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概览(第4版)》帮助过成千上万名学生理解他们又大又厚的免疫学教材。在《免疫学概览(第4版)》中,Sompayrac博士删掉了术语和细节,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揭示了这门复杂学科的实质。
通过15个易懂的讲座,再加上Sompayrac博士独特的幽默诙谐,以及迷人的类比写作方法,《免疫学概览(第4版)》提供了概览式的介绍,同时也讨论了免疫系统各个成员间的相互作用。
第4版全面升级,涵盖了当今免疫学的新内容,并包括了诸如B细胞和T细胞记忆、T细胞激活、疫苗、免疫缺陷病及癌症等内容。
不管你是学习免疫学的新手,还是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此书都可以让你以一种很享受的方式来接触免疫学中的这些重要概念。你不需要有任何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就能从中获益。
我第一次接触Lauren Sompayrac博士的How the Immune System Works是因为我的一位教授双语免疫学课程的大学同事因出国访问而需要有人代替她为本科生教授这门课程。因为我是刚刚被引进的教师,所以对我来说讲什么都是一样的(艰难)。因此,我开始寻找一本适合生命科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双语免疫学课程的书。最后,我锁定了Sompayrac博士的这本书,而且还找到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原著第2版的中译本——《免疫学概览》。我大概花了2天时间就轻松读完了整本《免疫学概览》。对于我这样一位从没有上过免疫学课程的人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美妙——有种一读就不能停下的感觉(这种感觉我只在看电视连续剧时才有过)。所以,带着一种强烈的兴趣或者好奇心,我很快通读了一遍。的确,就如Sompayrac博士所讲,这本书不是写给哪个教授的,而是写给那些准备学习免疫学这门课程的学生的,而我自己就先做了回这门课程的学生。由于学校为这门课程设置了双语教学的要求,所以我很快又通读了一遍英文原著How the Immune System Works,虽然我的英文水平并不高(1999年考国家六级71.5分,再加上近5年的国外实战),但是Sompayrac博士简单、精炼而又不乏幽默的写作方式,使想象力还比较丰富的我犹如置身于Sompayrac博士的免疫学课堂一般,他所讲内容中的那些精确类比让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能在瞬间理解那些本来纷乱复杂的免疫系统工作原理。是的,我不得不承认,Sompayrac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与其一开始就被那些又厚又重的免疫学教材及其数不胜数的概念、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等吓倒,还不如接受一种“摒弃细节一抓主干一弥补细节”的认知方式,难道我们的大脑会不喜欢这样一种方式吗?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人类认知方法的一种进化过程,而这正是Sompayrac博士在此书中所采取的讲授方式。在他的引导下,免疫系统的整体框架及那些成员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很快就层次分明地在我的大脑中建立起了j三维结构体系,而且我越读到后面,这个体系就越饱满。太神奇了,我只花了大概1周时间,就完全建立了讲授免疫学的自信,而且我也把此书郑重地推荐给我班上的所有同学。
鉴于免疫学的迅猛发展,此书的原著已经出版了第4版,而且在第2版译著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翻译的错误及不妥之处,有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学生,所以我们认认真真地对原著第4版进行翻译,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及对免疫学感兴趣的人们可以通畅地阅读。
我作为一个生命科学家,不仅从中获益匪浅,而且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深受启发,意识到“方法适当可事半功倍”。此书是少数几本能让我读过两遍后就能对整个框架体系以及细节和相互关系形成印象的教材,这真的要感谢Sompayrac博士英明的讲授方式。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和教授们的教材,还是一本适合所有人(无论你有没有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阅读的畅销书,因为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了解自身的健康及以后寻医看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普意义。
在这本第4版的译著中,我们继续保留了第2版译著的译名——《免疫学概览》,以便那些曾经读过第2版中译本的读者能够有一种“系统升级”的感觉。在这一版中我特别邀请了专攻英语双语教学的赵欣敏教授一起翻译,经过我们两人的反复推敲和修改,最终将很多难以理解的句式简化成了比较适合中文文法的语句,当然,同时我们也尽量保留了原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此书即将完稿之际,我和赵欣敏教授要特别感谢我的几位研究生的鼎力帮助:感谢袁鸣女士对本书中所有图片的处理及最后排版工作中的辛勤努力,感谢马宇星女士与高海洋先生在校稿过程中耐心细致的帮助。最后,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家人在此期间的默默支持和理解。也将此书特别献给我的小天使,她总是“威胁”我:“爸爸,你不跟我玩,我就给你关哕!”
赵欣敏,德国Marburg大学现代语言学专业硕士,2010-2011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交流学习。研究方向为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年来一直从事口译教学及翻译评估研究丁作。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教授的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以及国家英语四、六级和TOFEL、GRE及出国语言培训课程。曾参与多项语言类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参编了多部英语教材,主持一项德语教育教学研究专项,并承担一项省级翻译科研项目。
张峰,2000年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基地班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2010年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马尔堡大学(研究组长)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员)从事纳米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11年被内蒙古农业大学以首位年薪制聘任教授引进,并人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人才工程项目。近年来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以双语授课的形式讲授免疫学、专业英语和纳米生物技术等课程。主编教材《细胞工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在被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约50篇文章,其中包括Angew and th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Small、ACS Nano和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杂志。正在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内蒙古自治区攻关项目。目前担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编委,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农业分会理事,内蒙古生物工程协会常务理事等职位。
第一讲 概述
物理屏障
固有免疫系统
适应性免疫系统
抗体和B细胞
通过模块设计产生抗体多样性
克隆选择
抗体做什么
T细胞
抗原提呈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激活
二级淋巴器官
免疫记忆
自身耐受
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比较
固有免疫系统的规则
结语
第二讲 固有免疫系统
补体系统
旁路途径
凝集素激活途径
补体系统的其他功能
专职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免疫系统的“哨兵”
中性粒细胞——免疫系统的“步兵”
中性粒细胞如何离开血液
中性粒细胞的逻辑
自然杀伤细胞
固有免疫系统——协同努力
一种程度应答
同有免疫系统如何对付病毒
总结图
第三讲 B细胞和抗体
B细胞受体
BCR怎么转导信号
B细胞怎样被激活
类型转换
抗体的种类及其功能
IgM抗体
IgG抗体
IgA抗体
IgE抗体
体细胞高突变
B细胞的职业选择
总结图
思考题
第四讲 抗原提呈的魔力
MHC Ⅰ型分子
MHC Ⅱ型分子
MHC Ⅰ型分子的抗原提呈
MHC Ⅱ型分子的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
激活的树突细胞
旅行中的树突细胞
激活的巨噬细胞
激活的B细胞
非典型MHC分子和脂质的提呈
MHC Ⅰ型分子提呈的逻辑
MHC Ⅱ型分子提呈的逻辑
MHC蛋白质和器官移植
总结
总结图
思考题
第五讲 T细胞的激活
T细胞受体
传统T细胞
非传统T细胞
T细胞受体怎样转导信号
CD4和CD8共受体
共刺激
Th细胞激活的延时照片
杀伤细胞如何被激活
思考题
第六讲 工作中的T细胞
树突细胞作为免疫系统团队的“教练”
Th1型Th细胞
Th2型Th细胞
Th17型Th细胞
Th0型Th细胞
Th细胞轮廓的锁定
小结
迟发型超敏反应
CTLs如何杀戮
结语
总结图
思考题
第七讲 二级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的转运
淋巴滤泡
高内皮小静脉
二级淋巴器官之旅
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是激活的中心
淋巴结的舞蹈艺术
派尔集合淋巴结
脾
二级淋巴器官的逻辑
淋巴细胞的运输
母亲为什么亲吻她们的婴儿
思考题
第八讲 抑制免疫系统
避免过度反应
减弱免疫反应
钝化系统
生命是短暂的
精疲力竭
思考题
第九讲 耐受诱导和MHC限制
胸腺
MHC限制
MHC限制的逻辑
自身耐受测试
毕业
MHC限制和耐受诱导之谜
由漠视引起的耐受
二级淋巴器官中的耐受诱导
外周耐受
激活诱导的死亡引起的耐受
B细胞耐受
生发中心内B细胞耐受的维持
总结图
思考题
第十讲 免疫记忆
固有记忆
适应性记忆
B细胞的记忆
T细胞的记忆
记忆细胞的特性
比较B细胞、T细胞的记忆
如何维持B细胞和T细胞的记忆
固有记忆对战适应性记忆
思考题
第十一讲 疫苗
生成记忆型Th细胞和B细胞
生成记忆型杀伤细胞
疫苗开发的策略
非感染性疫苗
减毒疫苗
载体疫苗
会有艾滋病疫苗吗?
思考题
第十二讲 免疫系统的故障
一种正常免疫应答导致的病理情况
免疫调节缺陷导致的疾病
为什么有些人有过敏症?
遗传
过敏症的治疗
自身免疫疾病
分子的拟态
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病例
思考题
第十三讲 免疫缺陷
遗传缺失导致免疫缺陷
艾滋病
HIV-1感染
HIV-1对战免疫系统
带着艾滋病生活
思考题
第十四讲 癌症和免疫系统
癌症是一种调控系统的问题
癌细胞的分类
癌症的免疫监视
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发性肿瘤
细胞毒性T细胞和癌变的血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和病毒相关性肿瘤
巨噬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免疫监视
接种疫苗来预防病毒相关性癌症
思考题
第十五讲 免疫系统的评论
我们被攻击了!
评论免疫防御
免疫系统的弱点
糟糕的设计?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