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拣货作业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人至物拣货系统为主要对象兼顾混合系统,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拣货作业运作进行研究,建立了多种拣货系统决策模型,具体包括作业单元位置模型、拣货方式决策模型、订单分批拣货模型、简单往返拣货模型、单品拣货模型等,并根据各类模型的不同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精确算法或启发式算法。在此基础上对拣货方式、存储策略与路径策略进行了协同研究,得出了这些策略之间的背反和协同关系,最后以我国某大型IT分销商的配送中心为原型,设计了一个基于时间均衡的多系统同步拣货的混合系统,运用前面理论研究的结果,对该系统中的订单处理进行了仿真研究,可为配送中心拣货系统设计和运作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配送中心拣货作业理论与方法研究》可供在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学生、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及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表明,物流企业的能力,必须从提供以资产为基础的物流服务,向提供以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完整的供应链服务转型,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配送中心作为物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其拣货作业的组织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绩效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拣货过程中的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客户不满和运营成本的高昂,进而削弱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工业发达国家多年从事物流产业的经验表明:在物流配送作业中,订单拣货过程是配送中心中所有作业中最费力的,其劳动量占配送中心中所有作业量的60%。而且,其成本占仓库所有运作成本的50%~75%。由于拣货作业内容千差万别、拣货方法繁多,很难实现拣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使拣货作业异常辛苦,效率低下。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订单模式向少量多样多批次转变,配送时限要求越来越短,拣取活动通常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从而导致配货和订单拣取的难度大大增加,拣货作业的设计与运作管理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无论是零售业还是制造业,在多品种物流中心的物料搬运作业中,卸货、储运和装车作业约占总作业时间的20%,其余80%则属于拣货作业时间。拣货作业在人工仓库系统中属于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作业,在自动仓库系统中则属于资本密集程度最高的作业。可以说,物流配送作业严重受到拣货作业的瓶颈钳制。正因为如此,美国仓储教育与研究协会在1986年的一项调查报告中将拣货作业定为提高仓库运作效率的第一个领域,仓储专业人员也把拣货作业当作提高仓库效率的最优先领域。我国的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若要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源泉”,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从拣货作业上着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拣货作业的优化设计与综合控制,对配送中心运作效率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配送中心拣货作业的重要性,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由于其处于战术层和运作层面,并没有特别引起企业的重视和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热情。近年来,每年虽有少量的拣货文献出炉,但相比其他领域,其增长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国内有关物流配送的书籍较多,但大都趋于宏观,关于拣货部分只有极少的作者会在书中以极小的篇幅提及拣货作业,以拣货命名的书籍很少。本书不图在阐述前人的理论和方法方面求多求全,而力求内容能够新颖和切合实用。研究对象以国内占绝大多数的人至物拣货系统为主兼顾混合系统,更加贴近中国实际。在写作方面,以影响配送中心拣货作业效率的拣货系统布置,储位分配、订单处理为主线贯穿全文,以运作方法优化为主,建立了多种拣货系统决策模型并设计算法,注重理论研究结果的运用,研究内容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由浅入深,兼顾理论的完整性和方法的应用性,相对全面而系统,能为需求者提供类似“一站式服务”的参考,对研究者、配送中心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有较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