)计时器(Timer):按照指定时间间隔处理某项任务。
(13)驱动器列表框(DriveListBox):显示有效驱动器并允许选择。
(14)文件夹列表框(DirListBox):显示文件夹和路径并允许选择。
(15)文件列表框(FileListBox):显示文件夹下的文件并允许选择。
(16)形状(Shape):向窗体、框架、图片框添加矩形、椭圆等。
(17)直线(Line):向窗体、框架、图片框添加一条直线。
(18)图像框(Image):显示图像,可通过设置其属性使之自动适应图像的尺寸。
(19)数据控件(Data):提供对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
(20)OLE容器(OLE)。
工具箱中控件的画法与Office软件中形状的画法相似,具体方法参见1.5.1。
1.1.3 窗体设计窗口
窗体(Form)设计窗口也称窗体窗口或对象窗口,是应用程序最终面向用户的窗口,各种图形、图像、数据都可以通过窗体显示出来。一个应用程序可以有多个窗体,每一个窗体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名称,该名称在窗体工作区的标题栏中可以看到。窗体工作区中布满了供对齐使用的小点,要清除小点或改变小点之间的距离,可选择“工具”→“选项”命令,在“选项”对话框的“通用”选项卡中调整。
1.1.4 工程管理器窗口
工程管理器(Project Explorer)窗口如图1-5所示,以树形结构列出当前应用程序(当前工程或工程组)所需的所有文件清单,并对其进行管理。在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顶部有3个工具按钮。
(1)“切换代码”按钮:切换到代码窗口,将相应文件的代码显示出来,以便编辑。
(2)“切换对象”按钮:切换到窗体设计器窗口,以便显示和编辑正在设计的窗体。
(3)“切换文件夹”按钮:切换文件夹的显示方式(显示/取消显示)。
1.1.5 属性窗口
属性(Properties)窗口主要用来设置窗体和控件的属性。Visual Basic中,窗体和控件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由一组属性如名称、标题、颜色、字体、大小、位置等来描述其特性,属性窗口只有在设计阶段才能激活。如图1-6所示,除窗口标题外,属性窗口由对象列表框、属性排列方式、属性列表框和对当前属性解释的属性解释框4部分组成。其中,对象列表框用于列举当前窗体所包含的对象列表;属性排列方式分为两种,即“按字母序”(图1-6(a))和“按分类序”(图1-6(b)),分别通过单击相应的选项卡来实现,默认情况下属性按字母顺序排列,可以通过窗口右部的垂直滚动条找到对象的任意属性;属性列表框列出当前选定对象的属性设置值。左面为对象的属性名称,右面为某一属性的值,属性值后面有“ ”或“下拉箭头”按钮的,表示该属性值有预定值可供选择。
(a)按字母顺序排序 (b)按分类排序
图1-6 属性窗口
1.1.6 其他窗口
(1)窗体布局窗口。窗体布局(Form Layout)窗口主要用来指定应用程序运行时窗体的初始位置。用鼠标拖动该窗口中的小图标,可调整窗体在运行时的位置。
(2)代码窗口。代码(Code)窗口是专门用来编辑程序代码的窗口,如图1-7所示。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法打开代码窗口:
①在“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查看代码”按钮。
②选择“视图”→“代码窗口”命令。
③双击窗体或窗体中的控件。
代码窗口主要包括:
①对象列表框:显示所选对象名称。
②过程列表框:列出所有与“对象”对应的对象事件过程名称。
③代码框:用于输入程序代码。
④过程查看按钮:显示所选的一个过程。
⑤全模块查看按钮:显示模块中的全部过程代码。
(3)立即窗口。在Visual Basic 6.0集成开发环境中,用户可以在立即窗口(Immediate)中使用Print方法或直接在程序中用Debug.Print方法输出表达式的值。
除了上述窗口外,在Visual Basic集成环境中还有监视窗口等,请读者自行查看。
1.2 Visual Basic 的特点
Visual Basic是在BASIC语言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面向对象的可视化设计平台。Visual Basic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把程序和数据封装起来,视为一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是可视的。开发人员不必为界面设计编写大量的代码,只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布局,用系统提供的工具,直接在屏幕上“画”出窗口、菜单、按钮等各种图形对象,并设置这些图形对象的属性,从而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
(2)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是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其代码结构清晰、简洁易懂。同时具有强大的数值和字符串处理功能、丰富的图形指令,支持顺序文件访问和随机文件访问,以及完善的运行出错处理机制等。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Visual Basi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OOP),拥有OOP所具有的对象的封装性、继承性等特征。在Visual Basic中对象主要分为3类:窗体对象,在窗体上定义的各种控件,提供编程环境的系统对象(如Printer、App、Err等)。
(4)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传统程序设计是面向过程的,程序总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流程执行。而在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中,是由用户的动作及事件掌握程序的流向。事件驱动是图形界面的主要编程方式,Visual Basic通过响应事件来执行对象的操作。一个对象可能会产生多个事件,每个事件都通过一段程序来响应,这样的应用程序代码较短,且易于编写和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