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共分8章,第一章是对幼儿教育的概述,包括幼儿教育的含义、幼儿教育的发展及幼儿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章的内容结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论述了幼儿教育目标和各领域的教育内容;第三章介绍了幼儿和幼儿教师,并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是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介绍,重点在于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第五章阐述了幼儿园生活活动,创造性的提出了适合不同年龄班、不同生活活动类型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第六章从含义、原则、方法、设计、评价等方面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了细致介绍;第七章为幼儿园做好家园工作、社区工作以及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策略;第八章是关于幼儿园环境的理论和布置策略的介绍。
《幼儿教育学》适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幼儿教师培训教材,并适合幼儿家长学习、参考。
绪论
一、幼儿教育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二、幼儿教育学与幼儿教师
三、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第一章 幼儿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与幼儿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四、幼儿教育的原则
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二、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幼儿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
一、幼儿教育与经济
一、幼儿教育与政治
二、幼儿教育与文化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教育目标概述
一、幼儿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与重要保证
四、幼儿园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
第二节 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一、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
第三节 幼儿各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内容
一、健康领域
二、语言领域
三、社会领域
四、科学领域
五、艺术领域
第三章 幼儿教师与幼儿
第一节 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节 幼儿
一、幼儿的特性
二、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第三节 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一、师幼关系概述
二、平等的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三、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第四章 幼儿园游戏活动
第一节 幼儿游戏概述
、游戏的含义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四、幼儿游戏的分类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指导
一、角色游戏及其指导
二、结构游戏及其指导
三、表演游戏及其指导
四、有规则游戏及其指导
……
第五章 幼儿园生活活动
第六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七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的合作衔接
第八章 幼儿园环境
《幼儿教育学》:
3.社会性
儿童的游戏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脱离了社会生活,儿童就不会游戏,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会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游戏的玩法受社会生活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制约。例如:在计划生育国策施行后,幼儿园“娃娃家”中兄弟姐妹的角色几乎消失,娃娃家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而“宠物狗”则出现在游戏之中,外卖员、快递员也成为角色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角色。
所以说,游戏来源于社会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
4.非功利性
劳动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生产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财富,并且按照客观实际,严格地遵守操作方式。而游戏恰恰相反,游戏的结果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游戏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当然,成人在设计、指导游戏时,也可给游戏外加一定目的,如通过在游戏中扮演医生,培养儿童关心别人的品质,并发展儿童想象力等,但并不需要幼儿在游戏中明确这个目的,追求完成这一目的,幼儿的兴趣仍在于游戏的过程。
5.愉悦性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过程中获得愉快。正如苏联心理学家柳布林斯卡娅所说:“正是这种把以前获得的印象组合成新的创造物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对自身力量的考验,是游戏使儿童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由于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活动,从而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再者,在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耗费精力小,也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
从总体上看,游戏具有以上5个特点,但就某一个具体的游戏来分析,并不一定具备上述全部特点。教师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时,注意保持和加强游戏特点,可以更好地发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三、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游戏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固有的、快乐的活动。游戏的特点决定了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克莱伯1974年在《在游戏中成长——父母指南》一书中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是儿童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肌肉,发现自我和自己的能力的方法。”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游戏与幼儿的身体发展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幼儿在奔跑、攀爬、跳跃中,在玩滑梯、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户外游戏中,大肌肉动作得到发展,身体得到锻炼。户外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能增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幼儿体质。
当幼儿在娃娃家模仿成人做饭时,当他们搬动积木构建高楼时,当他们化妆成各种角色随音乐舞蹈时,幼儿全身的各组织器官积极参与,四肢、骨骼和大小肌肉得到良好发展。
游戏还有助于消耗幼儿过剩的精力,使他们的思想集中到学习生活上来。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体内的化学成分和酶得到释放,这有助于保持身体、认知和感情的健康。
2.游戏与幼儿的认知发展
游戏促进着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通过游戏,启迪智能、发展认知、增强能力。
游戏,特别是假想性游戏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源。一般认为,幼儿在游戏气氛中与环境相互作用,台%够在一些客体和观念之间形成一些独特的联想,如幼儿扮演角色、假设环境、材料的一物多用,无不闪现着幼儿创造的火花。
游戏促进语言的发展。孩子们在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交流的迫切需要,在游戏宽松、自主的氛围中,幼儿的语言运用频率增多,词汇量增加,语言变得流畅、自然、生动而富有想象力。
随着游戏的深入发展,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与困难,这实际上也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需要毅力来解决问题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既有趣味又有挑战,有利于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台B力的培养恰好是认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3.游戏与幼儿的情感发展
游戏对于幼儿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是他们表现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与其他人一起进行游戏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发展。如果创造性成就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那么就可以为幼儿的自我约束和自制提供一种动机。
游戏对于儿童心理保健是十分有利的。孩子在游戏时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意识不到自我,显露出了自己的天性。在这种游戏状态下,有利于克服幼儿紧张的情绪,帮助幼儿消除愤怒、恐惧,得到安全、自由与愉悦。
4.游戏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游戏中,孩子们逐渐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然后扩展到发现他人。游戏中他们还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知道了自己的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这是游戏经验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最重要的价值。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游戏,他们对社会文化有所了解,共同游戏帮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一致要求,学会与人相处。
孩子们对游戏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他们进入了新的社交环境,并学会去应付新的情境。借助于游戏,社会性协作可以达到更高水平,这为幼儿以后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游戏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幼儿的游戏是幼儿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
我们可以看到游戏着的幼儿,身心总是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与聊天、厌烦、无所事事、呆坐等消极被动的状态有着明显的区别。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自主决定玩什么、和谁玩以及怎样玩,充分体现选择游戏内容、伙伴、材料等的独立自主性,从而使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按照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所确定的方式与主体构成特定的关系。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来使用玩具和游戏材料,表现与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现个体独特的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