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有十三亿人口(其中九亿是农民)的巨型国家,若不能真正深入到农村社会内部,理解具体地域社会乡村治理得以发生的时空条件,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农村的治理状况、治理机制及决定治理绩效的原因。
本书从三种视角切入展开对乡村江湖的讨论。一是从混混视角探讨了乡村混混的生长与发展;二是从治安视角探讨了基层政府的应对及其困境;三是从村庄视角探讨了乡村混混与村庄生活的互动。全书展开的主线是以熟人社会为参照系,从乡村江湖切入,分析两湖平原村庄秩序生产机制的变迁,对当前乡村社会性质变迁作定性理解。此外,本书还讨论了乡村混混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和影响,并通过乡村混混来深化对基层治理生态的认识。
序言
柏峰的《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修订后再版,让我写一个序言。《乡村江湖》是柏峰在他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曾纳入到我主编的《华中村治研究书系》,因为《书系》有一个总序,就没有单独为《乡村江湖》写序。《乡村混混》修订再版,总序不好再用了,我就单独写一个简单的推介吧。
柏峰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我培养学生特别关心打基础,主要是经典阅读的基础和田野调查的基础。我称之为两经训练(经典训练和经验训练)。不掌握基本理论,没有严格的理论训练,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学者。同样,没有长期的田野调查,不能真正理解经验,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学者。柏峰在研究生期间有大量经典阅读,博士生期间做了大量田野调查,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经过两经训练出来的学生。在广泛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柏峰在博士论文选题时选定研究乡村混混,并很快完成了博士论文。柏峰的博士论文在答辩时获得了好评,出版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乡村江湖》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比较深入地解剖了进入21世纪乡村社会的性质,书中很多论述具有开创性,推进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拓展了三农研究的视野。这次修订,柏峰增加了对城郊农村和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新形势的观察,全书内容更加完整全面。
柏峰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都是法学出身,攻读的是社会学的博士学位。社会学的长处是注重经验,注重用事实说话。《乡村江湖》有十分深入的调查,也是用事实说话的。同时,《乡村江湖》又不只是摆事实,而且注重讲道理,有很多给人启发的提炼,比如关于熟人社会的提炼,关于乡村江湖的提炼,都显示出了相当的学术功力。
我一直主张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应该将建设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作为首要目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呼啸着走向田野的阶段,有一个野蛮成长的阶段。《乡村江湖》也许可以算作我所主张的呼啸走向田野阶段的研究样本,虽然肯定还存在种种不足,却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也希望柏峰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走向田野,写出更多开创性的作品来。
是为序。
贺雪峰
2018年7月22日
于武汉大学家中