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旅游交通系统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旅游交通系统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空间布局与运营组织将直接影响区域旅游服务水平与目的地吸引力。《区域旅游交通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面阐述区域旅游交通系统的主体、客体与载体要素的构成,并对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布局及运营组织、旅游交通行为、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过饱和旅游流进行分析与评估,建立了区域旅游交通系统分析与优化的具体方法。以云南省为例,定量分析了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对旅游交通产生吸引量进行预测,并重点研究了过饱和旅游流影响下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优化方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旅游交通与旅游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分析
2.1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的内容
2.1.1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的构成
2.1.2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的层次
2.1.3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2 区域旅游交通体系研究
2.2.1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的主体研究
2.2.2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的载体研究
2.2.3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的客体研究
2.3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评估
2.3.1 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布局评估
2.3.2 区域旅游交通网络服务水平评估
2.4 区域旅游交通量预测
2.4.1 区域旅游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
2.4.2 区域旅游交通量预测的方法
2.4.3 区域旅游交通量预测的流程
第3章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评估与优化模型
3.1 区域旅游交通行为分析模型
3.1.1 结构方程模型概况
3.1.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3.1.3 实例分析
3.2 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布局评估模型
3.2.1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3.2.2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应用优势
3.2.3 数据包络分析指标选取原则
3.3 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估模型
3.3.1 网络可达性评估模型
3.3.2 网络空间可达性评估模型
3.3.3 网络时间可达性评估模型
3.4 区域旅游交通网络运营组织协调理论与方法
3.4.1 旅游交通网络运营协调原则
3.4.2 旅游交通网络运营协调的解释结构模型
3.5 过饱和旅游流影响因素与应急疏散
3.5.1 过饱和旅游流影响因素
3.5.2 过饱和旅游流应急疏散效率评价
3.5.3 过饱和旅游流突变理论的构建
3.5.4 过饱和旅游流应急疏散效率分析
3.6 过饱和旅游流影响下的旅游交通网络布局优化模型
3.6.1 双层规划模型概况
3.6.2 双层规划模型的问题描述
3.6.3 双层规划模型的构建
3.6.4 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算法
第4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统现状分析
4.1 云南省旅游资源特征
4.1.1 云南省区域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4.1.2 云南省六大旅游区旅游资源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4.2 云南省旅游流特征
4.2.1 云南省区域旅游流基本特征
4.2.2 云南省六大旅游区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2.3 云南省旅游线路特征分析
4.3 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布局特征
4.3.1 云南省航空旅游交通网络现状特征
4.3.2 云南省公路旅游交通网络现状特征
4.3.3 云南省铁路旅游交通网络现状特征
4.4 云南省旅游交通运营组织特征
4.4.1 云南省航空交通服务
4.4.2 云南省公路交通服务
4.4.3 云南省铁路交通服务
4.4.4 旅游线路服务
第5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统评估
5.1 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布局现状评估
5.1.1 旅游交通网络布局拓扑性质分析
5.1.2 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布局拓扑结构分析
5.1.3 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鲁棒性与抗毁性测试
5.1.4 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估
5.1.5 基于DEA的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服务水平评估
5.2 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运营组织效率评估
5.2.1 基于DEA的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运营组织效率评估
5.2.2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旅游交通网络运营组织协调能力评估
5.3 云南省过饱和旅游流应急疏散效率评价
第6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量预测与适应性分析
6.1 云南省旅游交通量现状特征
6.2 云南省旅游交通量预测
6.2.1 云南省旅游出行生成预测
6.2.2 云南省旅游出行分布预测
6.2.3 云南省旅游交通出行分配预测
6.3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统适应性分析
6.3.1 旅游交通量与旅游交通网络适应性指标分析
6.3.2 2012年及未来年旅游交通网络及运营组织适应性分析
第7章 云南省过饱和旅游流适应性分析及网络布局优化
7.1 云南省过饱和旅游流现状特征
7.1.1 过饱和旅游流的时间分布特征
7.1.2 过饱和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7.2 云南省过饱和旅游流与区域旅游交通网络适应性分析
7.2.1 流向需求与网络形态适应性分析
7.2.2 流量与网络容载适应性分析
7.3 过饱和旅游流影响下的云南省旅游交通网络布局优化
7.3.1 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布局优化
7.3.2 基于可达性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优化评估
第8章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8.1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8.2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优化原则及目标
8.2.1 优化原则
8.2.2 优化目标
8.3 云南省旅游交通系统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1章 绪 论
区域交通一直是区域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属于旅游的先决要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保证区域交通高效运行,保证区域旅游业与区域交通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本章通过对区域旅游交通研究现状的梳理,探讨旅游交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区域旅游交通系统进行相应分析,为本书研究思路指明方向,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与研究技术路线等。
1.1 区域旅游交通系统概述
1.1.1 研究背景
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旅游客流的大规模区域性流动。客流的大幅度上涨,对旅游交通,尤其是旅游旺季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12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13240.35万人次,国内出游人数29.57亿人,旅游客流总量占全社会客运总量的8.13%,成为客运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
“行”,作为传统的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历来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在国内区域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应对旅游高峰期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压力,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客运交通压力不仅来自于出行人数的增多,而且更多地体现在特定时间段的游客流、探亲流等集中出行。尤其自1999年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短期客流量的剧增,对中国各客运交通方式的运营构成了挑战。黄金周期间,出现了公路交通拥堵、铁路火车票一票难求等交通问题,这对中国节假日期间的旅游交通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题。2014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31亿人次,比2013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4%。如此巨大的旅游客流,短时间内给交通基础设施造成的压力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